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小神仙佛谱
827300000111

第111章

第111章.九华山长眉大仙与圣母妈祖娘娘

且说,观世音菩萨一日晨起,心里面似有好多事情未了,便也将诸神都叫将起来,准备出外巡视.她感到,自大唐王朝解体以后,这七十年来,梁、唐、晋、汉、周,太过纷乱,就如同东晋十六国一样,中土风云变幻、四分五裂,让人心里好不烦恼.这些天,她在想同一个事情,那就是,怎么着能使偌大的中土有一个统一而稳定的局面?能给老百姓一个喘息的时机.她出了潮音洞以后,迎面正碰见娑竭罗龙王来报事,便随便问道:

“龙王,下一届天子该安排到哪一位龙王了?都做好准备了吗?

娑竭罗道:

“菩萨,在下就是为这件事而来的.上次我去天宫表奏接手大周恭帝的龙选时,玉帝告诉我说,下一届要该改朝换代了,如来佛祖早就有打算,他现在已把前两代开山始祖的真龙天子人选,都已经安排好了,就不让我再费心,以免重复.昨日我去天廷,听说佛祖把他的两位侍从老龙难陀龙王和优波难陀龙王,早就已转世下界去了.我向吏部天官打听中土改朝换代的事,他们告诉我说,天下可能要换代为宋,那宋朝的第一代君王姓赵,名字叫做赵匡胤第二代君王,是他兄弟,名字叫做赵匡义.还有,九华山长眉大仙也有一届尘缘,近期就得安排妥当,特告菩萨得知!”

菩萨听了,立即口念阿弥陀佛,将天目睁开,就见一威武青年,一身正气,手提大棍,正在千里迢迢相送一个素不相识的弱女子赵京娘.他俩日夜兼程,一路兄妹相待,起居饮食坐怀不乱(参阅冯梦龙著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就见那赵京娘愿以终身相托,然而赵匡胤却正色道:“贤妹,我本为义气而千里相送,今若是论私情的话,我便与那拦路抢劫的响马有何两样?况,施恩图报非君子,吾不为也!”呀!这开国之君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仁慈的好汉!菩萨看到此,即命娑竭罗将那魏征叫来.

不多时,魏征应命来到潮音洞外,施礼毕,菩萨告魏征道:

“文成,机会来了!下界有明主,需尔下凡辅佐,汝可愿抓住此次机遇,立功于天下?”

魏征道:

“魏征愿甘恼涂地以报百姓,全凭菩萨安排则个!”

“那好,你本是大唐贞观时的人曹官,我再赐你一件‘过阴枕’,也叫‘游仙枕’,并许你昼断阳,夜断阴,判尽天下不平事.你若能真正成为大宋朝廷中的忠臣清官的话,那你不仅于佛界功德无量,而且会留芳百世,千古不朽也!”

魏征道:

“谢菩萨提携!那‘过阴枕’何来?

菩萨遂在魏征额头正中画了一个月牙形瘢痕,道:

“这就是了,凡夜间过阴时就将它(月牙)侧将过来,与枕相接,待从阴曹回转阳间后,你脖颈自然会将它(月牙)正过来的.”

说完,便对娑竭罗道:

“你现在就跟他一起去准备准备,等准备好了以后,你就负责带他到,安徽庐州合肥县包村的包令仪员外家,投胎去吧!”

二人应喏,拜辞菩萨,回去准备不提.菩萨见此事已了,也正自准备出巡,忽见“持国天子多灾”和“奈何天子多愁”二天来秉报说,湄洲岛海域近期海难频发,虽经全力搭救,但因不甚及时,死亡甚重.菩萨听说,便问近十年来死亡人数几何?答曰十余万众又问,为何救之不及?“奈何天子多愁”答道:

“湄洲岛一带多为渔民,比及中土教化甚浅,多不知观世音的名号凡遇灾难,也不懂求菩萨来搭救,偶有知者乞求,等我急赶到彼处时,因多是海上遇险,大部已葬身鱼腹也!”

菩萨问:

“依汝之见,该如何处置方好?”

“持国天子多灾”答曰:

“如能选一在本地证果的菩萨,长期教化于此地渔民,且能及时抢救险灾,普渡众生,长此以往,深得土著民心,俱诚信诚意地服伏于他,使我等从疲于奔命中解脱出来,方为上策!”

菩萨听了,深以为然.遂让“二天”先往湄洲打探,再从长计议.

周恭帝显德六年,天下改朝换代的时机悄悄来临,原为周恭帝时的殿前都点检(即禁卫军首领)赵匡胤,突然发动了“陈桥兵变”,将恭帝柴宗顺请下台来,建立起宋赵王朝,宋太祖赵匡胤改元建隆,建都卞京(开封),大赦天下.

就在此时,菩萨忽接到一求子祷告,其言甚诚.菩萨寻踪诘之,见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人林惟悫所祈.林惟悫渔民,妻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虽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担忧一子难保传宗接代,所以想再生一个儿子.菩萨突心中一动,想起“持国天子多灾”所言湄洲岛一带多遇灾难之事,遂找来小龙女商议此事.小龙女听菩萨说明情况,便知是菩萨叫她去前去独当一面,遂道:

“娘娘让我前去湄洲,我知是为了要保那海岸边一线百姓的平安,并在那里多行教化,为民消灾解难,我怎能不去?可我与娘娘多年,生死与共,情同姐妹,叫我怎能舍得?但您若能答应我一件事,即能长侍娘娘左右,时刻都不分离,那我现在就去湄洲又有何妨?”

菩萨道:

“这好办,一.本座现就传汝分身之法,可将汝法身一分为二,一身在此,侍我左右一身在彼,为海神菩萨,这样,你就能长期与我不分离了.二.佛祖曾许过你永不堕入轮徊,我再许你带法身转世,下凡即是佛,终不忘佛经咒语也.三.我只要你花二十八年时间,就可证此第四世果业,共成两菩萨之功.”

小龙女道:

“谢娘娘提携!”

遂与观世音奔福建莆田湄洲岛而来.一路上,给渔民林惟悫和其妻王氏托梦云:

“你家行善积德已十世,今吾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定能惠及一方百姓.另,你那一子,本座定当保你传宗接代可无虞也!”

于是,在北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于湄洲西北处一道红光射入林惟悫家中,并伴有隆鸣之声,小龙女分身转世的妈祖降生了.因菩萨曾对林惟悫梦中有言:“你那一子,吾当保汝传宗接代而无虞也!”因此,林惟悫夫妇二人对新出生的小妈祖,十分疼爱。但这小妈祖,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哭,所以,其父母给她取名为林默。

林默聪颖无比,八岁十就塾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义旨。长大后,喜烧香礼佛。十六岁那年,有一天,她与一群女伴对着水井照妆时,见一神人后面跟着一班神仙,手里捧着一双铜符沿井而上,那神把铜符传授给她,当时,那一起玩得女伴们都被吓跑了,而妈祖则从容不迫地接受了铜符,并不生疑。妈祖接受铜符后,灵通变化、符咒避邪、除魔降妖,法力日见神通,以至她常能神游月宫,腾云渡海、救急救难、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人门称她为“神姑龙女”。

林默观井得符以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平素里精研医理,为人治病,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人们都感颂她。

妈祖长成,她常穿朱衣,乘云游于岛屿之间。能解救人于千里之外。如果海风骤起,船舶遇难,只要口诵妈祖圣号,妈祖就会到场营救。

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都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诉他用菖莆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愈。

有一次,妈祖要渡海,可是海边没有船只,这时候,妈祖见旁边屋檐前悬有铁马,于是灵机一动,取之挥鞭,那铁马竟奔向海的对面风驰电掣般而去,待妈祖上了对岸,忽然之间,铁马无影无踪.当地的人传开,无不惊叹“神姑龙女”的神通广大.

湄洲对面的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桥湄蓼西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人们无法过往。百姓以为是风神所为,于是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即用另一在菩萨身边的龙女法身,告知菩萨,菩萨便命惠岸行者助之.惠岸提大棍来至湄洲,见小龙女道:

“师姐,妖魔现在何处?吾尽除之!”

小龙女遂与惠岸行者来在湄蓼西桥上摆一桌酒席,二人对饮,酒肴香气布满四方.飒时,只见恶风骤起,黑云滚滚而来,自云中出来一鼠头豹身怪物,凌空探爪向小龙女抓来,惠岸早有准备,提棍就打,只三合,那棍头打在妖魔背上,那妖负疼而走,惠岸也不追赶,就与小龙女作法,将那被妖怪损毁的桥桩修好,至此,石桥通畅无害。

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要渡海,岸边虽是有船只,但是船上没有船桨,也没有船篷,加上风急浪大,船手不敢开船.妈祖便对船上水手说道:

“你只管起航,我有办法。”

随即叫人将草席挂在桅杆上用作船帆。船开上海面,随乘风破浪飞驶而去。

还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浮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船免遭沉没,船中人员及货物都免遭遇难。

宋太宗太平四年,莆田地方出现大旱,那时妈祖刚刚二十一岁,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尹亲往向湄洲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时分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了往日生机.莆田百姓家家焚香向空模拜,感谢妈祖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