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抗日烽火:美丽的青春
868000000127

第127章

虽然他没有正二八经的采访李政委,但两人几乎每天都要交谈很久,李政委就像大哥一样,很亲切,他讲了在学校中的许多趣事,他与泉的父亲的争吵,讲了他们父母供他们兄弟读书的不容易。因为他们的父亲是工人,母亲在家,他们周围有许多比他们贫困的人,他们兄弟与社会的接触比泉这样的书香门第家庭要多,尤其是社会低层的人们的生活,他更加了解。

他们家境也贫寒,李涛学习钢琴,家里没有钢琴,他便在桌子上画琴键练习,为了得到在琴房练琴的机会,他承包了打扫琴房,每天天不亮就到琴房练习。这点泉是知道的,老师也多次表扬过他。

“李政委,你是怎么选择这条革命道路的呢?”泉问到。

“我虽然是你爸的学生,学习古典文学,不过,也喜欢哲学。在学校我什么书都读过,什么黑格尔,什么费尔巴哈,什么尼采。书读得多了,又看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思考的也就多了,想自己,想国家和民族,想得太多,又找不到出路,心里觉得苦闷,于是,我开始接触马列主义的理论,当然是很肤浅的,但也像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进了一缕光线,恰好“一二九运动”暴发了,我也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在那时,我真正感到了一股力量,找到了光明的路。”

“我真佩服你和李涛,你们在学校就开始思索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我想的却是做音乐,在北平最好的乐团做一流的钢琴手。我和你们比起来,真惭愧。”

李政委说:“话不能这么说,你现在不也是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了么?还有,过去我和你父亲争辩得很激烈,让他生气,我们还批判他教育救国的落后思想,现在想起来,你父亲也没有错,教育救国,只有提高国民的素质,才能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现状。可是,这条路行不通呀,连他们那样的老知识分子也经历颠沛流离之苦,我师母还死得那样惨。”

“李政委,其实是战争给我们大家上了一课,后来,我父亲也很赞同你们的观点。你是什么时候离开北平的呢?”

“129运动中,我上了敌人的黑名单,组织上要我立刻转移,我和几个同学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到了延安。我在抗大学习,毕业后就到了这里。”

“李政委,想不到你从一个书生成了一个能文能武的军人,如果我父亲看到,他肯定不会相信。”

“哪里,我和你父亲谈论古典文学时,我最喜欢谈岳飞、辛弃疾和文天祥,也最喜欢边塞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沙场秋点兵。”泉接起来。

两人背诵边塞诗,背着背着,唱起岳飞的满江红,泉告诉李清他考演员时唱这首歌,考官怕他的怒火把房子点燃的事,李清也笑起来,他们又谈到冰儿。

“说起冰儿,我也真希望你多写写她。她做为一个女孩子,总是身先士卒,样样都来,还化妆到敌后去侦察呀。无论打仗还是做宣传,给战士们上理论课都很棒。你知道冰儿的身世吗?”。

泉点点头说:“我来的时候,冰儿告诉我了,我当时很吃惊,一个女孩子竟然有这样惊心动魄的人生,太了不起了。她在上海那样的白色恐怖下还搞过地下工作,连男人都自愧不如呀。”泉想到自己对冰儿的跟踪,真有些难为情,他那时的确不知道,总想,冰儿怎么会变成那样呢?她当明星时都那么朴实,可现在怎么会这样。

李政委说:“也不怪你,当时的情况,谁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你也是真的关心冰儿,爱着冰儿呀。只是你就像个愣头青,给她添了不少麻烦。”

“部队真是个大熔炉,它能锻炼每一个人。说实话,也是战争呀,要不是这场战争,我依然是一个钢琴家,在北平的大乐团里弹钢琴。”

“是啊,如果不是战争,我可能也像你父亲一样教书,或者做研究了。”

“李政委,我没有能参加“一二九”,真遗憾呀。那样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让我放弃了。”

“你不必为这事情烦恼,前有“五四”,后有“一二九”这是北大的光荣传统。在华北无法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算参加了“129”的人,也有人最后选择了再度钻进故纸堆做学问,甚至选择做了汉奸,历史就是大浪淘沙呀。”

“要是北平政府不逼我们,也许也就选择在北平某乐团搞音乐了。而现在也最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走了和你们兄弟相同的路。人生道路就是无数次选择,有的是环境,有的是自己做出的。比如,我到这里来,就有环境的因素,也有我自己的因素。延安,苏北,皖南就像三颗明亮的星星,召唤无数热血青年来投奔,来报效祖国。我觉得他的路走对了。今生今世我都无怨无悔。”

“泉子,你说得对,我真高兴,我老师的儿子也走上革命道路,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革命军人的。努力吧。”

“是”。

两人握住双手。

泉很庆幸,因为在苏北能够遇到军,到了皖南又遇到李清这样的挚友。不过,他也思念他另一个朋友,那个没有走上与他相同道路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