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学生要做好的100件事
826800000091

第91章 珍爱自己的生命

第89章珍爱自己的生命

因恐惧可能发生的祸患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一种懦弱的卑劣行为。

——莎士比亚

人的一生,从推开生命之门那一刻开始,便走进生命的殿堂,像一个好奇的旅客,每一件新奇的事物都想去探究,每一个美好的东西都想拥为己有。殿堂太大了,而旅程始终是有时间限定的,不管你有多么不舍,你还得磕磕碰碰地向前,你会感觉到自己每走过殿堂的一扇门,那扇门就在你的背后“砰”地一声关上,永远不再打开。而这每一扇门,代表着你所做过的,你所能做的,你所享受过的每一件美好的事情。你走过它,它就对你关上,一件一件的事情在你的背后结束,你就像古代的那个智者,听到自己背后的那个水缸破碎的声音,没有回头,回头也没有用,回头看到的也只是残骸和废墟。

生命就是如此,始终如一地向前,没有让你后悔与回头的机会。而我们每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坚持循着自己的梦想,无怨无悔地走过。

生命就是如此,因为有限而十分宝贵,若不知珍惜,若还是未曾领会生命真义,就无法抓住今天,无法把握明天。

“活着没意思!”如果不是亲耳听到,这句话从一个16岁的男孩口里说出来,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说这话的孩子叫小可,是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长得眉清目秀,但身体瘦削,个子不到170米,戴着近视镜,说话还有点羞怯。从外表一点也看不出他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

小可是独生子,从小受到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的呵护,没上过一天幼儿园,多半时间是一个人在家里玩耍。上小学后,性格渐渐变得有些孤僻,不爱说话,也不爱和同龄人交往,除了打乒乓球、下象棋,几乎没有其他爱好。从小学到初中,小可的玩伴和朋友不多,但成绩一直不错,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每次考试拿到成绩单后,总会从爷爷奶奶和父母那里得到考前承诺的金钱奖励。

初二下学期,班上一个女生主动接近小可,给他带好吃的零食,约他一起去打球。这让小可有点受宠若惊,两个孩子开始了一段朦朦胧胧的“初恋”。从不讲究穿着的小可也开始注意打扮自己了,那段时间,他精神状态极佳,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然而考入高中后,这一切很快发生了变化。由于是重点中学,群英荟萃,小可原来的成绩现在只能算中等偏下了,考试的名次从原来的前几名滑到班上的30多名,从小受惯了表扬和奖励的小可异常失落。雪上加霜的是,那位原来喜欢他的女同学被一个英俊男生“夺”走了,他几经努力,也无济于事。小可第一次“失恋”了,并一度产生了自卑心理。为了增强身体对抗力,他买了沙包和绑腿,在家里锻炼体力,可因为吃不了苦,他没练几天就放弃了。

情绪的波动导致学习成绩继续下滑,期末考试,小可在班上的名次一下子落到了40多名,而且开天辟地两门功课没及格,也第一次未能获得家长的奖励,反而遭到父母一顿责备。小可的情绪降到了冰点,2005年的春节,他躲在家里哪儿也不去,整天闷闷不乐。

“爸爸妈妈只关心我的学习,看我玩一会儿电子游戏就骂人,奶奶管着我吃的,少吃几口就唠叨个没完。我连一点自由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乐趣?”为了发泄,小可在家里经常用拳头砸墙壁,有时手背被砸破皮,鲜血直流,父母看了心痛不已。有一天,他听同学说男人的烦恼都是“命根子”惹的祸,于是产生了自宫的念头,幸亏被他父亲发现,及时制止了。但父亲仍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只是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这让小可更加灰心丧气。他一次次想到了死,当这个念头最强烈的时候,他甚至做出了结束自己生命的计划……

中学时期正是人生的花季,可是有些学生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有些同学的身世令人同情,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也是事实,但如果只是因为这些就选择死亡,那么,就是对自己生命的极不负责任,也说明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现行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生命与死亡的教育在我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就使得中学生在面对压力或遭受打击的时候,由于对生命的价值缺少正确的认识而做出极端的反应,再加之中国人对死亡所特有的忌讳,使得死亡教育很难得到认同,而近来频繁见诸报端的中学生自杀事件,已经给我们当前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中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忍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前途都有着高度的期许,但在学校里,我们面对的是与自己一样优秀甚至更出色的同龄人,在这样的群体中,我们很可能只是普通的一员,从巅峰到低谷的心理落差使有些人不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另外,受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影响,部分中学生以为生命的价值只有赚了大钱才算得以实现。这是把生命的意义异化为物欲、权欲的满足和虚荣的表现。生命教育就要帮助我们矫正这些认识。它应当引导我们中学生认识到,上学只不过是进入社会之前的人生准备,学校并没有为每个学生买好成功的保险;我们既要怀抱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在开放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社会是多元的,成功的方式、路径是多样的,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普通公民,也未必不幸福。只有通过接受全方位的生命价值的教育,才能引导我们正确看待生命,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总会碰到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要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种时候,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对待,把种种不如意看作生命必须经历的一部分,那么负面的东西就可能转变成积极的因素,但许多学生缺少的就是耐挫力,所以他们经常抱怨“累”、“没意思”,存在消极、懈怠心理。甚至有的学生在自杀前说:“我列出一张单子,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右边写着离开世界的理由。我在右边写了很多很多,却发现左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写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我们找到无数的生存理由,而把非理性选择的依据一个个排除。如果能引导自己读到像马克·吐温的《热爱生命》、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我们就会亲近这些永不屈服的灵魂,欣赏到生命的无限魅力,更能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学会发现生活的真谛,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学生朋友们,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没有任何理由残害践踏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们的生命里,寄托着他们的爱和希望。

最后,把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送给大家,希望所有的中学生朋友都能爱惜自己的生命,用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来战胜自己面临的困难。愿大家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满温暖的阳光和快乐的笑声。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先天失明的人往往比常人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人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是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