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破国第十章:入京始末 痛失所爱
“喔”韦秋息道:“看来这个徐增寿好像不乐意看到我等被放出来。对了,会不会大哥曾经得罪过他呢?”
程济道:“此事我了也曾问过大哥,可是大哥说,他先前也并未与徐增寿结过什么梁子。”
“莫非,徐增寿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国法的森严?”韦秋息问道。
程济道:“不会的。徐增寿为人向来圆滑,最擅见风使舵。如果与自己没有半点利害关系,他是决不会在廷议中表达任何意见的。这事本与他没什么关系,他却极力上谏,一反平日的作风。我想这其中必有蹊跷。”
韦秋息这回也犯糊涂了,道:“看来,我们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多了。”
“是啊!”程济感慨道:“大战将至,人心思变,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对了。”韦秋息道:“你查到我妹妹诗依的下落了吗?”
程济怅然道:“诗依,我何曾不想找到她呢?你知道,我就是为了这而入狱的。”
“五年前,我妹诗依与御神医孙悬壶结婚,没想到此事对你打击这么大。你伤心之余竟就弃了大好前途,离京出走。那时我尚不知京城里竟还有人对我妹这样痴情呢。直到一年之后,你又入京,并为了打听我妹的消息,不惜身陷囹圄,我们这才相识。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缘分呢?”韦秋息感伤道。
程济想起此事,亦不由悲从中来,道:“其实早在你一家人还居住在陕西朝邑县里的时候,我便与诗依相识了。那时候,她常到桐家湾的甜儿泉去洗衣服。你知道吗?甜儿泉离县城有二里远的路程,通常住城里的人都不会到那里去的。可是诗依却常到那儿。我想她是不喜欢城市的喧嚣吧!好几次我看到她洗完衣服后便赤着足,在光滑的石头上跳着小舞,唱着轻歌。那时她并不知道,我也常去那个地方。”
程济顿了一顿,又道:“因为读书练武需要选择一个僻静之处,所以数年来,我每天必到甜儿泉附近。在那样美而宁静的地方,我首先发现了她。为了不惊扰她,我每次总是等到她离开后才开始练剑、大声念书。直到有一天,她落下一把梳子,回过头来寻找时,才发现了我。也许是因为我需要安静,她又喜欢安静,所以我们后来成了朋友……”
韦秋息看着程济伤感的样子,道:“我没想到她竟然还交了你这样一位朋友。诗依天生喜静,虽不爱与人交往,但她才貌出众,又知书达礼,深得父母大人的宠爱。我却恰好相反,天生毛躁,怕读书却爱练武,而且广交朋友,到处惹事,每个月下来总少不得被父亲大人打几次。唉,若不是诗依心疼我这个做哥哥的,每次都在父亲大人面前替我说话,那我可能还得多受一些活罪呢。”
程济道:“哈,诗依也跟我提起过你。她说——你是既调皮捣蛋又胸怀正义,每每都是为了打抱不平,才惹祸上身,被伯父用细木条打屁股的。而且她说你的骨头还挺硬的,无论伯父怎么打,打得多么狠,你都咬着牙,不哼一声。”
韦秋息笑道:“没想到她竟还跟你提起我来。那时候父亲大人见抽打不能使我屈服,便将我关在黑屋子里,让我饿肚子。哈,你知道吗?每当这时候,诗依便会偷偷的将自己的饭食省下来,送给我吃。所以啊,父亲大人总是没法饿着我。从黑屋子里被放出来后,我还是原来那样子,见到不平事,总要管一管。”
程济也跟着笑道:“你这是屡教不改,本性难移啊。噢,对了,后来诗依告诉我,你们要入京。为什么在朝邑住得好好的,却要入京呢?”
韦秋息回忆道:“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祖籍原在应天,后来因为战乱,爷爷才偕父亲大人来到朝邑,爷爷晚年弥留之际,极希望自己能归葬祖藉。父亲大人知道后,便四处托人帮忙,希望能完成爷爷这最后一个心愿。结果,在东芜伯何荣府上当管家的一位同年写信来说,他已向东芜伯推荐,希望父亲大人能到府上当教书先生。父亲大人知这是带一家老小回归祖籍的好机会,所以便于洪武二十四年,带我们入了京。此事距今已有八年余了。”
韦秋息继续回忆道,“那年我二十五岁,妹妹诗依才十七岁。入京后,父亲在东芜伯府上当教书先生,母亲则在甜饼巷开了一间豆腐坊,妹妹过去帮忙。家里吃白饭的就只有我一个——家人都希望我好好读书,将来能考个功名回来,光宗耀祖。”
顿了一顿,韦秋息又道:“一年之后,父亲忽然辞了教书先生的工作,并要母亲关了甜水巷豆腐坊的门,然后我们一家人便搬到了这离南京城有二里之遥的平安镇上,置了些田产,过起耕织生活来。那时我和妹妹都不知道父母大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问他们,他们也不说。搬过来后的第二年,既洪武二十六年,京中又兴大狱,我们无端受牵连,被捕入狱。这时我们才约摸猜估到父母大人迁家的用意。”
程济回想道:“你说的京中兴大狱,是指‘蓝玉谋反案’吧!”
“不错。”韦秋息道:“蓝玉大将军有没有造反我不知道,但此案被太祖敲定后,但凡与蓝玉拉上点关系的高官显贵都被问罪下狱。东芜伯何荣与蓝玉过从甚密,案发后,其下场可想而知。可恨那些办理此案的官吏们抓人杀人都上了瘾,不问青红皂白,便将人下狱治罪。我父亲因为被查出曾在东芜伯何荣府上做过一年教书先生,结果竟被问成‘协从谋逆罪’。根据大明律,协从谋逆者,罪当抄家灭族。所以母亲、妹妹、我都被连坐下狱。”
韦秋息:“在狱中的时候,我猜想父亲当初之所以匆匆辞职离开何荣府,将我们迁到这城外的平安镇,必是因为事先发现了些什么而料知东芜伯何荣日后必然出事吧。父亲的辞职迁家,想必是出于远罪全身计。可是到头来,还是被牵连了进去。直到后来,时为太子的朱允文向朱元璋进言,请求宽大处理,我们这才得于出狱。”
程济道:“洪武二十六年,那时我也才十七岁,远居陕西朝邑县,对于‘蓝玉谋反案’也稍有耳闻,但并不知道你家竟也被牵连进去。直至洪武二十九年的时候,我才入京,就读于京师国子监。打算在京师熟悉人地之后,就去找你们,那时我尚不知你已贵为宏正帮的大当家。”
程济:“后来,洪武三十年四月份的时候,因为得到御神医孙悬壶的请柬,我去吃他的喜酒。那天神医府里里外外,张灯结彩,好不喜气热闹。入京一年,我四处打听,没能找到你们,却不料在这次婚宴里,因为一阵风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吹落地上,而使我意外发现要与孙神医结为夫妻的人竟就是诗依。我诚不愿相信这个事实,直到你出来将红盖头捡起,重新给诗依盖上,并叫她‘诗依’的时候,我才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程济深为懊悔的道:“这个事实让我深为痛心。诗依和孙神医都是很好的人,也许我应该祝福他们,可是我还是忍不住要伤心要逃离。所以那天我并没有吃喜酒就离开了,并且当天就离开了南京。直到一年余后,我终因对诗依无法忘怀,又回到了京师。然而一打听之下,才知道你们出了事——哎,恨只恨我当年没有留下来吃那盅喜酒。如果我留下来,也许还可以看到诗依是怎么样失踪的。”
韦秋息:“天有不测风云。谁又能想到蒋渺渺,竟胆敢在群臣来贺的婚宴上,将迷药下在酒中呢?可恨当时我高兴过了头,竟没防那酒中下有迷药。喝了那酒后,很多人都相继头晕目炫,我迷糊看见蒋渺渺带着众锦衣卫冲进府门来。当时五弟王请愿在我身边,他因为有胃病,只吃肉不吃酒,所以没中毒。他看情况不对,立刻护着我往后退。我本想寻觅妹妹诗依,奈何当时力不从心,而且场面很乱,很多人与锦衣卫打起来,根本就看不到妹妹诗依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