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小神仙佛谱
827300000175

第175章

第175章.梅花拳第八代掌门人赵三多

没想到,在第二年年初,清政府又重新偏袒起教会势力.为此,山东义和团再次受梨园屯民众的约请,在冠县蒋家庄(今南宫县蒋庄)集众三千余人,树起“助清灭洋”的义旗,攻打当地桃园等教堂武装据点,但反而遭到山东清军五个营兵力的围攻,起义军突围走散。随之,赵三多又参加了广宗县景廷宾,在巨鹿县厦头寺领导的武装起义,赵三多和李云龙二人被推为主将,攻打威县。袁世凯派段祺瑞率重兵前来镇压,赵三多和李云龙突出重围后,至巨鹿县姬家屯投靠亲师兄弟满清武举范炳纲,竟遭其陷害,出卖而被俘入狱,后来在南宫县监牢里绝食了七天,英勇不屈至壮烈牺牲.

再说,张德成是直隶新城(现在河北新城人,船夫出身,经常往来于静海、独流、天津、杨柳青、胜芳等地。后来在家授徒规模渐大,便请郑紫亭与徐二旦帮助.不久,张德成携同郑紫亭与徐二旦在新城、独流发展徒众有两万多人,便组成了义和团,由张德成自任首领。又不到三年,将队伍发展至四万多人,号称“天下第一坎字团”.

清光绪二十二年,曹福田也在静海、盐山、庆云一带设坛组建义和团,被推为首领,队伍也发展到了上万人。五月,张德成、曹福田分头率领义和团进入天津,张德成在天津旧城北门里设坛练拳,曹福田在旧城西门外设坛练拳。天津的贫民、手工业工人和附近的农民,出于爱国义愤,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义和团运动在天津得到飞速发展。当时,有杨柳青拳民林四,无故被洋人逮捕入狱,引起了林四之女林黑儿对洋人的仇恨。那林黑儿此时,已是护法鹦王巧姬受佛祖点化的转世之身.六月,林黑儿在义和团首领张德成的支持下,在天津城沿侯家后运河边设立“红灯照”坛口,自称“黄莲圣母”。郑紫琼、徐二旦二人受命,分别负责“蓝灯照”“黑灯照”“青灯照”等妇女武装队伍的组织事宜.“红灯照”自此就成了义和团的“坤字团”.

且说刘呈祥,自从在梨园屯比武“亮拳”后,他便也学着大师兄赵三多的样子,以拳会友,所到之处靠“拳”结交天下英雄.后来他因受山东家乡义和团的影响,在静海县一带青少年中秘密组织起义和团,并在高家村设总坛口,所率义和团团民很快就发展壮大到两万余人,还拥有一支一千二百人的快枪队,成为津西南赫赫有名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清光绪二十二年夏天,刘呈祥率义和团进入天津,曾受直隶总督裕禄接见,后又带着直隶总督的令牌、令箭南下山东招兵买马,一时名振冀鲁两省.因为当时他年纪仅有十九岁,故有“刘十九”之称,在天津义和团中,与曹福田、张德成、林黑儿、腾德生、吴印川等首领齐名.在抗击八国联军和保卫天津城的战斗中,他与义和团各部首领通力协作,屡建奇功。

六月十七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第二天俄军两千人侵占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曹福田闻讯后,立即带着“义和乾字团”迎战。他们团团围住盘踞在火车站内的俄国侵略军,猛攻猛打,激战十多个小时,毙伤俄军五百多人.张德成率领的“义和坎字团”围攻紫竹林租界半个多月,焚毁了日本的三井洋行.

七月十四日,天津陷落。郑紫亭中枪牺牲,徐二旦慌乱中逃到北门里的白衣庵,落发出家当了尼姑。曹福田因多处负伤,逃回静海,被清朝官府逮捕后杀害.张德成与郑紫琼失散,独自回到独流,在王家口被地主武装杀害.林黑儿被八国联军所俘,关在望海楼内.

郑紫琼侥幸逃出天津,先在一拳友家躲避隐身,待风头过后便急回独流与张德成会合,半路上忽得张德成遇害的消息,遂悲痛欲绝跳河自尽,被凌云师太救下后便心灰意冷,于是在紫霞观出家带发修行当了道姑,取道号紫云道姑.

那徐二旦在白衣庵,与庵中八十四岁的主持妙真老尼,大发慈悲之心,一年之中又收留多个红灯照女子落发为弟子.忽一日,妙真老尼无疾圆寂,众尼便推徐二旦为庵中主持,自命法号为玉面禅尼.

两年后,事件逐渐平息,玉面禅尼徐二旦便以游方尼姑化缘为名,回到沧州老家偃淄岗,伺图寻机再起,报仇雪恨.没承想在偃淄岗村东的日照庵里,竟与刚回娘家不久的紫云道姑郑紫琼,及前来探看的通家兄弟李云虎相遇.先是郑紫琼、徐二旦姐俩抱头痛哭,互道遇难分离后的苦处,然后是李云虎将他与哥哥李云龙到山东冠县黎园屯,参加师兄赵三多组织的“亮拳”活动,并借机成立了义和团,树起“助清灭洋”的义旗,攻打当地桃园等教堂武装据点,但反而遭到山东清军五个营兵力的围攻,后又随赵三多参加景廷宾在巨鹿县的武装起义,攻打威县,遭段祺瑞重兵镇压,赵三多和李云龙被俘,后英勇不屈,壮烈牺牲等经过,向二位姐姐细说一遍.郑、徐二人听了又是一番伤感,“唏嘘”不已.李云虎还将他父已身故,全家为避祸已迁居昌平,并忍痛将李元送去云南昭通避难,奶奶嘱咐他来沧州打探通家兄弟的情况等等都一一作了补充.郑、徐二人听了,精神为之一振,便再三叮嘱李云虎说:

“你回家以后,全家一定要隐姓埋名,在乱世之中不可显山露水特别是,一定要保护好男丁,培养后代,习武健身,以继承传统.我等不才,自信已得梅花拳门的真传,如用得着我等,当尽全力使我门的绝技,在天下赢得一席之地!家如有事,可亲来偃淄岗日照庵里找我们俩人.”

李云虎泣受,姐弟洒泪而别.自此,一尼一道就收拾在这日照庵里落脚,早晚共同习武论道,相依为命.

自从清光绪初年,徐、郑两家从马庄桥迁居到沧县的偃淄岗定居之时,在偃淄岗的东坡就建有这日照庵.日照庵原是个尼姑庵.据说,这庵是朝廷一位退休返乡的二品大员为他的救命恩人所建,庵里始终供奉着这位救命恩人的塑像,曾向清廷请过皇封的赐名匾额.由于这塑像坐西朝东,清晨便能从岗坡上看到红日东升,故取名为日照庵.日照庵里现由一八十多岁的老尼主持,她就是这塑像原形的孤寡老妻.自从这位退休的官员去世,家道败落,田产房屋均卖于徐、郑两家之后,这日照庵的粮米衣物供给,便由徐、郑两家接手管理,庙产也自然而然转为徐、郑两家所有.这玉面禅尼徐二旦和紫云道姑郑紫琼姐俩,住在这日照庵里,就如同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似如老天爷早就给她们预备好的一般.

再说李云虎暗地潜回昌平家中,将郑、徐两家自从参加义和团运动以来的种种情况和变化都向老太太一一作了秉报,老太太心中便萌生了借郑、徐两家姑奶奶之力把几个孙子培养成才的打算.

前此,李云龙的父亲李鼎铸,经不起丧子之痛,一命呜呼.李三的奶奶为了保住李氏的血脉,忍痛将大孙子李元送去云南昭通他舅舅家避祸,然后急将在蓟县的房屋土地变卖一空,又草草埋葬了丈夫,便同大儿媳秦氏,二儿子李云虎,及李三李四两个孙子(李二早夭),举家迁往这不为人知的北京昌平牛家峪.那年,李三才刚刚五岁.

现在,又两年后,李三已七岁了,老太太为了不让李家子孙断了这武术世家的根基,主张让李云虎带李三去沧州武术之乡,投奔那郑紫琼和徐二旦两位姑姑为师学艺,李三的娘虽说有些舍不得,但为了长远打算,也只好如此.何况又有他二叔同去,所托师父并非别人,乃是他通家的两个姑姑,细细想来,本没什么不放心的.就这样,叔侄二人便带好所需衣物,辞别家人登程前往沧州而去.他们哪里知道,李三此时,早已是童子穆龟受佛祖点化的转世之身了.

天津失陷以后,刘呈祥率余部撤回高家村.林黑儿化装成民妇突围,却被大队洋兵所掳,关押在望海楼下.幸好无人识得,林黑儿始得便逃出,展转逃到静海,正遇腾德生残部将她收留.不久,腾德生投奔高家村,在“刘十九”麾下,林黑儿方得与刘呈祥相见。

八月十九日,义和团余部在刘呈祥和林黑儿的指挥下,于华家庄东南、姚家庄、潘家楼以北,侯台子以西一带设伏,与赶来镇压的八国联军展开“北洼大战”,取得大捷,共杀敌一百余人.

从此,刘呈祥和林黑儿便离开天津,转入冀中.先是在景县整肃队伍,派人四处打探情况.据北路探马报称:总坛主曹福田离津后只身南行,发誓夺回天津,转年返回静海时,被官府捕获杀害;张德成在撤出天津时左手受伤。九月中旬,八国联军到独流镇压,张德成不甘失败,领部分团众分散潜伏袭击零散敌人,后又带少数从人乘船沿子牙河去王口镇募集钱粮,在返回途中行至王口桥北约一里处,遭当地红枪会埋伏,中枪身亡;吴印川率团民在“大沙地”伏击来“血洗独流”的八国联军,因寡不敌众,部分团民战死,不久,他便被官府捕去杀害;腾德生在“北洼大战”后偷偷返回县城,在城北门经过时,被刽子手严在林和武秀才李寿庚刺死;红灯照二师姐郑紫琼、三师姐徐二旦均不知其下落,蓝灯照、青灯照、沙锅照均自行解体,沙锅照首领王春莆逃往山东隐居。原静海县知县王庆保大人,因曾支持义和团运动被革职.当局根据清政府与各入侵帝国主义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静海县被勒令向八国联军交付“天主教赔银”,六万两千九百两,民众的压迫和负担竟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