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节 摆脱欲望的束缚,轻装上阵
贪婪到最后是水中望月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对物质的追求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人一旦掉进贪婪陷阱,就如同坠入万丈深渊,万劫不复。
以前,有一个国王,王妃为他生了一群白胖的王子,好不容易才又为他生了一位漂亮的公主。国王对小公主疼爱有加,视如掌上明珠,舍不得稍加训斥。凡是公主要求的东西,国王从来都不会拒绝,就是她要天上的星星,国王也恨不得为公主摘下来,点缀为彩衣。
公主在国王的呵护纵容下,慢慢成长为豆蔻年华的少女,渐渐懂得装扮自己。在一个春雨初霁的午后,公主带着婢女徜徉于宫中花园。只见树枝上的花朵,经过雨水的润泽,花苞上挂着几滴雨珠,显得愈发娇艳;葱郁的树木,翠绿得逼人眼睛。公主正在欣赏雨后的景致,忽然目光被荷花池中的奇观吸引住了。原来池水的热气经过蒸发,正冒出一颗颗状如琉璃珍珠的水泡,浑圆晶莹,闪耀夺目。公主看得入神忘我,突发奇想:
“如果把这些水泡串成花环,戴在头发上,一定美丽极了!”
她打定主意,于是叫婢女把水泡捞上来,但是婢女的手刚一触及水泡,水泡便破灭无影。折腾了半天,公主在池边等得愤愤不悦,婢女在池里捞得心急如焚。公主终于气愤难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宫中,把国王拉到了池畔,对着一池闪闪发光的水泡说:
“父王,你一向是最疼爱我的,我要什么东西,你都依着我。现在我想要把池里的水泡串成花环,戴在头上。”
“傻孩子!水泡虽然好看,终究是虚幻不实的东西,怎么可能做成花环呢?父王另外给你找些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还要美丽!”国王无限怜爱地看着女儿。
“不要!不要!我只要水泡花环,我不要什么珍珠水晶。如果你不给我,我就不想活了。”公主哭闹着。
束手无策的国王只好把朝中的大臣们集合于花园,忧心忡忡地说道:
“各位大臣们,你们号称是本国的奇工巧匠,你们之中如果有人能够以奇异的技艺,用池中的水泡,为公主编织美丽的花环,我便重重奖赏。”
“报告陛下,水泡刹那生灭,触摸即破,怎么能够拿来做花环呢?”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哼!这么简单的事,你们都无法办到,我平日如何善待你们?如果无法满足我女儿的心愿,你们统统提头来见。”国王盛怒。
“国王请息怒,我有办法替公主做成花环。只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实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水泡,哪一颗比较均匀圆满,能否请公主亲自挑选,交给我来编成串。”一位须发斑白的大臣神情笃定地打圆场。
公主听了,兴高采烈地拿起瓢子,弯下腰身,认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本来光彩闪烁的水泡,经公主轻轻一触摸,霎时破灭,变为泡影。捞了老半天,公主一颗水泡也拿不起来。
显然,公主的水泡花环梦想难以实现。我们暂且不顾公主失望的表情,重点去研究分析一下公主有此梦想的根源:正因为公主生活无忧,物质富足,她才想要那些虚无的东西。可以说,这是贪婪的极致。极致的贪婪蒙蔽了公主的眼睛,使她是非难辨,幻想与现实不分,闹出如此笑话。现代生活中的某些人是不是也有着公主的影子呢?过度追逐,只能陷于痛苦的深渊。
然而,世人大都面对金钱爱不释手,面对名利心难清静。更有甚者,为虚无的目标而苦命追逐。然而由于目标不当,有时不仅不会带来快乐,而且会成为烦恼的根源,最后只能水中捞月,白费精力。
放下贪欲,享受更多快乐
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累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贪欲会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双重透支。放下贪欲,追求平实简朴的生活,是获得快乐的最简单的方法。
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都无法填满,贪多的结果只会无穷尽的烦恼和麻烦。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使我们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是快乐的始发站。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越多,当然跑得越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贴上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
但是,等它一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
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过度的欲望让蜈蚣步伐缓慢、举步维艰,而人的心里一旦产生的过分的欲望,终有一天,也会产生超载的现象,而这种负荷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做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做换洗穿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可怜流浪汉,于是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而这个修道者的最初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了,一切都是因为欲望。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每个人都应学会轻载,更应学会知足常乐,因为心灵之舟载不动太多的重荷。
诱惑面前,保持自制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陷阱,而这些陷阱之中,最可怕的一种是自掘的陷阱——贪婪。因为贪心,人们会忽略自己的弱点,不顾一切去满足欲望。这时,即使危险摆在面前,也无法理会、避让。贪心遮住了你的眼睛,使你无法看到危险。
据说东南亚一带,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很是别致。它的奥妙所在,就是利用了一个“贪”字。当地人用一个木箱子,将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里面,箱子上开了一个小洞,大小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
如果猴子抓了水果,手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丢了,但大多数猴子不愿把手中的东西放掉,以致当猎人来的时候,不需要费什么力,就可以很轻易地捉住它们。
人们可能会笑,猴子真傻。但是人们又何曾想到,自己有时的行为正和这些猴子一样。为了一些蝇头小利,人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时间、道德原则,而自己却不自知。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百元大钞。因为这笔意外之财,他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的统计,总共拾到纽扣39万多颗,针4万多根,钱则只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可想而知的是,在低头走路的岁月里,他没能好好地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
贪婪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能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在于能搅乱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某些本该恪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有一个走私客特鲁西,由于警方追捕得很紧,一时无处藏身。于是,他灵机一动,带着所有的走私货,躲到一家破旧的教堂中,并且请求教堂里的老牧师答应他把这些走私品藏到教堂的阁楼里。他想警方一定想不到这些东西藏在教堂中,所以万无一失。这位虔诚的牧师当然立即拒绝了特鲁西的要求,并且要此人马上离开,否则他要报警处理了。
“我给你一笔钱,以报答你的善行,你看20万元怎么样?”特鲁西一再地拜托着。
老牧师坚定地说:“不!”
“那么50万呢?”
老牧师依旧拒绝。
“100万元?”特鲁西仍不死心。
老牧师突然大发雷霆,用力把那人推到外面去,说道:“快给我滚出去,你开的价钱,已经快接近我心里的数目了。”
老牧师,还算得上一个有自制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心理底线,也知道自己在重金面前挡不住诱惑。但生活中的你呢,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能保持一颗知足的心吗?
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欠缺,不能搞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只有感到知足,才会感到永久的满足
一位哲人到乡间拜访朋友。他的朋友住在一栋非常豪华的别墅里,一年前,它是附近最漂亮的房子。
那个朋友闷闷不乐,哲人问他:“什么事使你不快乐?”
朋友告诉他是因为对面的邻居刚盖起来一栋巨大的花岗岩别墅,那栋房子比自己的房子漂亮。
他们正交谈的时候,对门的邻居来访,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哲人立刻就答应了。
但朋友说:“噢,不行,我晚上还有一个约会,我太忙了!”
等邻居走了,哲人就问朋友:“你一点也不忙呀!你晚上有约会吗?”
朋友说:“不,我晚上没有约会,我也不忙,但是从今天起我就要忙起来了。在我还没有盖好一栋比他的房子更大的房子前,我绝不会走进他的房子。你等着瞧,等我盖好一栋更大的房子,我会走进他家,邀请他来和我共进晚餐。”
只有感到知足,才会感到永久的满足。人是永远不知道满足的,总希望能拥有比现在更好的东西,常与别人进行攀比,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凡事适可而止,切莫过度,认清所处的现状,满足既有的一切。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以下经历:看到别人有车有房,你就自惭形秽;看到别人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好工作,你的心里也极不平静;看到别人工作清闲,经常外出休假,你就羡慕异常……
或多或少,你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有自己的世界,你不用羡慕别人的生活。有车有房的人,也许正在为还银行贷款而发愁;收入不菲的人,可能他的生活特别劳累;四处休假的人,可能是为了躲避债务……你羡慕他,可能他也在羡慕你,人生就是这样。其实,你不必羡慕别人的生活,珍惜现有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的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非常高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的老虎也十分快乐,它再不用为食物而发愁。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中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如果你正在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妨好好体味一下上面这个故事。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却觉得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幸福,何必羡慕别人?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幸福,才是快乐之道。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也不可能什么都适合去做,所以,还是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不要羡慕别人,好好经营自己,才能拥有一个最真实、最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