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宦官传
8788700000043

第43章 清末宦官(2)

第43章 “一手梳妆本领而得慈禧太后欢心,极尽谄媚逢迎之能事,受慈禧太后赏识,慈禧太后的大总管”清末宦官(2)

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其福晋就是慈禧的亲妹妹。论父系,载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同治的堂弟。论母系,载湉是慈禧太后亲外甥,同治的表弟。立载湉继统,亲上加亲,慈禧太后可以亲姨母身份控制他。那时载湉年仅4岁,慈禧太后可以母后身份垂帘揽权,从而杜绝和控制了她的眼中钉阿鲁特氏以母后身份过问政事的权力。

慈禧太后为了掩人耳目,以两宫太后名义发布谕旨。“同治病逝无嗣,不得已以醇亲王之子载湉继文帝显皇帝(咸丰)为子,承继大统,俟新皇生育皇子,择其贤者赞承大行皇帝并新皇帝为嗣。”“今皇帝绍承大统,尚在冲龄,时事艰难,不得已垂帘听政。”

年仅4岁的载湉被扶上帝位,定明年改元光绪。慈禧太后二度垂帘,终于又抓住了大权,心情格外舒畅。可是慈禧太后并放过同治的皇后。

有一天,已封为嘉顺皇后的阿鲁特氏来长春宫请安,慈禧命其长跪并破口斥骂:“你这狐掘精,媚死了我儿子,还想当皇太后,做梦!”处于痛苦难堪境地的阿鲁特氏,一反逆来顺受的习惯,奋声抗争道:“我没想当什么皇太后!只是身为皇后,不能不为大行皇帝考虑,我有责任促使朝廷和母后为大行皇帝立嗣!我死不足惜,可无颜面见先帝于九泉。”

原来,同治帝生前自知大限难逃,曾向恩师、军机大臣李鸿藻口授遗诏,要求为自己立嗣以继大统。当时皇后在场。同治死后,李鸿藻遵旨将遗诏交给慈禧,可慈禧却留中不发。慈禧气急败坏大叫:“小贱人,还敢顶嘴!莲英,给我掌嘴!”

阿鲁特氏不胜委屈和愤怒,转向走过来的李莲英,凛然说道:“我也是从乾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岂能让你这奴才随便打。”李莲英立时缩了手脚。

慈禧生性好胜要强,唯有这出身偏房(贵人)使她至今受制于正宫慈安,因而也最怕人提及这一心病。嘉顺皇后为免受奴才羞辱而说的这句话,使慈禧太后恼恨得跳起来,伸出戴着长而坚硬护指套的手,在儿媳面上狠抠了一把。阿鲁特氏皇后立时血流满面昏晕过去,慈禧太后犹不解气,“我打的就是你这乾清门里抬进来的!”又走过去狠狠踢了几脚。

小太监架走了阿鲁特氏皇后。李莲英忙过去献殷勤:“主子,您消消气,身子骨要紧。”

慈禧太后气愤地说:“整天就会说这几句话。滚下去,让我清静一会。”

受了主子训斥的李莲英,把恨却记在了阿鲁特氏皇后身上。

阿鲁特氏失去丈夫又受侮辱,在冷漠深宫中度日如年。小宫女找来一只猫解闷,给孤寂之中的阿鲁特氏多少有了一些乐趣。她住的体顺堂,被李莲英派心腹李三顺日夜监视着。这李三顺是个溜须钻营的坏胚子,一日看见阿鲁特氏抱着小猫,由宫女陪侍来到御花园散步,便忙报告师傅李莲英。

李莲英等到慈禧从养心殿退朝后,边为主子按摩捏拿,边添油加醋进谗言:“太后,您这把年岁整日为国事操心,还不如人家一天到晚养猫闲逛开心。我替主子不平。”

慈禧太后忙问:“你是说谁!”

李莲英说:“还有谁有这闲心?先帝去了,她一点也不悲伤,还敢顶撞太后。”

慈禧太后此时坐起身,“这小贱人,见了她我这气就不顺。莲英,通知御膳房,明日起停了她的膳食,看她还悠闲养猫不!”

李莲英心里欢快地说:“主子,知道了。”

阿鲁特氏皇后在第二天久等不见传膳,差太监一打听,才知是奉了西太后旨意,不禁黯然泪下。慈安东太后得知情委后,亲自来到长春宫,遂使慈禧有些太过分,但她仍不依不饶:“我们姐妹整天操心政事,您看她,竟然养猫。把膳食减一半。”慈安言语木讷,心中虽不愿意,但说服不了慈禧,只好默认了。但慈安东太后不时让心腹太监送点心食物给皇后阿鲁特氏。不久,李莲英指使李三顺弄死了皇后的小猫,并背着慈安断了皇后的膳食。崇绮夫妇知道了女儿在宫中的遭遇,心疼不已,便买通太监往宫中送饭。可没过几天,又被李莲英发觉,李莲英派人去将守门太监痛打一顿。崇绮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求见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冷笑道:“她是我的儿媳,我怎能不关心?但她孝烈志节,立誓殉君,我看就不如让她去吧!”

崇绮求请无望,女儿的命看来是保全不成了,但必须保住自己和全家,不能玉石俱碎。崇绮回家后,在夫人蒸的馒头中放进一张字条:“圣明无过皇后”!光绪元年(1875)2月,饱受慈禧摧凌的阿鲁特氏皇后,年仅二十二岁,在亡君同治帝梓宫房绝食5日,含恨而死。

慈禧太后总算去了一块心病。李莲英则高兴为主子立了大功。不久,慈禧传谕:李莲英晋升为内廷副总管,赏四品顶戴。

光绪登基不久,慈禧的贪权粗暴,引起朝野一片怨声。内阁侍读学士广安上奏,请求召开王公大臣及六部九卿会议,公开“颁立铁卷”,以立法形式将日后为同治帝立嗣一事固定下来,防止生变。慈禧大骂广安“冒昧”,然后还把广安降职。

嘉顺皇后阿鲁特氏绝食而亡,宫中咸为悲痛。御史潘敦俨借此上奏,请更定谥号,奏文称“皇后死在穆宗(同治)升遐百日之内,道路传闻,或称伤悲致疾,或云绝粒陨生,奇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何以副兆民之望?”慈禧以所言无根无据,斥为谬妄,以“夺职”论处。光绪五年(1879)3月,安葬同治夫妇于惠陵时,吏部主事吴可读又旧话重提,以尸谏坚持为同治立嗣的主张。吴可读年轻时风流倜傥,人称“吴大嫖”,但他为人刚直,曾因建言而获罪于同治,险被杀头,他并不改忠君思想,反而对慈禧的贪权残暴大为不满,遂为绝嗣的同治抗争呼请。大葬礼毕后,吴可读在蓟州东面30里处的“三义庙”服毒自尽。临死前,他托人将遗奏代呈慈禧太后,申明“将来大统仍归承大行皇帝嗣子,如此,而我大行皇帝未有子而有子,即我两宫皇后未有孙而有孙。”一时间,慈禧非常难堪,朝野内震动很大,议论纷纷。

慈禧太后急忙对李莲英说:“小李子,你看我该怎么处理这事?”

李莲英忙回答:“主子总会稳妥处理好的。”

慈禧冷笑着说:“我给他来个株连九族,看今后谁还敢提这事。”

李莲英吓了一跳,“主子,奴才斗胆说句话,这万万不可。俗话讲杀言官乃亡国之征象,今吴可读以死谏言,忠心可鉴。若罪其九族,只怕对主子不利。听说吴可读死的那天,三月天竟下了雪,这是上天有感。如今皇上已继位五年了,大臣们断不会因此而重立嗣子以承大统。主子不如以抚慰为策,也显我皇太后的圣明仁慈。主子您看如何?”

此时慈禧受了提醒,特下懿旨:“吴可读以死谏言,孤忠可悯。着交部照五品官议恤。”吴可读原为六品官,于是葬礼十分隆重,朝野赞颂皇太后圣明。至此,慈禧太后才真正渡过了同治去世后发生的权力危机。慈禧太后对李莲英好感倍生,特从各地贡来的珍品中挑选出几样,赏其出谋献策之功,稳住李莲英的心。

慈禧太后紧绷的权欲之弦放松了一些,慈禧的“被头风”却又犯了,每天早上头痛欲裂,烦躁不安,动辄处罚宫女太监。李莲英的说笑逗乐也没了效果,提心吊胆地恐有个差池。李莲英入宫前逛过八大胡同很快悟出个奥秘:主子太寂寞了。

慈安东太后过来看望慈禧太后,问“看过御医了吗?”李莲英抢前一步跪下回奏:“奴才回主子话,御医已传过了,可都说不清是何病症,开了些药吃,没见轻反而更厉害了。昨儿折腾了一宿也未曾睡着。”

慈安东太后心直口快,有点着急地说:“唉!真是养了一群废物。平日里头头是道,这会该显本领了,却这般无用。”

李莲英急忙回话道:“奴才倒有个主意,不知行不行?”

东太后忙问:“不妨说来听听!”

李莲英忙说:“奴才听说西城有两位私家郎中,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可否让奴才去请进宫中,为主子诊治,或许可以见效。”

慈安东太后有点怀疑,便问:“连御医都诊断不清,私家郎中又岂能看得好转?”

李莲英边解释边说:“回主子话,不请怎么能知道呢!看好了赏他们几个银子,看不好打发走人也就是了。”

慈安东太后说:“既然如此,你就去办吧!不过,一定要请那医术高超的才行。”

李莲英点头哈腰说:“奴才遵命。待奴才请他们进宫,先请主子过目。不过,奴才想,最好瞒过御医,免得他们脸上挂不住。”

慈安东太后说:“还是你想得周到,难怪主子这么宠着你。”心地老实的东太后,被李莲英装进了设计好的“套子”里。

李莲英请来两位英俊健壮的郎中进了长春宫。经过数日“诊治”,慈禧西太后的病果然好了。李莲英“荐医”有功,慈禧赏给他一串朝珠以示感谢。有野史写道,这一时期进出慈禧闱帐的,是满洲人,慈禧当姑娘时的相好,时任步军统领的荣禄。荣禄巴结交好李莲英,而且终慈禧一生,始终眷顾不衰,官至直隶总督,把握晚清军权。再从选荣禄爱女之子溥仪继位来看,这事总是有些暧昧难明。但无论是“郎中”,还是荣禄,三个月之后,大约在光绪六年至七年之间,慈禧却是真的大病了一场。

慈安东太后见到慈禧太后这次病情来得急猛,只见其脸色苍白,消瘦憔悴,七月流火天气却穿着厚厚的夹衣。太医李德立、庄守和对病情大感困惑:脉象所示显系“血崩”而致气血两亏;但说是慈禧太后小产失血而致经血淋漓,岂非天下奇闻!两人纵使有胆也不敢说破病症病因,这就使用药大受限制。清朝凡太后、皇上、皇后妃子、皇子们有病,宣太医诊治,都要将医案及处方交内务府,以备大臣王公查阅。因此,慈禧太后的病治了半年不见起色。李莲英便向恭王建议,要求各省督抚荐举名医。直隶总督李鸿章推荐了薛福辰和汪守正。这二人诊过西太后之脉,因为刚进宫中,不敢造次而言,便请李莲英借别处说话。出了长春宫,薛福辰试探问道:“太后可是已病半年?”见李莲英点了头,继续说:“脉象是气血两亏,未得及时调治,因此日感困乏无力。”李莲英不置可否。二人相望会意,心中便有了定数。待阅过医案,薛、汪二人方明白御医的良苦所在。但他俩比御医高明之处就在于脉案与药方有出入,且用药大胆。“血崩”与“骨蒸”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医案诊断上是“骨蒸”,而用药却是治“血崩”。服药几日后,慈禧自感药力奇有效果。半个月后,竟能偶而上朝了。于是,薛福辰和汪守正大受奖拔,分别任为顺天府尹和天津知府,以为慈禧太后治病之便。

慈禧太后养病,自是离不了李莲英伺侯。慈禧病沉的时候,李莲英衣不解带守护在侧,端水喂饭,接解便溺,跪在床上为其梳头,捶背按摩。喂药时,必先亲口尝尝凉热,把慈禧服侍护理得舒舒服服。病势减轻后,李莲英也是左右不离,讲些个神聊鬼怪故事,哼几段京戏给主子解闷消遣。慈禧太后一天也离不开李莲英了。她把守寡妇人的柔情倾注到李莲英身上,这种畸形情感依托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时日。一对奇特的男女在深宫中结成奇特的相互关系,两颗贪婪的心,四只贪得的手,驾驭操纵着晚清的政治局面。

只因慈禧西太后生病,才有慈安东太后独自临朝已有半年之久。光绪七年(1881),曾纪泽与俄国谈判,涉及新疆伊犁等地大片国土问题,电请朝廷意向。此事关系重大,慈安太后拿不定主意,退朝之后来找慈禧太后商议。值房太监正午睡,来不及传唤,慈安东太后径入寝宫,只见慈禧正与李莲英并排躺在床上,顿时气急了慈安东太后。“大胆奴才,不守规矩!来人,给我拉下去杖责一百,交敬事房严加处置。”

李莲英闻声后,急忙溜下床顾不上穿鞋,跪地请安。听得东太后发怒,以求援目光望着慈禧太后。慈禧心中明白利害,也急忙下床说道:“姐姐请息怒,您误会了,是我背疼,让小李子按摩……”

慈安东太后抢话道:“宫中礼法,祖宗家法都坏在你手里。”说完转身回钟粹宫去了。这边一对惊愕的主仆,一时不知如何才好。李莲英想到安得海的下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跪在慈禧太后面前说:“主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让她追随文宗先帝(咸丰)去吧!”慈禧太后没有言语。除掉慈安已不是一日了,两宫太后不和由来已久,弱者位居中宫,强者不愿屈居偏室,两人之间免不了你死我活的争半。

4月8日,一向身体健康的慈安东太后突然去世。4月7日,慈安东太后略感风寒,但并未影响上朝议事。这天早晨,她照饲上朝,听完军机处奏报后离开了养心殿。大臣们事后回忆,御容和怡无疾色”,岂料下午就突然身亡而去。初闻此讯,大臣们以为是弄错了,后来才知是真。朝内大臣们又感疑惑,从发病到去逝,未闻传召太医。两位太医也莫知其事,仅在慈禧太后命人匆匆小验之后,太医才从景和门进入钟粹宫瞻视遗体。宫中未留下慈安东太后暴病而死亡的记载,慈安太后的死成了一大疑案。

慈安东太后的死因众说纷纭。较为流行的是《清朝野史大观》中的说法:咸丰死前,怕嗜权如命的兰儿日后会恃仗儿子为皇帝而骄横,危及社稷,曾留有密诏给慈安东太后,大意是若懿贵妃为所欲为,皇后可出此密诏,令左右大臣除之。慈安东太后对此事一直密不告人。大约是在她发现慈禧太后的丑事后,气愤之中流露了这一秘密。慈禧太后闻知后日夜心绪不宁,李莲英便向主子献“割股疗疾”之策,待慈安东太后一日小恙,便如法炮制,煎药送去。慈安对此倍受感动,遂当面焚毁咸丰帝所遗密诏。把柄虽然没有了,但一生逞强好胜的慈禧太后,自以为在咸丰帝面前战胜了包括皇后在内的后宫佳丽,却不想二十年来竟还被人看低,心里既恨咸丰之薄情,又恨慈安东太后之高居其上,必欲去之而后快。急于为主子立功的李莲英,在主子授意纵容下,亲自买来毒药,放在“克什”(点心)里,差太监送给刚刚退朝的慈安东太后,胸无城府,根本不是权力场上的人物,不会时刻戒备,慈安东太后吃了两枚点心,便觉腹痛难忍,下午就去世了。

由于慈安东太后死亡,最终确定了慈禧独揽大权的局面。李莲英这个当年咽着口水羡慕李老公的小男孩,终于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内廷大总管赏三品顶戴显赫地位,圆了黄梁美梦。

李莲英平日里好给慈禧太后讲些鬼故事,因慈禧太后平日喜欢听神鬼故事。慈禧太后忽然有一天深夜见嘉顺皇后和慈安太后向她扑来,大叫着“你还我命来!”慈禧太后吓得大叫起来:“来人呀!”

李莲英急忙跑进来,点亮蜡烛。“太后,您怎么啦?”忙替她抚胸压惊。慈禧太后惊魂难安,“她们……两个让我还命……”李莲英一时摸不清头脑,“是谁?哪两个?”

从此之后,慈禧太后半步也离不开李莲英,夜间也不敢息灯。还是睡不踏实,把个李莲英折腾得晕头转向。于是,李莲英便编造“神仙献花”故事来取悦主子:“奴才昨夜梦见您坐在莲花座上,许多神仙来给您献花致礼,其中还有孙悟空哪。”慈禧太后笑着说:“你在瞎编。”李莲英一本正经地说:“是真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都不怕,说明您是大恩大德,他来给您献花,您可成了老佛爷!”

慈禧太后又惊又喜:“小李子,你刚才说什么?”

李莲英跪下一边叩头一边说:“奴才祝老佛爷洪福齐天!”这下可让慈禧心中乐开了花,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