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1)
本书法术及地图
法术:
水遁——所属门派,龙宫,水系,一级跑路系魔法,主要功能,能打则打,打不过就跑,典型的保命招术,下设“踏浪无形”和“一遁升天”
抽刀断水——所属门派,龙宫,水系,一阶法术,主要功能,可劈开水路,助人通过,对本门派人无实际意义
巡龙天外——所属门派,龙宫,水系,二阶法术,龙宫禁术,主要用于寻有情有形之物,三界之内无所不寻,但所寻之物无情无形则失效,且此法外泄龙气,所以被东海龙王禁用。
幻影移形——鸟族法术,虚弱系,一阶法术,主要功能,将意念加于某物之上,控制某位,多用于打探消息。
凤凰之血——鸟族法术,辅助系,二阶法术,主要功能,救助自己和他人,有起死回生这功,但所施之人会有一定机率昏睡。
紫气玄音,三阶法术,火属性,鸟族,煅炼大火,以琴音为介,琴有十二弦,十二弦断后,中者,五感俱灭,七魂尽丧。
火凤幻情——鸟族法术,木系,三阶法术,主要功能,以凤凰涅槃为基本而炼成的之术,虽发出之功力为火系攻击但本身是木性法术,所以中者必死。
点石成金——所属门派,华山,金系,一级法术,主要功能,施法可将石头瞬间化成金银,属障眼之法,用于应急,无实战价值。
一梦千年——所属门派,华山,昏睡系,二级法术,可使中法者昏睡不醒。
当局者迷,混乱系,二阶法术,陈抟老祖据天宫障眼法,加以华山棋局演化而来,用于在实战中掩人耳目,扮猪吃虎。法术维持时间按修炼者的等级而定。
棋里乾坤——所属门派,华山,陈抟秘术,三阶法术,施法可幻化另一洞天,从而扭转乾坤,由一级法术点石成金修炼而得,可解。
冥泉鬼火——所属门派,冥界南冥地府,火系,三阶法术,发动大火,中者即付黄泉,威力甚大。
幽冥鬼手——所属门派,冥界南冥地府,虚弱系,二阶法术,虽有一定杀伤力,但主要作用还是以阵势吓人,遇强敌失效,且易反噬。
冥尸气,冥界二阶法术,中冥气之人须臾丧命
狂沙吼——所属门派,冥界北冥魔府,土系法术,二阶法术,发动风沙攻击敌人,威力甚大。
斩魂诀——所属门派,冥界北冥魔府,土系狂暴法术,四级法术,灭人魂魄催人性命只在倾刻。
还阳咒——所属门派,天宫,木系法术,以木为根助人还阳。
风雷斩——所属门派,天宫,雷系,三阶法术,催动风雷天崩地裂。
神兵灭障,天宫二阶法术,意念之下神兵天降,专驱障气尸毒。
催眠问语咒,天宫二阶阶法术,施法将对手催眠,问啥说啥,后此法为龙宫敖烈习得,并迫使老龙王说出五色草下落。
地图:
人界:
中土神州,凡间五大州正中,与南乘之渊之交界为冥界南入口
东海扶桑,凡间大陆,与东海龙宫相接。
北度从极,中土以北,有冥界北入口,后魔界居于此地,自立为王。
南乘之渊,鸟族后人所居之地
西方极乐,佛家之所,所居者俱是过去诸佛和未来诸佛。不生不灭。
不周山,中土与西方极乐之交,世上仅存擎天之柱,盘古开天时所成。史载,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仙界:
灵宵殿,天帝办公之所
南天门,神将把守下通魔界之地。
瑶池,王母所居
二十四天,各仙真人所居之所,依二十四节气运转所排所演
冥界:
南冥,与凡间中土依两界山为限,有奈何桥相通
北冥,有通天之井,为魔界所占,困大鱼称鲲,是为尊神,后为展云所擒杀。
轮回司,所属南冥,存有仙凡轮转之生死簿,判官掌握此事。
奈何桥,仙凡再度轮转于尘世,必过此桥,桥边有孟婆看守,凡过此桥必饮孟婆茶,饮后前世尽忘。
关于本书人物名称由来
月破——因其母遇见他时,正逢夜雨初睛,明月破云,遂以月破为名。
紫嫣——以典故刘郎寻仙蓬莱而来,本人曾自作诗曰:紫烟同岫云河巅,刘郎情系蓬莱仙。因嫣与烟同音
,又适女名用字,故以紫嫣名字。
飞星——语见秦观之鹊桥仙之“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云巧——所引之诗句同上,又曰,因居于南冥天池,又称天池云巧。
迷津——语出秦观之踏莎行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青池——青春日暮,仙池幻夜。由李贺将进酒诗中“况是青春日将暮”本人杜撰而出,诗曰:况是青春日
将暮,太液仙池未央舞。
睛冥——语出“日落桑榆下,寒生松柏中。冥冥多苦雾,切切有悲风。”以睛代诗中首字“日”,又取冥
字,合为睛冥。
展云——诗为本人拙作,曰:“空秋未展对仙池,万古情悲云汉直。心魔痴幻昔年泪,天道何尊无常时”
星廉——因其所用兵器而名,其所用兵器自称“暗野疾星,绝命双镰”
云吉——云中飘渺仙,孑然一身客。取谐音为“云吉”
允常——陨落仙家不自知,几度却自叹无常,首字取陨字谐音为“允”
本书相关传说补(1、不周山)
关于不周山,史有争议,请看下面这两则记载: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郭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市处,因名云。”大荒西经又云“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这便有了出入入,一个说是共工与祝融争,一个却说是颛顼。本书中采用了与祝融争一说。
因为本书采用了与祝融说,所以对此部分不作论述,下面看一下与颛顼争的传说是怎么样的?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已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以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几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声明:本篇中关于共工与颛顼争的传说来自于百度,与正文无关,这里只是作为引用,特此声明。
相关传说补(二、关于万佛之祖)
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属过去佛之一。是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
也就是说,燃灯的由来却还真的与这灯火有关。
但上面只是佛教对于燃灯的记叙,而中国的神话中又是怎么样说这位万佛之祖的呢。至于为何上有十尊古佛却是如来掌教,本人既融合了东方神话,却又还带着西方佛教的影子,并夹以儒学来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