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不仅是渔夫的好帮手,还是人类救命的天使,它们会奋不顾身地抢救溺水的人类。
海豚为什么会如此“仗义行侠”、“救死扶伤”呢?难道它有高度的思维?
我们不妨来看一则关于海豚由来的古希腊神话:一次,酒神狄俄尼索斯在伊卡里亚岛租了一艘渡船去纳克索斯岛。不料船主却是海盗,而海盗也不知道他们的顾主是一位神仙,因而暗中打着如意算盘——要把这位英俊的年轻人当做奴隶贩卖到亚洲。
不久,船到了纳克索斯,却没有靠岸。酒神看着鬼鬼祟祟的船主,很快识破了他们的伎俩,于是施展仙术,将船桨变成毒蛇,又用盘根错节的葡萄树藤缠满船帆。海盗们见此情景,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跳海逃命。
谁知一到水里,他们全变成了海豚。狄俄尼索斯因而责令它们不得再危害人类,而要对人友善。
就这样,海豚成了人类的朋友。所以在公元2世纪,希腊诗人沃比安曾颂扬道:在陆地上根本没有像海豚这样聪明的动物,因为它们原本就是人类。
然而,不管听起来多么美妙,神话总归是神话。如今,科学家们不仅痴迷于海豚惊人的智力,还热衷于它非凡的游泳本领。根据理论计算,以海豚这样的体型游泳最多能达到时速20千米,可实际上,海豚的最高游速却是每小时50~60千米。为此,各行各业的专家纷纷对海豚进行观察、试验和训练:造船专家对它那光滑细腻、与流水摩擦力极小的皮肤格外关注,以期制造出类似性能的新型材料来提高轮船的航速;而潜水专家们则在琢磨:它们靠什么生理机能在水中如此迅速地上下游弋,全不在乎海水压力的大起大落?
水声专家则希望能从海豚的超声搜索能力中找到改善水下通信的办法。而神经专家呢?他们关注的是海豚的头脑如何工作问题。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联想到海豚的睡眠。生活中,人需要睡眠,动物也要睡眠,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是,多少年以来,谁也没见过睡着了的海豚。难道日夜与风浪搏击,它们就不会疲倦吗?
为了解开海豚睡眠之谜,科学家们将微电极插入海豚的大脑,一边记录脑电波的变化,一边详细测定了它头部个别肌肉、眼睛和心脏的活动情况及呼吸的频率。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海豚的睡眠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也是充裕的。与众不同是,海豚在睡眠中依然是继续游动,这种游动并非无意识地随波浪漂流,而是有意识地在海面上不断变换着各种姿势。
通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又发现睡眠中的海豚,它的大脑两半球处于明显不同的两种状态之中:当一个大脑半球处于睡眠状态时,另一个却在觉醒中,并且每隔十几分钟,它们的活动状态便要更换一次。
尽管目前人们还未真正看到睡眠中的海豚,但是这些旷古未闻的发现却使科学家们坚信:研究海豚的睡眠,将为揭示人类睡眠的奥秘提供新的启示。
也许有一天,在生物学家的帮助下,我们可能像海豚那样,大脑两半球轮流处于睡眠状态,从而使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大大延长。
美人鱼探秘
美人鱼,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名字,自然界中完美生灵的结合。除了艺术形式中所常见的形象之外,海洋中真的有美人鱼吗?如有它又是什么样子呢?
早在2300多年前,在《古代历史》一书中,巴比伦的史学家巴罗索斯就有关于美人鱼的记载。
17世纪,在英国伦敦出版的《赫特生航海日记》里,也有美人鱼的记录,譬如:
美人鱼露出海面上的背和胸像一个女人。它的身体与一般人差不多,皮肤很白,背上披着长长的黑发。它潜下水去的时候,人们还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尾巴上还有像鲭鱼一样的许多斑点。
在中国,古史书上也不乏美人鱼的记载。宋代的《祖异记》中就对美人鱼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宋太宗时,有一个叫查道的人出使高丽(今朝鲜)。看见海面上有一个“妇人”出现,“红裳双袒,髻发纷乱,腮后微霹红鬣。命扶于水中,拜水感恋而没,乃人鱼也。”此外,在宋代学者徐铉的《稽神录》中,也记载有类似的美人鱼。
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伦敦曾经举办过轰动一时的美人鱼标本展览。随后,美国纽约也举办过同样的展览,再次引起轰动。不过事后,经有关科学家查验,那个脱颖而出的“菲吉美人鱼”标本是猴子和鱼的结合。
这一事实让人们大倒胃口。于是,人们对美人鱼的存在表示怀疑。在《挪威自然史》中,挪威生物学家埃利克·蓬托皮甚至入木三分地告诫人们:“他们赋予美人鱼优美的嗓音,告诉人们她是杰出的歌手。显然,稍有头脑的人绝不会对这一奇谈怪论感兴趣,甚至会怀疑这种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在俄罗斯科学院工作的维葛雷德博士又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使得人们有些茫然不知所以。
据维葛雷德博士透露:1962年,一艘苏联的货船在古巴外海神秘沉没。由于船上载有核导弹,苏联急忙派出探测舰前去搜寻沉船,试图捞回核导弹。
当探测舰来到沉船海域,维葛雷德博士和科学家们立即利用水下摄影机巡回扫描海底。突然,有一个奇异的怪物闯入镜头:它像一条鱼,又像一个在水底浅泳的小孩,头部有鳃,周身裹着密密的鳞片。只见它用乌黑淘气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摄影机……
为了捕捉这头怪物,科学家们把用来捕捉海底生物的实验水槽沉放在摄影机视场内的海床上。不久,它竟钻进水槽攫取鱼食,舰上的工作人员迅速把水槽吊上舰。终于,水槽的门被打开了。只听得一阵犹如海豹的悲鸣从里面传来,接着一只绿色的小手从槽内伸出来,顷刻之后,人们把小怪物从水槽里拉出来,这才清晰地看见,它是一条长0.6米的人鱼宝宝:头部有一道骨冠,全身披满鳞片,用一双惶恐的小眼睛瞪视着周围的人们。科学家们坚信它就是人们一直执着寻找的美人鱼。
维葛雷德博士的话让那些热衷于探索美人鱼的人们激动不已,也给科学家们增添了信心。为此,许多海洋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和人类学家重新投入研究美人鱼的工作之中,并在生物学上做出许多假设。
挪威华西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莱尔·华格纳博士认为美人鱼这种动物确实存在,他说:“无论是记载还是现代目击者的描绘,美人鱼都有共同特征,即头和上身像人,而下半身则有一条像海豚那样的尾巴。”此外,据新几内亚有关人士描述,美人鱼和人类最相似之处就是它们也有很多头发,肌肤十分嫩滑,雌性的乳房和人类女性一样,并抱着小人鱼喂乳。与此同时,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安利斯汀·爱特博士则认为:“美人鱼可能是类人猿的另一变种,婴儿出生前生活于羊水之中,一出生就可以游在水里。因此,一种可以在水中生存的类人猿动物存在并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在美国,也有部分学者赞同爱特博士的这一说法,认为这是目前尚未报道的“海底人”的一种。
中国的一些生物学家则认为,传说中的美人鱼可能就是一种名叫“儒艮”(俗称海牛)的海洋哺乳动物。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南海的渔民曾多次发现“美人鱼”。1975年,有关科研单位深入渔村,并在渔民的帮助下捕到罕见的“儒艮”。由于它仍旧用肺呼吸,所以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浮出水面换气。它背上有稀少的长毛,生物学家则认为,这些长毛极易使目击者错认为头发。
生物学家们还发现,儒艮胎生幼子,并以乳汁哺育之。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子,母体的头和胸部则露出水面,以避免幼子吸吮时呛水。传说中美人鱼抱仔的镜头,大概出于这种情景。
考虑到儒艮时时出水换气特性和维葛雷德博士的“深海发现美人鱼”有矛盾,因而,海洋中究竟有没有美人鱼?或者它真的是一种“海底人”,是“儒艮”?正如神秘莫测的大海一样,形形色色的说法令人有扑朔迷离之感。相信终有一天,人们会清晰地辨认出,它究竟属于谁?
野人探秘
当代世界,最令人感兴趣的自然奥秘,莫过于扑朔迷离、魅力无穷的“野人”之谜了。多少年以来,人们一直坚信,有一种与人十分相像的动物与我们并存在这个世界上。它们硕大凶猛、茹毛饮血,时隐时现,引出许多恐怖、离奇的故事来。然而,人们不禁要问在我们地球的某些角落,真的还生存着我们祖先的同类——尚未完全进化的野人吗?
翻开我国古代史籍,就有关于野人的记载。据清代的《房县志》载:房山深处有许多一丈多高的野人。他们全身长着密密麻麻的长毛,藏在森林中捕捉小鸡,或者与人搏斗。
即使是在当代,新闻报道中各地的野人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来自中国神农架的许多报道,让人觉得若即若离,仿佛野人就在我们身边。
1976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鄂西北奇异动物考察队”前往野人频频出现的神农架山区考察。据统计,1976年10月止,房县和神农架一带有160余人目击野人54次。此后,该区邂逅到野人的人数更是与日俱增。
野人,成了人们开口必说的话题;野人,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传闻。
1980年,考察队员们在神农架一带也多次见到野人,遗憾的是却未能抓获。1981年8月,一个全国性的进行野人考察研究的学术团体成立,揭开了“野考”的又一篇章;到1995年4月,野考队再次进军神农架,掀起了世纪末的“野考”热。直到1999年,又有当地政府官员邂逅野人的消息传出。
1983年5月初,在滇西南与缅甸接壤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听到了该县有关发现高等灵长类——合趾猿的新消息。“野人”秘密在湖北省神农架已探搜多年。现在沧源的这一发现,首次证明世界上除了苏门答腊和马来西亚之外,我国也有合趾猿这种接近人类的高级动物。
1980年春节,沧源县勐来公社曼来大队翁黑生产队佤族小学教师李应昌在围猎中,曾猎获了一只佤族人称为“狜”的动物。分食后,李应昌留下了一只左脚掌,经贾兰坡教授鉴定,是合趾猿。在这个公社曼来、班列、拱撒、永安等大队,发现“野人”的传说越来越多。
1981年,勐来公社小学校长金有储听到几名佤族同胞说,看到一个披着长发,皮毛呈棕色,两个乳房坠到肚脐的裸体“女人”。
1982年12月,班洪公社班莫寨也捕获到一只“狜”,体重约100斤。又据老人们回忆,班列佤族猎人曾抓住过活“狜”,驯养过2个月,它在笼中懂得害羞,对参观者以背朝之,并以手臂遮挡面部。会在凳子上坐立,会哭会笑有表情。
亲眼见过“野人”的十多位佤族同胞说,他们看见“野人”在溪边捧水喝,还听到过“野人”婴儿的哭声。“野人”还能偷地里成熟的包米,甚至把猪背走。它们能从枯树干中和河边石头找虫子吃,挖吃竹笋,捶栗果。它们的同伴被猎人猎获后,还会想方设法营救或背走尸首,并会搬起石头打人。有关方面建议迅速制定保护“野人”的政策法令,由国家组织专家与边民联合考察,尽快揭开“野人”的秘密。
在国外,野人也屡屡被发现。美国的伊凡·马可斯还花了几十年时间拍摄了一部关于北美野人的纪录片,曾经在全球轰动一时。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找到了野人留下的足印、粪便、窝和毛发。那么,野人究竟是什么模样呢?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和对野人脚印的分析,专家们认为,野人是两脚直立行走的人形动物,皮肤褐色,全身长着浓密的毛,披头散发,没有尾巴;成年后体高2~3米,比人强壮,手长达膝部,它们住山洞,吃野兽。
野人高兴时会像人那样笑,并且会表达不同的感情。会发出各类声音,甚至能与人交配。在神农架,人们还发现了长达48厘米的野人脚印。据专家估计,它的体重有二三百公斤。
伴随着轰轰烈烈的传闻应运而生的,是一些人的故弄玄虚和地方报纸的夸张炒作。
早在1962年,一则关于发现野人的消息从西双版纳传来,并传言野人被英勇的边防战士打死,吃了它的肉。一支野人考察队几乎在一夜之间便成立起来了,人们千里迢迢奔赴边疆,带着不捉野人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经过半年的艰苦调查。才发现被人们传说得如火如荼的野人原来是长臂猿。
1984年10月2日,湖南省新宁县水头乡的30多位农民捕获了一只重20公斤的动物。它能直立行走,会哭会笑,十分惹人喜爱,经鉴定是短尾猴。
消息不胫而走,几天之后,在国内的一家报纸上,这只短尾猴便摇身一变而成了“挑逗少女当场被捕”的野人。
因此,许多学者对地球上是否有野人一直持怀疑态度。既然真的有野人存在,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人们一个也抓不到呢?哪怕是死的也好啊!在国外,更有人认为马可斯拍摄的关于北美野人的纪录片是人扮演的。
那么,地球上究竟有没有野人呢?根据目前我国探索野人和世界上研究野人的材料、证据,科学家们得出了野人并不存在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是有据可依的:
第一,虽然人类对野人的考察研究历史久远,却尚未获得野人存在的直接证据。
作为世界上传闻野人较多的国家之一,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便兴师动众,有组织地深入“野人”聚居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考察,除了找到被疑为“野人”的脚印、毛发和粪便等物外,几乎一无所获。但这些又能说明什么呢?单从对神农架的野人考察活动便能足见一斑。
1977年,有110人同时在方圆3200平方公里的神农架考察。在众多的解放军和民兵的密切配合下,每隔100米或50米,便有百人的队伍齐肩并进,在寻寻觅觅,连哄带赶中,每日只推进10公里。这样,两个月之内足以把整个神农架区域像篦头发一样篦一遍,一切大型动物插翅难逃,更何况野人。然而即便如此,考察组仍然空手而归。
第二,物种的存在形式是种群,野人不具备这个生物学表态特征;生物的生存必须有营养物质,对于大型动物来说,必须有丰富食物来源,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
假如神农架一带真的有作为一个物种存在的野人,它们应该有一个数量不小的种群存在,才能大量繁衍、生存下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环境里,它们必然每天都在创造着有利于其他动物的痕迹,例如一般动物在大量采食后都会遗留下来的食物残屑;另外,作为灵长类的一种,野人必须有一个使其种群栖息且持续生存的自然条件。
事实上,人们在神农架既找不到野人的尸体,也找不到野人留下的食物残屑。世界上许多所谓的野人区根本不具备野人种群栖息和持续生存的自然条件。作为一个物种,它们又怎能生存呢?
第三,有关野人的许多资料,大部分来源于道听途说,没有研究价值。
据统计,20世纪20~80年代,在神农架目击野人者达300人次,在云南的沧源县约50人次,在广西的柳北山区约21人次。近几年来涌起的“野人热”,使得一些传闻捕风捉影,大肆渲染。可谓鱼目混珠,真伪难辨。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言:“野人使人幻想——同时也给人胡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