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全集
854500000131

第131章

第十二章第九节自私的人没有朋友的同时也丢失了自己

自私的人心里永远只有自己,也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容不得自己的利益有一丝一毫的损害,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去损害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获取。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私的表现,也有无私的表现。人不总是自私的,也不总是无私的。

我们说,私欲是一切生物的共性,所不同的是其他生物的私欲是有限的,人的私欲是无限的。正因为如此,人的不合理的私欲必须要受到社会公理、道义、法律的制约,否则这个社会就不属正常的社会。作为一个人,他的内心中存在一种普遍的道德、法律和保持自己的私心杂念是不矛盾的。如果人性中全是崇高的道德理念,人就不再是人而是神,如果人心中全是私心杂念,无崇高的道德理念,人就不再是人而和动物没什么区别。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面,它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绝望,人也确实要去满足这种欲望。

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人有许多需求,如生理的需求、物质的需求、精神的需求、社会的需求等。需求是人的行为的原始推动力,人的许多行为就是为了满足需求。

但是,需求要受到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法律法令的制约,不顾社会历史条件,一味想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之心隐藏在个人的需求结构之中,是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正因为自私心理潜藏较深,它的存在与表现便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到。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一种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

自私的原因可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客观方面看,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目前我国各项资源的数量、种类、方式在占有和配置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合理之处,对资源的权力、行业、部门垄断还比较严重。于是,缺乏资源的一方不得不用非正当的方式去交换。由此,一方面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以钱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相互交换。

从主观方面看,个人的需求若脱离了社会规范,人就可能倾向于自私。自私自利的人往往是自我敏感性极高,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极度依赖,并无休止地索取,而不具备社会价值取向(对他人与社会缺乏责任感)的人。

凡自私的人,都有这样的病态社会心理,即“他人即地狱”、“各人只扫自家雪,哪管他人门前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利人者是傻子,利己者是聪明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些心态逐渐变成了一种流行的畸形心态。

由于社会制约机制尚不健全,某些自私自利的人确实从中捞到了某些好处,更使得自私之风盛行不衰。自私导致腐败,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社会丑恶现象的出现,它使得社会风气败坏,是违法违纪的根源。

正因为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

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克服自私的性格,可以用以下方式加以调试:

1内省法

这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方法,是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陈述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时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些标准有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和榜样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对照榜样与规范找差距。并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危害找问题,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2多做利他行为

一个想要改正自私心态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行为。例如,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希望工程捐款、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从让座、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为中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3回避训练

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通俗地说,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可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筋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纠正。

4学会节制

私欲这种东西,能否连根铲除呢?不能。世界上还没有这种一劳永逸的良方。如何防止私欲的发作呢?有人说,只能节制。苏东坡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他给自己订下明确的原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分文不取。有了这一条,对遏止自己自私心理较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