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破国第十五章:惨遭冷遇 面和心恨
锦衣卫指挥使蒋渺渺被大家一阵抢白,心下甚是忿恨,脸上却装出一副谦虚受教的样子,跪下道:“臣短见。有负皇恩浩荡。”
建文帝脸色颇为不悦的道:“蒋指挥使日后做事要多想着国计民生,万万不可因为一些猜忌,便妄动刀枪,加罪于人,制造各种事端,知道吗?”这话表面上说得客气,带有劝导之意,实际上却暗含责备,怪责蒋渺渺为人过苛。
蒋渺渺本身是从一个小小的士兵爬到今天这高位的,其做人都快做成精了,对建文帝这番似劝实责的话,自是明白于心。
以前太祖在世,因为猜忌元宿功臣,所以起用很多酷吏,小题大作、无中生有的罪杀许多良将贤臣。那时自己为了攀升晋爵,便努力迎合太祖意思,既出卖朋友,又诬陷恩公,更不留遗力的罗织罪状,为太祖杀人正名。可说是当得“泯灭天良”四字。
他知道,有很多人在背后将他叫做“蒋剥皮”,可是为名为利,他还是选择了“背弃天良”这条路。因为能够昧着良心充当太祖诛戮功臣宿将的刽子手,所以他红极一时,以致于最后取代前锦衣卫指挥使顾星恒,成为太祖身边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太祖驾崩,建文帝登基,一切都变了。
原因是建文帝性格温文柔善,不喜武事,对那些曾经将国家搞得腥风血雨的酷吏,自没有好脸色。如若不是燕军叛起,时局板荡,朝庭暂时还必须要借助一些霹雳手段来维护京师安定,只怕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早就被裁掉了。而这个专事皇帝私家法律、使得朝臣兢兢战战的锦衣卫衙署可能也早就被废置了。
现在建文帝明劝暗责,实可说是内心厌憎的一种外在表现。
蒋渺渺心中愤恨,想想自己满手血腥,虽目的旨在名利,可是也算帮朱氏皇族扫除了不少障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可是到头来却落了这么一个被轻视、厌憎,甚至以后还可能被削夺权名的下场。诚可谓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江山定,谋臣亡”呀!唉,如此了局,实难叫人心甘!不过他脸上却不动声色的道:“臣知罪,臣谨记皇上教诲,今后一定宽大为怀,多为国家生计着想。”
看着蒋渺渺那俯首自责、言不由衷的样子,程济心头升起一股厌恶感。想到此人是造成自己心上人韦诗依失踪的罪魁祸首,他便不由得发自心底的恨起来。
此时只听徐增寿向贤能二侍卫问道:“叶侍卫与杨侍卫都是武术大师,见识颇广,有没有从刺客的身手中看出一些名堂呢?”
叶希贤深思道:“刺客用的是剑,身手十分高明,记记杀着,全然职业杀手的派头,很难从剑法上看出他是哪一门派的高手。不过,他在逃遁时,使用的身法却极为诡异,没见手脚怎么动,就能神奇的转移位置,极像传言中明教的上乘武功‘移形换影’。”
“什么?‘移形换影’是明教的武功?”程济大为惊讶,他以前只知道养父养母教授给自己的独门奇功名叫“移形换影”,却不知这竟是明教的武功。此时骤然听叶希贤这么说,心头自然震讶不已。
众人目光都落在了程济身上,不知他何以会表现得如此惊讶。
程济看了大家一眼,解释道:“与我在金川门外平安镇激斗过的刺客,好像也使用过这种功夫。当时我追他(她)到紫金坡,埋伏在紫金坡上的宏正帮五当家王请愿,曾出手截击他(她),可是他(她)正如叶侍卫所说的那样,没见手脚有什么异动,便倏忽到了王请愿的背后。身法之怪之快,实是令人匪夷所思。我本不知这是什么身法,可是经叶侍卫这么一提醒,又想到那人与我剧斗时使用的分明是传言中明教的至邪武功‘吞食日月海魔功’。因此心头剧震。”
程济这番话说得半假半真。假的是谎称自己以前并不知有“移形换影”这种功法,真的是昨晚与自己大战的刺客确实使用过明教的两门秘传武功“移形换影”和“吸食日月海魔功”。
他之所以没有透露自己也精通“移形换影”这门功法,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引起误会,毕竟这种绝秘功法通常是只传内不传外的,也就是说精通这种功法的人多半是同门中人。他可不想让别人误会他与精通明教武功的刺客有什么系。另一方面,他又隐约感觉到自己得习这种绝秘功法,必与明教有着某种渊源关系。因此在没有弄清楚这种渊源关系之前,最好不要在人前显露自己的虚实。
“综合大家所见,两个刺客都精通明教的武功,那么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建文帝不安的说道。
“我看不会是同一个人。”杨应能道:“根据程督军方才所述,行刺曹国公的刺客无论在身形、声音、气质、功力、年纪上都与和我交过手的那个刺客不同。”
程济接腔道:“杨侍卫说得对。行刺曹国公的刺客身形臃肿、声音暗哑、气质霸道、功力深不可测、年纪不下五十岁,比之行刺圣上那个身形颀长、声音清朗、气质孤傲、年纪最多不超过三十,功力显然也没有达到深不可测地步的刺客,实在相去甚远,可以断定,他们并非是同一个人。”
“但可以断定,这两个刺客都与明教有关。”左督都徐增寿施施然道,“蒋指挥使武功绝顶,智计超绝,以前太祖在世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秘密教派和结社组织,被你连根拔起,削除干净。就连曾经势力雄霸大江南北的明教,也被你联结武林高手打得七零八落的。诚可谓是拼死为国、贡献良多。可是不知为何,自从当今皇上登基以来,你的工作表现却越来越差,好几年都没做过大快人心的事了。我想,这次查探,你该不会随便抓几个小贼敷衍了事吧!”这段话先褒后贬,点出蒋渺渺对前皇帝和今皇帝的不同态度,带有抨击他对当今皇上不满的意味。
蒋渺渺听了,心中暗恨——他今天是倒霉到家了,在坐的,没一个是对他客气的。不过细想起来,这也是咎由自取,因为自己得意的时候,对别人也不曾有过好脸色,而且今天在坐的多半还与他有过宿怨。
就拿左督都徐增寿来说吧!
徐增寿父亲是大明朝著名的开国元勋徐达,功盖当世,备受朝野敬重,可是正因为其声望显隆,门生中又多有骁勇善战、文武双全的贤能人物手握兵权、身居要职。所以深为太祖朱元璋所忌惮。
表面上,太祖朱元璋还是客客气气对待他这个既是儿时玩伴又是沙场战友兼子媳亲家的开国功臣,可是暗地里,却紧锣密鼓的削枝捋叶,将这开国元勋的支持、拥护者一个个的打进阴曹地府。而执行太祖这一卑鄙意志的人,当然就是他这个被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的刽子手。
且说中山王徐达并不糊涂,他对太祖的阴险用意,自是了然于心。为避免像其它功臣一样,最后落个被赐罪诛杀的下场,他主动请求致仕,辞职居家,不再过问朝堂之事,并闭门谢客,离群索居,希望能借此消除太祖对自己的猜忌。可是,结果呢?结果是太祖根本不吃这一套,还是一意要将他致于死地而后快。
可是,无论是在朝在野,徐达都是极得士人敬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公然对之进行诬陷、迫害,只怕不但会在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很可能还会在朝庭内部引发兵变。
因此,为慎重起见,太祖朱元璋无论如何都要选择一个既不张扬、又能掩人耳目的方案将这位开国功臣除掉。而负责提供这种方案的任务,理所当然要由与皇帝关系最紧密的锦衣卫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