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三节 遇见施密特
没有最强的个人,只有最强的团队。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看好某个商业机会,然后自任掌门一起创办公司、共谋天下的现象,不管在互联网滚滚商潮中还是其他领域都十分常见。而像Google这样,当公司发展并未出现生死存亡的时候,却将掌门之位拱手让人的,并不多见。
凭借其出色的搜索引擎服务,Google声名鹊起。2000年,互联网泡沫经济破灭,纳斯达克科技股跌入谷底,一些曾经的互联网企业宠儿如今成了弃儿,佩奇与布林两人都陷入了深思:光有技术是不够的,尤其在互联网如此险象环生的发展环境下,现在的Google发展方向和技术优势都是世界领先的,但管理是薄弱环节。必须要找到一位技术高超的管理老手来掌舵Google,使其顺利航行,并不断扩展,才能让Google发展成为未来互联网领域新的航空母舰。虽然开始时两人协作得很默契,公司所有的员工也各司其职,但是,到了2001年,他们明显感到了Google面临的发展危机。从长远来看,Google需要一个更严格的公司结构体系、经验更丰富的职业经理人。
他们苦苦期盼的那个人就是闻名IT业界并极富传奇色彩,现任Google CEO的埃里克?施密特。
一个人要成功,运气重要还是底气重要?这实在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对于埃里克?施密特来说,这个问题可以变得非常简单,似乎运气和底气都成了他的好朋友。这一切,都是因为Google。
在IT业界,2005年已经49岁的施密特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经历丰富、眼光独到,被业界称为“老狐狸”。首先,他拥有普林斯顿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师学士学位,同时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教育、学术和理论上都是一流水准,可谓背景不低、来历不浅。其次,他入行起步的经历也十分精彩:毕业后,首先任职于美国齐格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前者是IT业内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设计公司,后者是“电信业巨子”贝尔的研发基地;还在IT业的技术圣地——施乐PARC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担任过研究工作。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别人总是苦于难觅机会之门的时候,机遇却一次又一次地砸向埃里克?施密特。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担任首席技术官和CEO。在他任职期内,施密特领导开发Sun独立编程技术平台,将Java从公司的一个研发者的失意作品,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研发。虽然,施密特很快将Novell重新打造成一个赢利的公司,不少媒体称是他给予Novell第二次生命,但是,Novell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借了互联网泡沫的光。随着泡沫破灭,Novell再度陷入巨额亏损的境地。2001年第一季度,Novell亏损1.42亿美元。施密特向投资者承诺,他会在2001年年底扭亏为盈。
而此时的佩奇和布林,早已看上了施密特的丰富经验,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佩奇对施密特的能力充满信心:“施密特先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和广阔的视野,他正是我们需要的管理人才。”
在经营过了工作站、服务器等硬件(Sun)和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Novell)后,Google这样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后起之秀的席位摆在了施密特面前。是天堂还是地狱呢?在对Google进行深入了解后,他对Google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施密特来不及去兑现承诺了,他要把握新的机遇。
2001年3月,施密特应邀到了Google,担任董事长。4个月后,施密特开始出任Google CEO。原来任CEO的佩奇改任负责产品的总裁,原来任董事长的布林改任负责技术的总裁,Google就这样开始了一个新的征途。
施密特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有的管理结构,Google从此开始了它的“铿锵三人行”。Google的三名当家人,如同三驾马车,以令人羡慕的和谐推动着公司快速而稳步地前进:施密特掌管公司财务和经营战略,佩奇主攻研发,布林主要负责制定公司政策,是Google道德标准的掌舵人。
正如佩奇和布林最初决定成立Google公司一样,他们选择施密特同样被证明正确无误,正是后者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让公司业绩蒸蒸日上。2001年8月,在意识到自己的管理潜力有限以后,佩奇干脆把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让给了施密特。
施密特一针见血地指出,Google目前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如何管理,以便让企业健康成长。“服务器过载,资源不足,客户要求更加苛刻,Google的问题是个管理的问题。”他说。
当然,麻烦显然还不止是管理,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施密特明确表示不行,但是他也承认,维持技术和商业上的平衡确实很困难。2001年公司有约7000万美元的入账(1/3收入来自授权使用费,其余来自广告),后来持续赢利,是互联网领域为数不多的奇迹。
在接受〖WTXT〗PC World〖WT〗采访时,施密特坦率地说,Google从其他同行身上吸取了两个教训:不要急于上市,集中精力于搜索业务。实际上,一些原来做搜索引擎的公司,后来却向门户网站发展,这其中也包括了雅虎。正是这些企业的失误成就了Google。“一些网络搜索公司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本行,总是试图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
施密特解决了Google在保持主页简明朴素的同时增加广告收入的难题。这就是该公司目前仍在使用的Ad Words文字广告——在搜索结果右边附加相关广告。广告客户可自行设定关键词,比如“显示器”,当用户搜索这些关键词时,广告才会自动出现。点击了收钱,不点击不收钱。这种广告使Google在广告衰退期仍保持了广告收入的增长。
如今,施密特帮助Google从一个比较单纯的消费型搜索引擎,转变为一个为企业提供各种搜索服务的供应商和互联网上最大的广告平台之一。也就是说,是施密特挖掘出了Google的商业潜能,使其财源滚滚。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说Google是上帝,那么施密特就是那个打造上帝的人。施密特成就了他的企业,同时也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