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8节靠一只右臂勇游第一的残奥英雄杜剑平
在2008年残奥会上,他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其实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就是杜剑平。虽然他的四肢都在,可他只有右臂能够活动,在比赛中他就是靠着这支独臂,游出了第一,擎起了中国代表团在北京残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5年,出生在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桥东村的杜剑平,5个月大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全身瘫痪,只剩下脑袋还能转动。住院26天后,医生无奈地摇头:“再生一个吧。这孩子养着,对国家、家庭都没有好处。”杜剑平妈妈余珍妹坚信小剑平能好起来,抱着他四处求医。吃偏方、理疗,从头到脚打满针灸,能跑的地方都跑。
从小,剑平的母亲就用醇香的母爱浸润着他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在母亲的精心照顾和时刻鼓励下,7岁时的一天,杜剑平突然扶着墙站了起来……母亲喜极而泣,头一次感到所有的苦都没有白吃。
他家附近是有名的二仙桥,桥下是孩子们常玩水的地方,小剑平虽然腿脚不灵便,却不肯放弃游泳这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最大的乐趣。他很喜欢游泳,感到一到水里自己的四肢就灵活多了,有时候一泡就是四五个小时。通过游泳,他感觉四肢变得比以前有力了。
比赛的机会终于来了,1999年金华市首届残运会,杜剑平得了第五名。后来到金华市体校集训,教练是陈雄丰。初次见面,陈教练鼓励他说:“你年轻、体轻、身材高、水感好,是练游泳的好苗子。”杜剑平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练得比谁都刻苦。练累了,陈教练帮他按摩后,他咬咬牙又跳进泳池。
他的悟性很高。不到一个月,他的“狗刨式”变成了陈教练精心设计的“剑平式”,50米仰泳从进队时的1分17秒提高到48秒67。当年12月,全省残疾人游泳比赛上杜剑平获得1金1银。
此后,杜剑平更是战绩连连,直到雅典奥运会上一鸣惊人,掳走了3金3银,震惊世界。他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第12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优秀运动员、浙江省劳模等荣誉称号,还当选为金华市政协常委。
2008年9月7日在S3级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杜剑平创造了1分35秒21新的世界纪录,比1分41秒08的旧纪录整整快了5秒多,不仅为万般期待金牌的国人带来无限喜悦,也将自己的名字写进了史册。
苦尽甘来。领奖台上,杜剑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轮椅上的他奋力挥动右手中的鲜花向观众致意。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杜剑平表情严肃,眼神凝重,右手抚着胸口,体会这一刻祖国荣誉的分量。
杜剑平在雅典残奥会上曾获得两枚游泳金牌,但7日晚的这枚金牌显然意义非凡,足够他回味一生。
对于杜剑平,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这枚金牌的含金量,显得特别的重,而且具有一种象征意义。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军团在北京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从而对其他运动员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枚金牌本身所内涵的主人公非同寻常的人生道路,让人在感到无比敬佩的同时,还因此产生了一种净化心灵与增加勇气克服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的精神动力。
人们都说,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从杜剑平的成功人生看,虽然此话说得一点都不假,但是,无数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这仅仅是一方面的原因,如果没有孩子自身的艰苦努力与奋斗,那么,再伟大的母亲也是没有办法让一个不求上进和毫无坚强毅力的孩子成就事业的。
因此,作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我们应该学习杜剑平这种不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疾悲观、丧志,而始终不渝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的一种拼搏精神。杜剑平经常鼓励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再会有遗憾。”这话虽然很普通,但是这对于杜剑平而言,却是一种无穷的力量与精神动力。
故事链接
游泳具有很广泛的适应性,所有的残疾人运动员都可以进行练习和锻炼,加快身体康复,体验水中乐趣,增强对生活的信心。残疾人游泳运动和普通人游泳运动一样,不同的是他们要克服自身的不足,去完成和常人一样的游行。有视力障碍的运动员通过对水线的触觉,把握游行方向完成比赛,可以锻炼他们敏锐的触觉和听力,弥补视力的不足;肢体残疾的运动员,在游泳中只能使用单手/单脚,或者只有双手/双脚游行,可以增强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强化肢体力量;智障的运动员通过游泳动作的刺激,可以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改善。残疾人游泳比赛也是运动员之间水中竞速的比赛,但与正常人的游泳运动相比,残疾运动员需要用残缺的肢体在水中搏击,克服身体的不平衡和各种障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