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三章 寻找新蓝海,拷贝就是学习力
从OICQ到QQ,从即时通讯软件到门户,从纯娱乐工具到商务办公……马化腾不断开疆辟土,腾讯进入一个又一个新领域,也创造出很多商界“神话”。马化腾从未停止寻找蓝海的脚步,拷贝就是学习力,马化腾并非限于模仿,创新也是他的法宝。
第一节 OICQ变脸QQ
2000年,马化腾的OICQ已经占领了中国即时通讯90%以上的市场。但是,福祸相依,马化腾的麻烦其实早已“潜伏”起来。
早在1999年8月和9月,美国在线(American On Line,简称AOL)就两次给腾讯发来律师函,信函中称ICQ是AOL的注册商标,任何在名称中使用ICQ字样的同类软件都有侵犯AOL商标使用权的风险。而马化腾在1998年11月注册的oicq.net以及1999年1月注册的oicq.com两个域名均侵犯了AOL的知识产权,AOL要求腾讯给OICQ改名,否则将诉诸法律。
然而,这些并没有引起马化腾的足够重视。他认为自己注册OICQ域名的时候,AOL并没有在美国境内注册“OICQ”,更谈不上在中国注册了,所以他觉得自己没必要理会这些。很快,到了2000年3月3日,AOL正式向全美仲裁论坛(NAF)递交起诉书,并以律师函通知腾讯向NAF提交域名争议答辩书。
随后,腾讯及时进行了答辩,并私下与美国在线进行了多次交涉,但腾讯还是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2000年3月21日,仲裁员詹姆士?卡莫迪签署了仲裁判决书,判定腾讯将oicq.com和oicq.net域名归还美国在线。
正蓬勃发展的腾讯公司,在十分突然的情况下,不得不将oicq.com域名易主。2000年的一天,几十万腾讯用户在没有受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纷纷掉线。这不是一次技术故障,而是腾讯有意的行为。用户再在浏览器中输入www.oicq.com的地址名,只会跳转到ICQ的主页。
眼睁睁看着苦心经营一年多的品牌付之东流,马化腾第一次品尝到失意的滋味。马化腾在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使用oicq.com的域名,暂时启用新域名——tencent.com及tencent.net。此后两年时间,腾讯一直以tencent.com域名作为其主要网站入口,直到qq.com的出现。
对于oicq.com的改名,腾讯公司对外称“改名是我们主动的决定,没有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目前还是过渡期,各项对外业务依然用OICQ的名字。到2001年稍后时间会完全改过来”。
为避免再次受困外国公司的知识产权问题,马化腾带领着腾讯做了一系列的改变。2001年3月,腾讯推出最新测试版OICQ 2000 Build 0325。这次“OICQ 2000”直接更名为“QQ 2000”,而且以往OICQ的各种可爱卡通头像也进行了更新。登录腾讯的网站,也会发现所有OICQ文字均已经被QQ所代替!似乎在转眼间,OICQ从网上蒸发。
在0325版本之前,OICQ 2000一直是腾讯即时通讯软件的正式名称,QQ不过是网友对OICQ的一种昵称,不料一夜之间却成了OICQ正式的新名字,让人感觉颇为意外。不过,QQ听起来更亲切、更可爱。
“信手拈来”网友的发明,马化腾简单地“拷贝”了一下,就将腾讯和ICQ之间的冲突化解。最重要的是,腾讯的原有用户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除了那次集体掉线事件外,腾讯的用户们似乎根本不在乎腾讯的“小企鹅”是叫“OICQ”还是叫“QQ”。选择“QQ”让一切顺理成章,马化腾长舒了一口气。毕竟,才起步的腾讯“稳定压倒一切”。
马化腾的此次“变脸”还算及时,因为随后的一些事实证明了他在面对知识产权时的“主动决定”是正确的:2001年2月,AOL时代华纳与香港华娱电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腾讯要想继续使用OICQ这个名字肯定是行不通了;而且,OICQ里有不少让用户选择的卡通头像,包括汤姆猫、史奴比、大力水手、Kitty猫等,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星”又都属于美国迪斯尼公司所有。
马化腾一直在“免费”使用这些耳熟能详的卡通形象,却没有得到这些形象的所有者,比如迪斯尼的任何授权!以当时腾讯的价值,以上那些卡通形象的品牌价值加起来,只怕几十个腾讯都抵不上!而一旦这些卡通形象的所有者向腾讯提出索赔或者要求版税,马化腾将要面对的恐怕是一个足以让腾讯倒闭若干次的天文数字赔偿。马化腾及时让OICQ变为QQ,现在看来,实在是不得已的“高招”。
OICQ这颗“定时炸弹”总算是解除了,在AOL、迪斯尼等大举进攻中国市场之前,马化腾及时地解下了缠在身上的无形镣铐。在OICQ刚推出的时候,这些国外著名的卡通形象的确给腾讯争取到了大量的用户。只不过现在如果再接着用下去,很可能就“成也头像,败也头像”。
OICQ发展到2001年,其在国内同类软件市场上可以说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无论是腾讯软件的改名也好,头像“变脸”也罢,都不会给它造成致命的损失。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马化腾才会果断出手,让OICQ成为“历史”,QQ从此傲视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