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夜三更2
沈丘吸引人的地方,仅仅这些吗?
显然不是,我的话还没有说完。
沈丘还有她悠久的历史资源未被开发。
刚才不是说了吗,沈丘在古代属于楚国。在西汉景帝的时候,爆发了以吴楚为代表的“七国之乱”。为了平息****,汉景帝就派周亚夫兵分五路,前去应敌。
唐代的王维写了一首诗,叫观猎,其中有这么两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你知道,周亚夫的细柳营在哪里吗?
就在沈丘县城。
全唐诗原版中的“新丰市”印的却是“新安市”,可见后来是传抄错误。在古文言里,“市”就是“集”,所以“新安市”就是沈丘旁边的新安集。王维想象了周亚夫的士兵到前方打探敌人消息的情景。
前几年,有人在新安集的田野里,无意间发现了汉代的兵器,这更证明了我的推断的正确性。
还有,沈丘东北不远处的卞路口,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那就是当年楚国的卞和,拿着一块和氏璧,因为无人赏识,而在那里哭泣等待的地方!不管卞路口的地名发生多少次的变迁,那个“卞”字永远也改变不了,那是老祖宗让我们得以破解谜团的痕迹!
在我国,曾经多次掀起讨论“和氏璧”的热潮,还有人曾经试图想找到和氏璧的下落。有人说它在日本,有人说被毁坏了,有人说它还在国内。有些专家也盲目的相信以前的资料,说和氏璧被制成了传国玉玺;这些所谓的专家就从来没有用脑子思考过:和氏璧,它是璧,是扁圆的,而传国玉玺是方的,怎么制?
我个人也对和氏璧的传说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现在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很可能,和氏璧根本没有从楚国被偷到赵国,赵国的那一块是假的,只是新沙蓝田玉,真正的和氏璧并没有远走,哪儿也不用去找,它就静静的藏在沈丘某个人的家中!
许多年以后,未来的历史,将会证明我这个伟大的预言!
这也正解释了为什么在沈丘这个地方竟然会有流传了上千年的玉雕行业,这也正说明了民间一直在若有若无的浮现着某个不可告人的惊天大秘密!
可爱的沈丘人,他们静静的生活在这里,享受着这块神秘的土地,心如止水,与世无争,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或者说,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他们的家乡,竟然是那样的好。我觉得,他们需要我给他们提醒幸福。这多么像孟子说的: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沈丘,沈丘,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沈丘,沈丘,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文学笔会,发现,目前记载沈丘历史的,只是几个退了休闲着无聊的老头而已。我觉得,这些老先生,一榻烟霞,几嘴鹦鹉,不进行实地考察,只知道盲目的照抄前人的老资料,瞎子看戏,人云亦云,在学术上已经很难有什么大的突破了,他们根本不可能认识到沈丘的伟大。而正确的评价沈丘,这个神圣而光荣的任务,应当交给我这个对古文有很高造诣的年轻人来完成。我应当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小子何敢让焉!
当然,我也害怕,不事张扬的沈丘人,并不希望我这样把真相都说出来,就好像以前谁家包了饺子,总是偷偷的吃,不想让邻居知道,怕惹人妒忌。他们显然很担心我像国王的新衣里的那个说真话的孩子一样口无遮拦。不过,我想说的是,淳朴善良的沈丘人啊,如今,时代不同了,酒再香,也怕巷子深啊,您就不要再谦虚和隐藏了,本来您就可以像苏州杭州那样天下闻名风光无限的啊,您难道就这样永远的藏在——被历史遗忘的角落里吗?不把自己的美丽贡献给全国的人民,您怎么能够忍心?
所以,经过我这双上帝之手,拿起大笔如椽,写下沈丘的无限风光以后,其他人就不要再写了。因为你无论怎么写,也没有我写的更加客观、更加真实。你怎么敢不知天高地厚的挑战上帝的神来之笔!!!
正是:
多少神仙归古庙,朝中宰相运心机。
————来沈丘吧!
何时到得桃源洞,同与仙人下盘棋!
寻山隐修士
二0一0年四月六日春风杨柳鸣金马,瑞雪梅花照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