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宦官传
8788700000036

第36章 “擅权自用、操纵朝纲、迫害百姓、擅权乱政、立地皇帝”明朝武宗时期的大宦官(5)

西线将士在这一十八天里,顺利平息叛乱,京里朝野震动,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安化王是打着“诛刘瑾,清君侧”的旗号起兵的。地方官把安化王起兵叛乱的奏章上报后,却被刘瑾私压下来,游击将军仇钺投降叛军的奏章也来了。刘瑾感到问题严重,不得不将安化王叛乱的消息报告给武宗朱厚照皇帝,扣压了安化王的起兵檄文,其原因是檄文宣布了刘瑾的种种罪行。武宗朱厚照皇帝长期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听到安化王叛乱的消息,吓得顿时慌了手脚没了主意。经廷议后,由老臣李东阳出面保荐,重新起用了都御史杨一清为陕西三边总督,平定叛乱重新立功。

杨一清(1454-1530年),字应宁,云南人。早年在乡间有神童之称。14岁中举,18岁为进士,经历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所以人们称他为四朝元老。在此以前,他曾在陕西为官十几年,尤其是他在做陕西巡抚期间对防御套寇入侵采取了数省联合、加强长城等有效措施,深为朝廷所倚重。刘瑾掌权以后恨杨一清不依附自己,就诬陷他浪费边防经费,将其逮捕下狱。后来经过李东阳等人全力营救,才幸免于难,罚米600石,被罢了官。这次朝廷派杨一清为陕西三边总督,派“八虎”之一张永为监军前往宁夏讨伐叛乱。当杨一清马不停蹄,星夜奔驰赶到宁夏时,他的老部下仇钺已逮捕了安化王朱宾镭,平定了这场叛乱。杨一清虽在平定叛乱上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却意外获得了除掉刘瑾的机会。杨一清利用太监张永和刘瑾之间的矛盾,说服、鼓动张永乘平叛献俘之机铲除刘瑾,又为张永设计了行动方案,设法使武宗朱厚照皇帝发现刘瑾的篡权阴谋,最后逮捕并处死了气焰熏天,不可一世的大权阉刘瑾。

刘瑾在正德初年,为“八虎”之首,倚仗着武宗朱厚照皇帝对他的宠信,又控制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三大特务机关,横行无忌,不可一世。后来他又从内官监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大权在握,开始对他的难兄难弟也不放心了。于是就唆使武宗朱厚照设立内行厂,由他亲自执掌,专门刺探东、西厂特务的阴事。引起了特务内部的相互倾轧。最初“八虎”横行时,前朝老太监王岳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为人耿直,恨刘瑾等人奸诈。当顾命大臣刘健、谢迁弹劾刘瑾等人时,他和范亨、徐智在武宗面前帮刘健说话。结果,皇帝年幼无知,昏庸无能,受刘瑾等人蒙骗,“八虎”不仅没有被搬倒,反而个个都掌了权。刘健、谢迁无奈被迫辞职,王岳等人也被发配南京净军。刘瑾派人在路上杀了王岳、范亨,将徐智断臂致残。两年后,刘瑾又将老太监李荣、黄伟排挤出去。刘瑾还把矛头对准了和自己一起“荣升”为“新贵”的太监。

“八虎”中的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等人都对刘瑾独揽大权心生怨恨。有一次,马永成有一次想提升百户邵琪,已经得到了武宗朱厚照皇帝的恩准,但刘瑾坚决不同意,此事就没有办成。谷大用听临清镇守太监说,那里可以开皇店,于是,传旨在临清开设皇店。这件事预先没有给刘瑾打招呼,刘瑾就立即下令逮捕那个献计开店的太监,将他绳之以法。东厂太监邱聚违背了刘瑾的旨意,刘瑾就告诉武宗朱厚照说,邱聚阴结外臣,将他调到南京。

敢与刘瑾长期抗衡的是张永。他们都争宠于武宗朱厚照皇帝。开始时,刘瑾以进鹰犬取悦皇帝,张永就下江南在苏杭一带选美女投皇上所好。武宗见到美女个个标致俊俏,爱不释手。受到冷落后的刘瑾又想出了一个引诱皇帝微服私访,逛妓院、游酒肆的办法,讨得皇帝的欢心,让皇帝尝到了野花更比家花香的滋味。张永和谷大用等人也不甘示弱,他们通过从江南选来的美女崔氏的关系,建议武宗在皇宫修建豹房,把外边的酒楼、妓院全都搬进宫来,专供皇上淫乐。武宗皇帝十分高兴,把监修豹房的大权交给谷大用。

张永等人不愿久居刘瑾门下,刘瑾就奏请皇帝将张永调到南京去,永远不许回京师。张永知道此事后,立即找到武宗皇帝申诉,说自己并无过失,是刘瑾诬陷他。武宗马上召见刘瑾询问此事。张永和刘瑾当着皇帝的面对骂起来。张永还仗着年轻动作快,大打出手,首先在刘瑾的前胸打了两拳,两人立时扭成一团,后来被谷大用劝开。此二人都是武宗儿时的侍奉太监,皇帝看到二人打到一起,一时也不知说谁好。最后采取折衷意见,设宴为他们和解。张永因此免了外调。这一回合,二人打了平手。但从此之后,张永和刘瑾便结下深仇,势不两立。

安化王朱真锸于正德五年四月叛乱。朝廷命杨一清为陕西三边总督,张永为监军前往宁夏平叛。一路上张永大骂刘瑾,给杨一清造成了计除刘瑾的机会,张永扬言一定要弹劾刘瑾。

杨一清一路上只听张永骂刘瑾,始终默不作声。当他看准了张永和刘瑾的矛盾后,就劝张永不要造次鲁莽行事,不但除不了刘瑾,还可能为刘瑾所害;一定要寻找机会,一下子推翻刘瑾。平定叛乱后,杨一清向张永献计,要他回京城后借献俘之机,以安化王反叛文告为证据当武宗朱厚照之面弹劾刘瑾,若武宗朱厚照不允许,就以死力争,定能成功。张永大喜,回京后便依计而行。

在平定安化王朱真锸叛乱后张永回到京师,将报捷、献俘的奏章上呈礼部。礼部又抄“红本”送到刘瑾府中,请刘瑾裁定献俘日期。张永在奏章上清清楚楚地建议朝廷准许他在八月十五日中秋之日献俘帝阙,让皇帝登上午门,观看举行受降杀叛的盛典。可是张永并不知刘瑾早已定下的谋国篡位也在八月十五日之夜。

看到张永的奏章,刘瑾想到自己五年来的辛苦经营,挨过多少次骂,经历过多少风险,等待的就是八月十五篡位登基的这一天。决不能让张永带来晦气,冲了这个好日子。于是,刘瑾下了一道“圣旨”,飞马快报传到城外钦差太监张永的行营。意思说中秋佳节杀叛于国不利,献俘日期后延。命张永在城外待令,无诏不许擅自入城。刘瑾假传圣旨这一套把戏,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张永。张永怕夜长梦多,必生变故。当天晚上,张永就脱去钦差官服,穿上太监便装,悄悄进入皇宫,在豹房里见到武宗。他向皇帝朱厚照报告:“奴才向皇上报喜。奴才奉旨与三边总督杨一清平定了安化王叛乱。眼下三边平定,百姓安居乐业,齐声称颂皇恩浩荡。被叛王裹胁的军民人等,已被奴才和杨一清发放了。叛王及其死党已带到京师。这是皇上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军功大捷。奴才想请皇上登临午门城楼,召集文武官员、黎民百姓,观瞻这献俘国门的盛典,弘扬皇上神武治国的威风!”

昏君武宗朱厚照听了也十分开心。连忙说:“好,好,好!依卿所奏。你即刻替朕传旨,明日午时,文武百官齐集午门之下,朕要登上午门,举行献俘大典。午时三刻将叛王及其贼党处死。允许京城百姓在午门前观瞻。”

刘瑾没有想到,张永竟敢越过他门坎,直接去见皇帝,而且没和他商量,就安排献俘大典。刘瑾也打听张永并没有在皇帝面前揭穿他假传圣旨的问题。所以暗自庆幸,等得手后,先杀了张永以绝后患!

到了第二天,午门献俘,盛况空前。献俘盛典已毕,武宗朱厚照皇帝设宴为张永接风洗尘,赐宴百官,以示庆贺。宴会一直进行到晚上。刘瑾看到张永得意洋洋的神情,心里不痛快,借身体不适,先行告罪回府。

张永见刘瑾一走,正巧留下良机。待夜宴刚结束,身边无人之际,张永从怀中掏出安化王反叛文告(文告中揭发刘瑾不法罪行一十七条),给武宗朱厚照看。此时皇帝已醉眼朦胧,看完文告后只说了一句话:“刘瑾负朕,此事明天再议吧!”张永急忙说:“皇上有所不知,刘瑾正准备在近日谋反篡朝。”马永成也在一旁说:“此事京城上下都传遍了,只是瞒了皇帝一人!”朱厚照皇帝一听此话,忙问:“岂真能有此事?刘瑾对朕忠心不二,怎么会篡权?”

张永又恳切地向朱厚照皇帝求告:“奴才说句该杀头的话,圣上被刘瑾的假面目迷惑了。刘瑾几年来放逐大臣,迫害百官,树立死党,聚财敛货,准备篡位,这已是尽人皆知之事,只是瞒了皇帝一人。奴才这次奉旨平叛才知道,刘瑾背着皇上私自加赋增税,已经逼得百姓们不反不行了。老百姓骂皇上失德。其实老百姓并不知道是刘瑾给皇上招的祸啊!奴才自幼侍奉皇上,从无半点欺君之事。圣上要是相信奴才的话,请下旨把刘瑾抓来一审便知;皇上如果不相信奴才,奴才愿以死报答皇上!”张永越说越激动,竟声泪俱下,叩头出血!

武宗朱厚照皇帝听了张永一席话,虽然动了情,但还是下不了逮捕刘瑾的决心。张永见皇帝不发话,又从怀里掏出前日刘瑾不让他进城的假圣旨。武宗朱厚照接过“圣旨”一看,脸上顿时变了颜色,骂道:“刘瑾这奴才真可恶,竟敢假传圣旨!”

谷大用这时从外边进来,慌慌张张地对武宗朱厚照说:“不好了,不好了!刘瑾要造反作乱了!”武宗朱厚照大吃一惊:“何以见得?”谷大用说:“近三天来,神机三千营兵士调动频繁。奴才职司锦衣卫,不得不问,才知道都是奉了刘瑾的将令。奴才又查得,这些调入禁城的兵士已对皇宫布成包围之势。满京城百姓都在传说,要出大乱了。奴才不敢不报。”

张永再次告诫武宗朱厚照皇帝:“圣上,此事刻不容缓,如果晚了可能就要遭到刘贼的毒手!”马永成、谷大用也在一旁极力怂恿武宗亲自去抓刘瑾。此时,武宗朱厚照皇帝才发了话,下令张永连夜逮捕刘瑾,查封刘瑾在宫内外的住宅。

武宗朱厚照第二天早朝时,把张永弹劾刘瑾的奏疏让内阁大臣看,并下令把刘瑾降职为奉御,发配到凤阳。由于事情来得突然,以致文武官员惊骇不已,衙门街巷喧嚣沸腾,好几天才平静下来。

武宗朱厚照皇帝无意杀刘瑾,张永也没有想要致刘瑾于死地。刘瑾被捕以后,仍然窥测皇帝的心理,企图挽回危局。刘瑾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给朱厚照皇帝递了白条子,哀诉自己被捕时赤身被缚,无衣弊体,乞求皇上开恩给他几件旧衣服。武宗朱厚照心软了,立即赐刘瑾旧衣百件。张永知道此事后,万分恐慌,他担心刘瑾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为此张永立志决心将刘瑾处死。

御史宁杲也上奏朱厚照皇帝说:“刘瑾系内官重臣,朝廷柱石,切不可只凭流言定罪,故请陛下派人去刘府查抄,拿到确凿证据方可定罪。”张永极力说服武宗朱厚照皇帝亲自去刘瑾府第看一看,以免冤枉“好人”。

武宗朱厚照在臣僚们的鼓动下亲自带领锦衣校尉摆驾刘府,查看刘瑾叛逆的罪证。结果武宗朱厚照皇帝看到的查抄清单是:

黄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白银五百万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宝石二斗;金甲二副;金钩三千副;八爪金龙袍四件,蟒衣四百七十件;奇珍宝玩,无计其数……

武宗朱厚照亲眼看到了搜出的私制皇帝玉玺一颗及各种违禁品,尤其是看到刘瑾经常手持的扇子中还密藏着两把锋利的匕首时,勃然大怒:“刘瑾这狗奴才,果然要造反!”立即下令将刘瑾关进监狱,三堂会审。

严惩审讯刘瑾在午门外进行,文武百官陪审。由刑部和锦衣卫监行。但当时满朝文武都对刘瑾心有余悸,大多数官员出自刘瑾门下,居然不敢抬头审问他。刑部尚书刘璟因害怕刘瑾竟不敢说一句话。旁列的众公卿也无一人敢上前问讯。只有驸马蔡震站起来,大声斥责刘瑾:“我是国戚,并非出你门下,有资格审你?”

蔡震按惯例命锦衣卫士将刘瑾先棍杖四十。卫士们齐声响应。四十棍打得不同一般,五棍为一组,一组一换人,共换八人;每组打的部位也不在一处,第一组棍打前胸,第二组棍打后背,第三组打膝盖,第四组打双腿……四十棍打完后,刘瑾仍然虎不失威,他低头片刻后抬头张望四周说:“在座的满朝大小官员都是我提拔的,请你们不要忘记我的恩德!”一听此话,蔡震怒斥道:“朝廷用人,怎么能说是你起用的?掌嘴!”锦衣卫士掌嘴二十,血顺着刘瑾的嘴角流下来。接着蔡震问,刘瑾答。经过拷打问讯后,刘瑾才供认对制造穿甲、宫牌、御宝及各种违禁之物。

审判结束后,武宗朱厚照下令将刘瑾千刀万剐,凌迟三日,砍下头颅示众。并将刘瑾的供状和判决书、处死刘瑾的图形张贴全国各地,以儆效尤。处死刘瑾的消息传开后,各地百姓奔走相告,拍手称快。京城官民更是人心沸腾,纷纷前去围观法场。凡是受到刘瑾迫害的官员亲属也都赶到京师观看刘瑾受刑。按大明刑法,刘瑾当受3357刀。刀斧手行刑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剐下的肉片如指甲盖那般大小。下刀是从胸膛前后左右部位开始的。初动刀时,还有鲜血流出,流下一寸多长,后来就没有血往外流了。头一天共剐357刀,但刘瑾还没有死,晚上被关进顺天府宛平监狱,还喝了两碗稀粥。第二天,继续行刑。因头一天刘瑾嘴里老是念叨宫内之事,就用麻布塞住他嘴。数十刀后,就绝气了。此时,太阳刚刚升起,同监斩御史奏明朝廷,刘瑾已死;刀爷手又奉旨将刘瑾碎尸万段,先剁去四肢,再枭首,最后开肠剐肚。刀斧手当胸一斧,胸膛开裂。原来被刘瑾杀害的人家,争取其肉,以祭亡灵;还有人用钱买下从刘瑾身上剐下的肉,祭祀冤魂;甚至有人生吃刘瑾的肉以泄愤怒……

刘瑾被处死后,其重要族人、逆党都被杀死。张彩死在狱中,尸体被乱刀砍得粉碎。狐群狗党中的内阁大臣焦芳、刘宇、曹元以下,尚书毕亨、朱恩等60余人分别被降职或流放。

武宗朱厚照又按朝臣的建议,下令将刘瑾变更的制度改正过来。后来在新进士柴奇的建议下,将抄刘瑾全部家财作为修理白茆塘和瓦浦的水利工程费用。

翻开大明朝的历史,纵观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社会上曾流传着朝廷里,有两个皇帝一个姓朱,是“坐的皇帝”,一个姓刘,是“立地皇帝”,从事实来解剖作见证。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初年的司礼监太监。他与谷大用等七人结为“八虎”,擅权自用,操纵朝纲。又在东、西厂外设内行厂,缉拿官民,气焰冲天;残酷地镇压异己,结纳私党,迫害百官;又大量侵夺民产,大兴土木,搞得天下民怨沸腾。甚至听信术士妄言,企图篡夺皇位。阴谋败露后被明武宗朱厚照腰斩于市,落了个千刀万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