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人生好心态
853800000053

第53章 “安于现状”让你的生活缺少光彩

第十三章第2节 “安于现状”让你的生活缺少光彩

进取心的第一敌人是懈怠

舒适的诱惑和对困难的恐惧征服了许多人。进取心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并不总是能战胜懈怠这个大敌,不能把人们一如既往地引向更美好的事物。而懒惰则是安于平庸的先兆,所以,进取心的第一个敌人是懈怠。

数十年前,高中毕业下乡插队的张女士顶替父职到某企业工作,先后当过工人、车间调度、总公司办公室收发兼档案管理,饱经风霜的她任劳任怨。近年来,企业经营不景气,单位进行机构改革与调整,此时此刻,她猛然意识到自己年龄大、学历低,又无专长,下岗的忧患时刻威胁着自己。她思虑再三,决心在短期内掌握一技之长。

平常在工作中她帮打字员校对文稿,发现那位打字员不仅打字速度慢,而且错漏百出,校对后还要耗时修改,工作效率很低,公司里的几位老总都对其不满。看来,换人是迟早的事。

于是,张女士利用空闲时间苦练电脑打字技术,这对40多岁的她来说确实不容易。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刻苦学习,她的录入速度提高到每分钟50字,而且准确率相当高,几乎可以免除校对了。文稿排版美观大方,文字摆放疏密有致,令人赞不绝口。

不久,一位学档案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接替了她的工作,她则被聘为办公室打字员。而那位比她年轻十多岁的前任则无可奈何地下了岗。

可见,想在这个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养成居安思危的习惯。如果做一份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工作而又不思进取,那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淘汰了。

人皆有惰性,一旦条件优越,就难免不思进取。然而,一个人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还是有一点危机意识的好,这样就可以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多一点生存的技能与智慧,对未来就多几分机会与把握。

类似的一些人由于满足于现状,不断降低要求,而失去了追求更高境界的意志,于是只会等待,难以成功。所以,停滞不前、安于现状的人,将会被现实抛弃。

阻碍进取的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沉溺于过去”。

第二是“满足于现状”。

第三是“太低估未来”。

三者中的任何一点,都会使你限制自己的能力,抹杀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从而断送你一生的前程。

但是,这些因素并不是不可改变的。由于你无意识中也在进取,因此在这些因素形成之前,你必须有意识地加以克服,使其步入进取的轨道。

在社会需要的压力下,在人类渴望美好事物的进取心的指引下,人类文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只要我们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付出努力,尚未实现的理想终究会变为现实。

推动生命向上的力量,也使别人对我们充满了信心。人们不沉溺于过去,不满足现实的所有,而是努力地走向更高、更舒适的位置,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努力把自己塑造得更加优雅和高尚,努力获得更多财富和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努力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增强了我们的力量。

少年得志所产生的骄傲自满,对许多人来说就像鸦片,会麻痹他们的心灵。而只有不满足和恒久的进取心才能消除这种不良的情绪。与获得最初的成功相比,一直迫使自己去做好本分的工作,对自己的毅力和恒心是一种更大的考验。

不进取,只能欣赏山下的风景

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不仅会使人停滞不前,丧失进取心,而且还可能酿成悲剧。

法捷耶夫29岁时就名震苏联文坛,并以《青年近卫军》一书,坐上了苏联作协主席的交椅。然而,在他后来的岁月里,他就忙着出访、开会、做报告,一生中再也没有写出一部作品。

杰克·伦敦也是一个典型,他写出了《马丁·伊登》后,声名鹊起,财源滚滚,不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起了别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滨购置了豪华游艇。功成名就之后,他就沉浸在享受之中,不思进取,长期脱离创作,厌倦、空虚、落寞和无聊也接踵而至。1916年,他在自己的大别墅里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活中,一些极富潜力的人满怀希望地出发,却在半路停了下来,满足于现有的温饱和生存状态,然后庸庸碌碌地度过余生。对于一个满足现状的人来说,他没有任何更好的想法、更美的愿望,他不知道是不满足造就了人类伟大的精英。

只有当我们不满足于现状时,我们才会分享到进取心带来的无穷力量。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山顶上众多的到达者与山脚下的未参与者之间的不同呢?我们可以考察不同类型的登山人,他们的追求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具有不同层次的成大事观和快乐观,有的喜欢这样的成大事者,有的喜欢那样的成大事者,这如同他们对不同的欢乐的态度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遇到了这些人,他们是那样容易被发现,可以说,存在于我们整个人生的旅途中。他们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人际关系里,在我们的组织机构里,甚至在新闻广播中。

有很多人选择放弃、逃避、退却。他们忽视、掩盖并且放弃前进,这样他们就失去了这一力量的引导,他们同时也失去了生命向他们提供的许多东西。他们都是易于满足的人。满足于现状者的典型特征就是放弃攀登,他们无视山峰为他们提供的机会,永远欣赏不到山顶的景色。

把自己定位得再高一些

定位不仅能改变你的目标,更能改变你对人生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把自己的定位再提高一些,你将收获别样的人生。

生活中的你一定不能因为暂时的困境而委靡不振,你需要在困顿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因为定位不仅能改变你的人生目标,更能改变你对人生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态度。把你的定位再提高一些,你的人生就会有所不同。

某省有位大学生,大学期间各门功课成绩都是优良,毕业后被分配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上。从梦想的伊甸园,进入平庸、烦琐的现实,他觉得像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研究生考试上,并将这看成他生活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诸多的烦恼困扰,他名落孙山了。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凭借着强大的意志一次又一次捧起书本,却因极度的烦恼而毫无成效。第三次失败之后,他停止了努力。悲哀、苦恼、绝望将他紧紧地包围,他开始天天喝酒买醉,不再上班,他的精神已经彻底地崩溃了。短短的四年,竟成了一生的终结。

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大学生的种种遭遇,都因烦恼而起。烦恼虽然是一种情绪,但却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一旦我们沾染上它,压力也就悄然而至了。这样恶劣的不良情绪,会让我们主动放弃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生活在痛苦之中。人在烦恼时,可使意志变得狭窄,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理智和自制力丧失,造成正常行为瓦解。烦恼不仅使我们的心灵饱受煎熬,同时它还会摧毁我们的肌体。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应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

其实,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消除自身的烦恼,也是极易做到的事,何必被压垮呢?

重量级拳王吉姆?柯伯特,在做跑步运动时,看见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一条接着一条,收获颇丰。奇怪的是,柯伯特注意到那个人钓到大鱼就把它放回河里,小鱼才装进鱼篓里去。柯伯特很好奇,他就走过去问那个钓鱼的人为什么要那么做。钓鱼翁答道:“老兄,你以为我喜欢这么做吗?我也是没办法,我只有一个小煎锅,煎不下大鱼啊。”

很多时候,我们有一番雄心壮志时,就习惯性地告诉自己:“算了吧。我想的未免也太迂了,我只有一个小锅,煮不了大鱼。”我们甚至会进一步找借口来劝退自己:“更何况,如果这真是个好主意,别人一定早就想过了。我的胃口没有那么大,还是挑容易一点的事情做就行了,别累坏了自己。”

戴高乐说:“眼睛所到之处,是成功到达的地方,唯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要作出伟大的事。”教田径的老师会告诉你:“跳远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远处,你才会跳得更远。”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广阔的视野,不追求一朝一夕的成功,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按照既定的目标,始终坚持下去,到最后,他一定会获得成功。

有一次,任国的公子决心要钓一条大鱼,他做了一个特大的钩,用很粗的黑丝绳做钓线,用50头牛做钓饵。一切准备完后,他蹲在会稽山上,开始了等待。整整一年过去了,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但他并不泄气,每天照旧耐心地等待。

终于有一天,一条大鱼吞了他的鱼饵,大鱼很快牵着鱼线沉入水底。过了不大一会儿,又摆脊蹿出水面。几天几夜后,大鱼停止了挣扎,他把大鱼切成许多块,让南岭以北的许多人都尝到了大鱼肉。

那些成天在小沟小河旁边,眼睛只看见小鱼小虾的人,怎么也想不通他是如何钓到大鱼的……

孔子说:“取乎上,得其中;取乎中,得其下。”就是说,假如目标定得很高,取乎上,往往会得其中;而当你把定位定得很一般,很容易完成,取乎中,就只能得其下了。由此,我们不妨把自己的定位定得高一些,因为愿景所产生的力量更容易让人在每天清晨醒来时,不再迷恋自己的床榻,而会抱着十足的信心和动力去面对新的挑战。

借口少点,行动快点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虽然知道该起床了,可就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面不想起来——结果上班迟到,你对上司说你的闹钟坏了。

又一次,你上班迟到,明明是你躺在被窝里面不想起来,你说路上塞车。

又有一次迟到,还是你躺在被窝里面不想起床,你说你昨晚加班。

久而久之就成了制造借口的专家,他们总能以种种借口来开脱自己,只要能找借口,就毫不犹豫地去找。这种借口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让你不断地为自己去寻找借口,长此以往,你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任由借口牵着你的鼻子走。这种习惯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让自己松懈、退甚至放弃。在这种习惯的作用下,即使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

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你的生活就会拖拖拉拉,没有效率,做起事来就往往不诚实。减少借口,拒绝借口首先就要认识到“现在”的重要。

“现在”这个词是借口的天敌,而用“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我们用储蓄的例子来说明好了。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却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做到。

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历。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度过这次困难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有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有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现在他们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到一个对于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马上就开始。时时刻刻记着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就一事无成。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的,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