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顺门朱由校的熟悉的,在正统年间的左顺门事件,被英宗皇帝极为宠信的大太监王振的三个同党,就是在左顺门附近被一帮大臣们一顿老拳,全都做了王振的殉葬品。从此以后,左顺门这个地方便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圣地,每逢朝中出了奸佞小人,就有人到这里来拜,来骂,也没人去管。
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打死奸邪小人的指定地点,最后甚至发展到刑部官员也默认了此地的特殊意义,表示如果在这里打死人,可以按照前例不予追究。
于是乎嘉靖年间,嘉靖帝便也在此打死了人,因而刑部也没有追究皇帝的责任。那还得追溯到正德年间,正德十六年,武宗皇帝驾崩,死而无子,远在湖北安陆的武宗堂弟兴王朱厚熜奉诏继承大统,是为嘉靖帝。嘉靖帝即位不久,边令廷臣议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主祀及封号,大礼之议自此始。朝中大臣分成了两派,护礼派反对加尊号,议礼派支持加尊号。两派互相争论,各自引经据典,煞是热闹,到最后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斗争。
护礼派在斗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因而朝中官员,大小共二百多人,集体跪在左顺门哭谏,结果惹恼了嘉靖帝,先是一顿棍棒,十七人当场击毙,而后将员外郎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这便是嘉靖朝乃至于大明朝有名的“大议礼”事件。
尽管大臣们在左顺门前留下了斑斑血迹,但却让朝野上下更觉得这地方便是忠臣聚集劝谏的地方,凡是在这里跪拜劝谏的,都是社稷忠臣直臣!
如今一百多人跪拜在左顺门前,显然是以忠臣自居,而且并不惧怕锦衣卫的棍子,也不怕被贬官罢官!那么对付起这帮人来,朱由校还真有点手足无措,头一次面对如此庞大的反对势力,而且几乎是朝中绝大多数官员一起反对,势头不可谓不猛烈,倘若一昧地效仿嘉靖帝,杖责的杖责,贬官的贬官,罢官的罢官,杀头的杀头,这样一搞,只怕会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更加孱弱不堪。
外面已经开始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雨声让朱由校更加觉得难办,看着东暖阁内垂手站立着请命的魏忠贤,朱由校一拍御案,喝道:“忠贤,让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火速调遣三百锦衣卫,于皇极门外侯旨!”
魏忠贤一听这话,心中大喜,小皇帝终于按捺不住脾气了,本朝两百多年来,可不是第一次有如此之多的官员集体跪拜死谏,武宗朝的午门外,世宗朝的左顺门旁,都曾经有过大规模的廷杖,这一次天启朝,只怕又要打死不少人了。但魏忠贤却是欣喜异常,他也早就看这一帮看不起他的官员们不满了,正好这一次借助皇帝的手好好杖责一下这些人。
朱由校则亲临皇极门,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早就让三百锦衣卫准备停当,每人手中均是一支大棍,就等着圣旨一下,就好好地教训一下敢于违抗圣明的刁官。
骆思恭听说皇帝亲临,赶紧前去:“臣都指挥使骆思恭,奉旨见驾!”
朱由校也看见了那三百锦衣卫,但却问道:“骆思恭,朕让你调遣三百锦衣卫,你为何让他们个个手持大棍?朕有这道旨意么?”
骆思恭一愣,不解地看了一眼魏忠贤,当时魏忠贤跟他讲,皇上有旨意,让他准备廷杖那些跪着不肯离开的官员,他便赶紧调集人手,好在锦衣卫是专干这活的,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集结完毕,而现在皇上竟然说没有让他准备棍子,这难道是皇上不承认自己刚才的旨意?还是魏忠贤传错了旨意?
魏忠贤也听出有些不对劲,将头撇到一边,骆思恭只得硬着头皮奏道:“启禀皇上,本朝惯例,凡有官员违抗圣明,盘踞宫中不肯离去,便集锦衣卫给予杖责,因而臣斗胆命人准备了刑棍。”
朱由校哼了一声:“去,让你的人撤掉刑棍,换上雨伞。”
骆思恭傻了眼,也只得下去传旨,他的这帮锦衣卫,刑棍多的是,但油纸伞却并不多,因而这道旨意下了之后,三百锦衣卫面面相觑,但圣旨岂可违,只得搜肠刮肚地去找来油纸伞,三百锦衣卫忙活了好一阵子,才将油纸伞准备完毕。骆思恭又上去请命,朱由校却站了起来,道:“走,一道儿去左顺门。”
魏忠贤大惊,忙道:“皇上不可,左顺门前百官汹汹,还是交给老奴去办。”
朱由校瞪了他一眼,喝道:“百官是朕的百官,难道还敢谋逆不成?骆思恭,带上你的人,随朕前往左顺门,忠贤,你东厂的人可以退下了,朕这里用不着你了,你回去办差吧。”
骆思恭高声应道:“臣领旨。”
魏忠贤却傻了眼,心中飞快地盘算着,这几天自己可没有贪赃枉法,怎么又惹得皇帝不高兴了?
朱由校在十几个太监和三百锦衣卫的拥簇之下,来到左顺门,这时候的京城,已经有些凉意,加上阴雨绵绵,冷风一吹,更让人觉得寒不可耐,而一帮官员此刻仍然跪拜在雨中,并无退让的意思。
一个小黄门扯着嗓子高声叫道:“皇上驾到!”
众大臣也是一愣,本朝如此大规模跪拜劝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皇帝一般都是让锦衣卫大棍伺候,或者让宫内太监代为传话,可皇帝亲临的先例,还是没有。
但皇帝驾到,百官顺势叫嚷起来:“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一时间左顺门前呼号声此起彼伏,曹化淳的两条腿也有些颤颤发抖,这帮官员,倘若一时激愤,涌上前来,可是难以应付,万一惊了圣驾,他这个乾清宫管事太监,可担负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朱由校却让小黄门撤掉自己头上的伞盖,冒雨一个人走到百官跟前,高声呼道:“众爱卿,若依旧不肯离去,朕如今也只好陪着众爱卿一道,在这雨中静候天命!”
百官都是大惊,他们虽然由于或多或少的原因反对派出矿监,但他们都是以忠臣自居,因而即便是冒着大雨也在所不惜,但皇上年幼,身子骨孱弱,若也是冒雨站在这里,万一因此而损了龙体,他们也难逃“逼病”皇帝的罪名。
那一帮以曹化淳为首的太监们更是惊慌失措,一个个跪倒下来:“皇上,可使不得啊皇上,请皇上移驾,保重龙体!”
骆思恭率领的三百锦衣卫,也只好跟着后面跪拜下来,齐声道:“请皇上保重龙体,移驾乾清宫!”
锦衣卫们的吼声,比起那十几个太监的声音响亮不少,使得那些跪拜的官员们一时间都愣住了,更让他们惊讶的是,锦衣卫们手中持着的并不是他们预料已久的刑棍,而是油纸伞!
朱由校手一摆,喝道:“骆思恭听命,着锦衣卫给各位大人们撑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