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奥运励志故事
876800000005

第5章

第1章第4节观众:尊重的氛围是运动员的天堂

在一场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中,如果没有观众的热情助兴,运动员会如同演员没有观众的掌声一样兴味索然。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如果没有得“高分”的观众群,也会留下不小的遗憾。可以说,观众就是比赛的血液,我们在为那些优秀运动员感动的同时,更不能忘记那些令人感动的观众。

第十九届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圆满结束,几天来,人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冬奥会观众的热情和真诚。

花样滑冰是一种滑冰者以优美的舞姿在冰面上表演各种技巧的比赛。选手们的表演带给观众的是让人如痴如醉的艺术享受。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现场观众同样也把他们的赞美、理解和鼓励送给了冰面上的舞者。

对每一个表现出众的选手,现场观众都不会吝惜他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投进赛场内的一束束鲜花,回荡在体育馆内的一阵阵掌声,是对选手最高的奖赏。

而当某一位选手出现失误,不小心摔倒在冰面上时,观众席上一声惊呼之后,也仍然会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是抚慰,也是对失败者最好的鼓励。

电视大屏幕上不断打出一行红字,直译成中文是“请制造点噪音”的意思。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翻译成“喊两嗓子”可能更为恰当。在现场主持人的带动下,一万余名观众手舞足蹈,发出一声声尖叫。他们在尽情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场面看似狂热混乱,实则也有一定的规律。

当观众们认为裁判给自己喜爱的选手打分偏低时,场内立刻嘘声四起,以表达他们的失望和不满。但也仅此而已,再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大型比赛不仅仅是运动员们展示实力的舞台,也是展示观众形象的舞台,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高低也能通过这个舞台折射出来。

盐湖城冬奥会的50公里古典滑雪比赛共有64人参加,巴西人潘纳被单独编组排在最后一个,他要在第一个人出发32分钟后才能上路。组织者命令跟随的志愿者注意他的动作,如果犯规就把他罚下。比赛共分3圈,每圈长度约167公里。很快,所有选手超过潘纳一圈,当他们冲过终点时,潘纳刚离开体育场开始最后一圈。冠军已领完鲜花,但观众并没有离去。一个志愿者问道:“你们真的要看到巴西人回来?”一位观众回答:“当然,这是他至少应该得到的东西。”

最终,潘纳回来了,人们挥舞着各国国旗,像欢迎冠军一样欢迎他。当他最后冲线后摔倒时,欢呼声震彻云霄。一个志愿者写道:“当我在闭幕式上听到那句关于奥运精神的话时,我不再认为那是句空话。”

把欢呼和掌声送给成功者,同样送给失败者,这就是奥运的精神所在,也是观众拥有良好素质的表现。有不满,有嘘声,但没有粗野,也没有谩骂,这才是文明的观赏。

那么我们观看体育比赛,究竟应该看什么呢?有句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感情上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看比赛没有特别的讲究,可以较为随意,但应该有个基本的素质底线:尊重参赛的每一位运动员,尊重他们的付出。带着尊重所有运动员的思维去观看比赛,你会发现,赛跑中不只第一名撞线的瞬间有精彩,最后一名的坚持不懈亦值得欣赏;不只自己的主队可以支持,对手也有可爱之处。

比如,从竞技水平上说,大运会的比赛显然不是世界最高水平的,但大运会的观众依旧看得有滋有味,而且从中得到了很多快乐,这就是正确观看比赛的结果。既愉悦地观看了比赛,又展示了良好的文明素质,这种双赢的场面何乐而不为呢?

奥运会是运动的盛会,更是运动员的盛会,运动员才是真正的主人。我们在欣赏比赛的同时,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

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才能够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青少年应当恪守礼仪,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事链接

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中国观众的热情、友好给各国运动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看到奥运举重赛场上本国选手摘金时,中国观众自然无比欢欣;当看到外国选手全力拼搏,向着胜利冲刺,中国观众同样为他们呐喊助威。国外媒体对中国观众尊重各国选手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赞美。《星期天泰晤士报》8月10日文章称,陈燮霞获得中国第一枚金牌时,大屏幕前聚集着一大群观看她比赛的志愿者。他们伸出双手,准备热烈鼓掌,但当看到有不少外国朋友在身边时,这些来自东方礼仪之邦的年轻人压抑住了纵情呐喊“加油”的冲动,转用更为温雅的方式表达民族自豪。《星期天每日电讯报》也在奥运专版上大篇幅描写了比赛场上的热烈气氛。文章说,在任何一个比赛现场都可以听到中国人大喊“奥运加油”的声音,为比赛营造热烈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