第十四章无可奈何“花”落去
种痘术的发明
天花,现已绝迹多年,但一提到天花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人们依然心有余悸,却又感万分
幸运,这一切当归功于琴纳发明的种痘术,是它,使人类远离了那场浩劫。
“天花”乱坠死神帮凶
提起天花,我们这一代人几乎已经淡忘了多年。但是,翻开历史,追溯到上一个世纪以前,
它还是一种令人心惊胆战的疾病。
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正常人一旦接触患者,几乎无不遭受感染。即
使侥幸不死,也免不了在脸上长满麻点,样子很难看。
在人类有记载的文明史上,多次记录过天花大规模流行的悲惨情景,人们曾经无奈地称它为
“死神的忠实帮凶”。公元846年,在入侵法国的诺曼人中间,突然暴发了天花大流行,诺
曼人的首领只好下令,将所有的病人和看护病人的人统统杀掉。这种可怕的手段,是当时惟
一可
以扑灭天花的措施。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全国1500万人口中,死了200万人。16世
纪~18世纪,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病的人数为50万,亚洲达80万人。
在中国,天花约是公元2世纪从南方传入的,此后,就由南向北蔓延。
清朝的顺治皇帝死于天花,死时只有24岁。临终前皇上决定把皇位传给第三子玄烨,据说是
因听从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对垂危的皇帝说:“皇三子已出过了天花,可永
保皇位无虞。”屈指算来,这件事已经过去了336年。
天花是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晋代葛洪的《肘后方》称之为虏疮,唐巢元方《诸病源候
论》称其为“豌豆疮”,明确以后则称为痘症。得了天花轻则脸上留下斑痕,俗称麻子,重
的可就性命难保。
人痘接种飘洋过海
天花被视为不治之症,使人类面临极大的恐慌。而我国的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终于找到
了对付它的办法,这就是人痘接种。人痘接种的方法据《张氏医通》(1695年)和《医宗金鉴
》(1742年)记述有痘衣法和鼻苗法两种:前者是将患者的衣服给健康人穿,但这样做或者
会染上危险的重症,或者又完全起不到预防天花的作用。鼻苗法是将病人的疱浆用棉花团蘸
了塞入未出天花儿童的鼻腔;也可以把患者的疮痂研成细末,用银管吹入受者的鼻腔。因为
鼻苗法直接用人体的疫苗,所以效果不错,但控制不当也会给种人痘的儿童带来生命危险。
我国人痘起源何时,史家各有不同说法。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这项免疫医疗的成果,出现在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的宁国府太平县,即今安徽黄山脚下,因此后世的种痘师仍以“
宁国人居多”。
康熙帝因得天花不死而登帝位,所以获悉宁国人的种痘术之后,即刻下命召南方种痘师赴京
种痘。康熙晚年回忆这件事时说:“尝记初种痘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
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由于热心科学的康熙竭力提倡,东北的满人和草原上的蒙古人
都种了人痘。俞正燮的《癸巳存稿》载:“康熙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1717年英
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的夫人也在丈夫的驻在国学会了接种术,随后她就把这种方法带回了
英国,不久人痘又从英伦三岛相继传到了欧洲各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谈到人痘接种术以
后,曾称赞说:“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就有了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
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在美国,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波尔斯东也注意到了
这项重大发明,他于1721年成功地给自己子女做了人痘接种。以后发动独立战争的华盛顿将
军,也下令给自己的部下将士,全都接种了人痘。
发明牛痘树下丰碑
至于后来普遍接种的牛痘,应当归功于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
琴纳于1749年5月17日出生于英国格罗斯特郡的一位牧师家庭里。有一天,村里一位挤牛奶
的女工来看病,病人的症状有发烧、背痛和呕吐。琴纳医生认为她感染了天花,但是,那位
女工肯定地说:“我不可能得这种病,因为我已经得过牛痘了。”琴纳知道,奶牛乳房上长
的溃疡,常常可以传染给挤奶工人,引起类似天花的脓疱(即牛痘)。病人的回答,使琴纳想
到,也许牛痘能预防天花。因此,琴纳决定用实验证明他的设想。
1769年5月14日,他从一名正在患牛痘的挤奶女工莎拉·尼尔姆身上的脓疱里,取出少许脓
液,注射到一名8岁的小男孩菲普斯的左臂内,结果这个注射部位出了牛痘,结了痂,留下
疤痕。6周以后,琴纳在菲普斯的右臂内接种了天花病人的脓疱液,这个男孩子却没有患天
花。琴纳先后给菲普斯的身上注射了20次天花病人身上的鲜痘浆。但是,菲普斯却始终安然
无恙。这就充分证明,接种牛痘,确实可以起到预防天花的作用。其后,琴纳又为22个人做
了同样的试验,也没有一个人感染上天花。
1789年,琴纳根据他的研究成果,写了一篇题为“接种牛痘的理由和效果探讨”的论文。文
中称此技术为vaccination(种痘),取意为拉丁文vacca(牛)。但是,琴纳的举动却遭到
了许多非议,甚至英国皇家医学会也取消了琴纳的会员资格。1801年,琴纳编写的小册子被
译成五种文字,接种牛痘的技术很快就在欧洲许多国家推广开来,近200年来为预防天花的
流行,立下了丰功伟绩。人们为琴纳立了一座塑像,在塑像的基座上,铭刻着:“向母亲、
孩子和人民的恩人致敬”。
利刃在手主动出击
琴纳的伟大发明,给人类带来了无比美妙的福音。在此以前,人类在许多传染病面前,始终
逆来顺受,束手待毙,有道是:“华佗无奈小虫何”。天花疫苗的成功,使人类与疾病斗争
的“武库”里,从此增添了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刃”。
19世纪末叶,以巴斯德、敦霍、贝林为代表的一批人类健康的“守护神”,通过坚持不懈的
刻苦钻研,一步一步地揭开了人体免疫的神秘面纱,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一个个疫苗制
造出来。1881年,巴斯德发明了预防炭疽病的疫苗;1885年,他又发明了狂犬病疫苗。18
80
年,敦霍发现了结核杆菌。1890年,细菌学家贝林和北里柴三郎,发明了白喉抗毒素……
于是,人类对付传染病的“武库”里,有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
,件件在手,向传染病发起了主动的攻击。
琴纳开辟了人类抵抗疾病的新领域,那就是免疫学,用牛痘疫苗预防天花,在医学上称为免
疫学防治。如今,人类已经发明了许多种疫苗。通过接种,可以预防不同的传染病。现代医
学将疫苗接种定义为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人体输入死的(医学上称为“灭活”)病原微生物
,或减毒的病毒,或是病原体的抗原性物质,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物质,从
而增强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使被接种者对这种病不感染,或者感染以后不发病。
早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医学界已经开始将疫苗接种作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20世纪以来
,预防接种工作更是开展得红红火火。特别是1974年以后,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许多国家的经
验,提出了计划免疫,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也就是把儿童的疫苗接种程
序,有计划地进行安排。有了这一系列预防接种措施,疾病的大范围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
负隅顽抗最后一击
由于在人群中大规模地进行牛痘苗的接种工作,到了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
经不再有天花发生。例如,在我国,解放以后,由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牛痘疫苗的全民普
遍接种,所以,到了1967年,天花在我国大陆已经绝迹。
1960年,前苏联有一位画家,到印度旅行,回到莫斯科以后,由于发热住进了医院。几天以
后,病人不幸死去了。医生们当时并没有明确病人的诊断。紧接着,画家的妻子又住进了医
院,症状与她的丈夫相似,女病人也死去了,经过尸体解剖,发现病人是由于感染了天花而
死。于是,前苏联的卫生部门立即进行追踪调查,最后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了46位天花病人,
而且传染源都是这位去到印度的画家。这一次天花流行中,一共有3人丧生。
无独有偶,60年代里,由于从流行地区带进来的天花,在欧洲先后发生了28起,总共有391
人被染上了天花病。当时,联邦德国的一所医院,在一楼的病房里收治了一名天花病人,以
后,住在医院的一楼和二、三楼的病人,又有19人被传染,死亡了4人。天花病的流行,犹
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乘机兴风作浪,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人们不得不继续靠接种牛痘预
防天花。
面对天花的“负隅顽抗”和“垂死挣扎”,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向天花发起了最后的
“攻击令”。号召各国采取有效的措施,彻底消灭天花病。经过12年的共同努力,人类终于
战胜了“瘟神”中最凶恶的一尊。当时,世界卫生组织还向全球发出过一则悬赏。许诺对今
后首次辨别出天花的人,给予1000美元的奖励。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领到这份赏
金。人类已经接种了170多年的牛痘苗,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地退休了。
天花病的消灭,使人们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掀开了人类科技史上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