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小神仙佛谱
827300000097

第97章

第97章.箫史、弄玉与师子、梵响、佛奴等伽蓝

唐明皇笑道:

“此卿之功也!系都填有新词乎?”

李龟年道:

“太乐承王维,正愁无诗坛高手应承此雅,编辑之下只就他一人吟诵填词,每日里苦思冥想,竟不得佳句也!”

唐明皇问曰:

“若作诗填词,需用文墨高士,若干?”

李龟年答曰:

“凡顶尖高手,多多益善矣!”

唐明皇虽谓高力士曰:

“传朕旨意,着吏部竞选天下诗词文墨高手三十名,均供职翰林待诏录用,即刻草诏,母得延误!”

“小奴领旨!”高力士遂奔秘书省颁旨不提.

且说太白金星李长庚下界转世托生为李白,他出生于新疆的碎叶城五岁时,随家迁入四川绵州彰明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的十年漫游,他三游南阳,已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也结交了不少名流,名满天下。

一次,他寓居会稽与剡中道士吴筠结为莫逆之交。当时正赶上朝廷下诏召吴筠赴京城为唐玄宗讲道,闲暇之间,玄宗问吴筠草野之间可有遗贤,吴筠即举荐了李白。这时,李白正住在安徽南陵山村里。接到消息,他欣喜若狂,意气飞扬,踌躇满志,连忙烹鸡置酒,高歌取醉,还作诗一首云: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可是,李白奉诏到了长安之后,却长期不蒙玄宗召见。不得已,李白只好向当时早已身居要职,名重京都的东宫侍读(太子宾客)兼秘书监贺知章舒通.贺知章耳闻李白少年任侠,风流倜傥,写诗很有才华,决定去访查一番。

这一天,上朝归来,贺知章亲自来到李白下榻的客舍,约他到长安街一条冷僻小巷中的一处小小酒家饮酒。这小酒店只有两间门面,乃是一处经营会稽加饭酒的所在,名叫“越醪酒家,贺知章久别故乡,想不到会在这里能饮到家乡酒,真有点儿“他乡遇故知”之感,遂大喜过望.二人上得酒楼,分宾主落座,呼唤酒保上菜。这其间,贺知章默默观察李白,见他果然生得丰神飘逸,卓然不群,心中先已有了三分赏识。

酒菜摆上之后,李白手执大觥,先敬了贺知章三大杯。贺知章素来善饮,如今一气喝下这三大杯,也觉有点禁受不起,但这李白连饮三大杯,却似没事一般,只是连声高呼:“好酒!好酒!”

贺知章见李白如此豪饮,心想此人以后即使做不成诗友,也可做个酒友,心下便有了五分喜欢。同时,又见面前的这个李白,虽与他初次相见,却似与老朋友聚会一般,无拘无束、谈笑风生,因此,感觉此人深对自己的脾气,心下的喜欢就更增添了两分。

贺知章心中寻思:“这李白形神脾气倒都不俗,只是不知他诗究竟写得如何?”酒至半酣,贺知章开言相询:

“老朽听说居士(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之诗,极有才华,不知可否展示一二?”

“哪里哪里!贺大人过奖了。李白写诗,只是率性而道,全无章法,难入大人法眼。诗没带在身边,不过我可以背出几首,请大人指教。”

说着,李白就要店小二取来文房四宝,下笔如飞,不多时即将这次出川远游时所写的蜀道难一诗书毕,呈于贺知章面前: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妙哇!”看了这第一句,贺知章就不禁拍案叫绝,叹赏间,端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好!好!匪夷所思,凡人不能道也!”

贺知章看一句,赞一句,十分兴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绝妙绝妙!妙绝妙绝!竟令我难以置评!”

贺知章见李白此诗,不仅文彩出众,更兼识见过人,此时已十分佩服,只是边看边赞,连连干杯。

“大人,酒要醉了!”李白担心地劝道。

“不会醉,不会醉!居士此诗,状蜀道之险出神入化,句句都能把人惊出一身冷汗来,句句可作下酒之菜,句句可作醒酒之汤,哪里会喝醉呢?”

说着,贺知章见桌上之酒已尽,高声叫道:

“小二,取酒来!”

店小二闻声跑来,小心翼翼地回道:

“大人,酒资已吃超了。”

“噢!哈哈!我倒忘了,”

说着,贺知章去摸口袋,却发觉没有多带银两,他一眼看到身上所佩金龟,连忙解了下来,道:

“小二,且拿这个换酒来!”

李白连忙劝阻道:

“大人,不可!此乃你上朝必佩之物,怎可换酒?”

“别管它,酒逢知己千杯少。来,你我且开怀畅饮。居士此诗,怎亏你想得出来,非凡人所能道,直教人疑是谪下凡间之仙人也!”

贺知章又高高地举起酒觥:

“来!来!你我一醉方休,莫负今日之会。”

“贺老!贺老!”楼梯口边喊边奔上一个人来,“酒友们到处找你不着,原来躲到这里快活来了。”

“张旭老弟,来得好!且教你认识这位人间无有,天上谪下的诗中雄杰。”

贺知章把李白介绍给张旭,又递过蜀道难一诗。张旭读了,也不住地击节叹赏,对李白顿时刮目相看。

那酒店越女赶紧又捧上一坛酒来,一面又添了茴香豆、豆腐干之类的会稽酒菜。饮酒之中,贺知章问那越女,怎会来到京城开店。越女见问,眼圈一红,告诉了他自己的身世。

原来这越女的父亲,本是会稽城中一名颇有才学的举子,怎奈是有才无运,屡次进京赶考,皆名落孙山。偏偏她父亲脾性倔犟,死不认命,发誓不得功名,决不回乡见江东父老,索性把妻子从家乡接到京城,以客舍为家,日夜发愤功读,她就是在京城出生的。孰料造化弄人,此后她父亲又连考几场,场场败北,气得吐了血,从此一病不起,含恨他乡。撇下她们孤儿寡母,无钱转回家乡,只得向人借了本钱,开了这家小酒店过活。母亲下厨,女儿跑堂,支撑这个门面.只是地处僻巷,生意特别清淡,只办得勉强糊口而已。

“唉!这科举一道,误了多少才俊!”

贺知章听罢越女诉说,不由得仰天长叹。他和李白张旭三个,都十分同情店家的遭遇,贺知章又去摸身边银两,打算资助一二,忽觉方才摸过了.于是他忙问张旭:

“老弟可曾多带银两,且借我一用。”

张旭也去摸身上,真真事有凑巧,他上朝前换了件内衣,竟一毫也未带得,三个人都觉得好笑。贺知章就对那店家说:

“姑娘,我也是越州人,咱们本是同乡。刚才听了你的身世,颇觉同情,本想资助你母女一些银两,不巧今日我三人身边都未带多少银两,不但资助不成,连这酒菜钱也会不出了!”

越女见说,忙道:

“客官,我早听出你的口音是故乡人,不要紧的,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你们尽管吃,就算我母女请客好了!”

贺知章见这越女不但人长得美,心肠也这么好,不禁更加怜悯。他略一思索,立时有了主意,便对越女说道:

“姑娘,你既然如此客气,我仨倒要一醉方休了,免得辜负了你一番盛情。来,你且再为我们拿两坛酒来。”

那越女毫不迟疑,转身又捧上两坛加饭酒。这前后四坛酒共有十二斤,待到喝完,三人真的醉了。贺知章醉醺醺地问道:

“姑娘,你家中可有笔墨?”

“有!有!上次请人写酒旗,备得有斗大的笔。”

说着,越女进里屋取出笔墨.原来贺知章早已看见店堂后壁是一面雪白的粉墙。他摇摇晃晃地起身离座,将斗笔蘸饱了墨汁,去那粉墙上龙飞凤舞,写下一幅兴酣游漓的狂草。李白朦胧中一看,却是十个大字:

“小店雅趣足,老酒醉人多.”

这十个字笔势流转,连接一体,如长江涌浪,银河倒泻,气势非凡.贺知章写罢,心里十分畅快,酒也醒了一半。他呵呵大笑,把笔递给张旭,说道:

“来来来!你这位草书圣手,酒也不能白喝,也得写几个字去!”

说着,他拉着张旭的手出了店堂,来到巷口,找到一处白墙壁说道:

“你就在这上面写几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