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宇宙探秘
8793100000039

第39章 对天体的探秘(1)

迄今发现的最大最亮的恒星

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新恒星,迄今为止,它被认为是所发现的星体中最大、最亮的恒星,而且,目前现有的恒星形成理论,根本无法解释这一庞然大物的产生历史。

这颗被命名为LBV1806-20的恒星,约比太阳亮500万~4000万倍,其质量至少比太阳大150倍,其直径约是太阳直径的200倍。据《纽约时报》报道称,如果将LBV1806-20与太阳相比较的话,恰如将水星与太阳相比。

佛罗里达大学的天文学家史蒂芬·埃克伯利博士表示,我们对银河十年来的观察最终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原来那里竟然还隐藏着如此奇特的巨型怪物。

尽管LBV1806-20比太阳亮数百万倍,但是要看见它还得费些周折。它距离我们45000光年远,并处于银河的另一边。而且被众多的尘埃覆盖着,它仅有10%的红外光能够到达地球。

事实上,LBV1806-20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发现,当时天文学家们曾将其列入寿命不长的蓝星范畴,而且还预言其质量仅比太阳大100万倍。但是,经过设在加利福尼亚和智利的两个天文观测台最新的多次观测后,科学家们获取了高质量照片,并对该恒星的质量和亮度重新进行了评估和界定。

埃克伯利表示,天文学家们一贯认为,超重恒星事实都是由多个体积较小的星体聚集而成的,然而,此次所拍摄的高清晰度照片却排除了这种可能。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奥秘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上,其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它的直径是140万千米,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它强大的引力控制着大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运动。

太阳是唯一可以详细研究表面结构的恒星,是一个巨大的天体物理实验室。但太阳只是银河系内一千亿颗恒星中普通的一员,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3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它的热源是由其核心四个氢原子核(质子)聚变,形成一个氦原子,释放出正电子和中微子的粒子,同时也释放出辐射能,就是被称作伽马射线的光子。根据目前对太阳内部氢含量的估计,太阳至少还有50亿年的正常寿命。

科学上通常将太阳的组成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日核。

太阳的中心核反应区。它约占太阳半径的20%,集中了太阳质量的一半。高温高压使这里的氢原子核聚变为氦,每秒钟约有质量为6亿吨的氢热核聚变为5.96亿吨的氦,释放出相当于400万吨氢的能量。

2.辐射区。

日核外面一层称为辐射区,范围从0.25个太阳半径到0.86个太阳半径,其密度和温度都很快向外减少。核反应区产生的能量经此区以辐射转移的方式向外传播。

3.对流层。

位于辐射区外侧,太阳气体呈对流的不稳定状态,厚度大约14万千米。这里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变化梯度很大,物质径向对流运动强烈而又呈非均匀性,可产生低频声波,将机械能通过光球传输到太阳的外层大气。

4.光球。

对流层上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光球,温度约为5770℃,几乎全部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的。光球上最显着的现象是太阳黑子,由于它比周围区域的温度相对较低,约为4200度,使其看起来是“黑”的。

5.色球。

色球温度从底层的4500℃上升到顶部的数万度。色球上玫瑰红色的舌状气体如烈火升腾,称为日珥。日珥在日面上的投影称为暗条。在色球与日冕之间有时会突然发生剧烈的爆发现象,称为耀斑。

6.日冕。

日冕是太阳的最外层大气。它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组成。日冕温度达一二百万度。高温使气体获得克服太阳引力的动能。形成不断发射的较稳定粒子流太阳风,是造成彗星尾背向太阳的主要动力。

太阳也进行自转,赤道处的自转周期为25天,而极地附近为35天。

超新星的奥秘

在恒星世界里,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颗本来较暗的恒星,突然变得很亮。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它又渐渐消失了。

这种光亮发生剧烈变化的恒星,在天文学上称为变星。古代人把变星称为“客星”,意思是这是一颗“前来做客”的恒星。

变星有很多种,其中亮度变化最剧烈的是超新星。一般认为,恒星之所以突然会变亮,主要是由于这颗恒星发生了猛烈的爆炸,放出巨额的能量。

新星和超新星是变星中的一个类别。人们看见它们突然出现,曾经一度以为是刚刚诞生的恒星,所以取名叫“新星”。其实,它们不但不是新生的星体,相反,而是正走向衰亡的老年恒星。其实,它们就是正在爆发的红巨星。

当一颗恒星步入老年,它的中心会向内收缩,而外壳却朝外膨胀。形成一颗红巨星。红巨星是很不稳定的,总有一天它会猛烈地爆发,抛掉身上的外壳,露出藏在中心的白矮星或中子星来。

在大爆炸中,恒星将抛射掉自己大部分的质量,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样,在短短几天内,它的光度有可能将增加几十万倍,这样的星叫“新星”。如果恒星的爆发再猛烈些,它的光度增加甚至能超过1000万倍,这样的恒星叫做“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的激烈程度让人难以置信。据说它在几天内倾泄的能量,就像一颗青年恒星在几亿年里所辐射的那样多,以致它看上去就像整个星系那样明亮!

新星或者超新星的爆发是天体演化的重要环节。超新星的爆发可能会引发附近星云中无数颗恒星的诞生。另一方面,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灰烬,也是形成别的天体的重要材料。比如说,今天地球上的许多物质元素,就来自那些早已消失的恒星。

根据历史记载,最有名的超行星是我国1054年记录到的金牛座超行星。它是一颗最明亮的超行星。光亮的程度使人们在白天都能看到它的芒角四射。

宇宙最深处的奥秘

美国宇航局说,“哈勃”太空望远镜新拍到了迄今有关可见宇宙最纵深景观的照片,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中,可能包含着宇宙诞生后不久产生的最早期星系。

科学界普遍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在“大爆炸”后的3亿年中,宇宙处于黑暗和冷寂状态,随后第一批恒星以及星系开始产生。“哈勃”新拍下的照片捕获到的正是宇宙中首批星系所发出的光芒。

美国宇航局在公布新照片时称,该照片是根据“哈勃”望远镜两台相机的拍摄结果合成的,共包含约1万个星系。从照片上看,这些星系仿佛散落在黑天鹅绒上的宝石。照片覆盖的太空区域相当狭窄,仅相当于满月直径的十分之一。天文学家们说,照片上的星系如此暗淡和遥远,寻找它们就好比拍摄月球上飞着的萤火虫。

新照片拍摄时间持续了5个月,其间“哈勃”围绕地球运转400圈,太空望远镜上的相机共完成了总计100万秒的800次曝光。照片中不仅包括大批经典的螺旋形和椭圆形星系,也可以看到类似牙签等形状的其他一些古怪星系,还有少数星系似乎进行着碰撞等相互作用。据天文学家分析,这些形状古怪的星系表明,当时宇宙要更为混乱和无序。

天文学家们说,他们希望能借助新照片寻找到“大爆炸”后4亿~8亿年间宇宙中所存在的星系。从而为研究星系起源和演化提供新的线索。他们指出,宇宙的演化与一个人的成长有点类似,最急剧的变化往往产生于最早期。因此,看到的宇宙景观越纵深,对宇宙的基础研究也将越深入。

宇宙星系组图的奥秘

安装在“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最新照相机,拍摄到有史以来最大的宇宙星系组图,所包括的星系超过了40000个。据美国天文协会发布的消息称,此次“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组图,虽然其视野的外围尺寸只有满月这大,但是这样的尺寸是早先通过“哈勃”望远镜获得的星系图的150倍。

来自巴尔的摩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萨尔达·乔吉博士说,对天文学研究来说,获得如此大尺寸的星系组图,对了解银河系在过去90亿年(相当于宇宙年龄的三分之二)的演变非常重要。他还说,如果太空望远镜的视野狭窄,所得到的照片可能误导天文学家对宇宙星系演变的研究。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组图,是用78张先进观测照相机对天炉星座区域拍摄得到的照片合成的。整合过程就像是完成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该成果是一个被称为“星系演变形态和光谱能量分布”的星系观测项目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德国等多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

乔吉博士说,选择天炉星座区域进行拍摄,是因为目前科学家已经探测出该区域中大约10000个星系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据此可以推算出光从这些星系出发到达“哈勃”望远镜所需要的时间。这样一来,天文学家就可以知道宇宙从初始到45亿年时天炉星座区域附近星系的形态。目前,宇宙的年龄大概是137亿年。

乔吉博士说,现在太空中的星系有70%以上看起来像银河系一洋,呈有分隔的棒槌形,这种形态表示在星系中央有剧烈的星系爆发和新星球的形成。其他如椭圆形的星系则意味着该星系处于某种“休眠”状态。把这些不同形态的星系组合成一张大图,可以让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星系演变之谜。

移动最慢的星系

位于英国剑桥的“哈佛·斯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马克·里德等人在《科学》杂志上着文披露,他们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移动”最慢的星系。这个被命名为M33的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远离地球240万光年,围绕另一星系转动。

马克·里德等人使用了美国的“很长基线天文望远镜系列”,经过2年半的观测。才发现了M33星系。它的“移动速度”很慢,在一年时间内才转动了千分之八度。马克·里德形象地说,这一速度相当于一个在火星表面上爬行的蜗牛的速度的1/100。

马克·里德所测量的“移动速度”,只是天文学家所观测到的该星系在星空平面移动的速度,也称为“横向速度”,并不是星系实际的速度。星系距离地球越远,它的这一“横向速度”也就越小,因此很难测量。马克·里德等人的结果,也是科学家第一次对远离银河系的星系得到“横向速度”的数据。

“很长基线天文望远镜系列”由10个镜头直径为25米的射电天文望远镜组成,这些望远镜分布在从夏威夷经过美国本土到加勒比海地区的广大地区,它们整体组合起来形成的分辨度很高。以至于人们能够看清远在几千千米外的一张报纸。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分辨度,马克·里德等人才能发现移动速度如此之慢的M33星系。正如马克·里德所说,“很长基线天文望远镜系列”是唯一的能进行这样测量的天文望远镜。

银河系最大星团的奥秘

欧洲天文学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银河内最大星团——“Westerlundl”。据该天文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称,他们是通过架设在智利的红外天文望远镜发现这一隐性庞然大物的。该星团被一些厚密的宇宙尘埃所覆盖,其质量相当于10万个太阳,整个星团直径约为6光年。

此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此类星团只存在于遥远的星系中,而且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星系相互作用才能产生。

欧洲天文学家们还在本次新发现的“Westerlundl”星团中找到一些独立的高质量恒星,其亮度足以抵得上百万个太阳。这些星团中有许多恒星都可以归入超巨星家族——其大小约为太阳的2000多倍,有效半径约相当于整个土星轨道。

“Westedundl”星团位于天坛座南部,要不是有厚厚的宇宙尘埃阻碍其强光,地球上的夜空会变得异常明亮。

“布梅兰格”的奥秘

2003年2月20日,天文学家公布了一个新发现的气体云团——被认为是宇宙中最寒冷地方的首张照片。位于离地球5000光年的布梅兰格星云是在1979年由瑞典和美国天文学家利用架设在智利的巨大望远镜发现的,它在1980年取名为“布梅兰格”,是因为它看上去像加长的变成弯形的飞去来器(布梅兰格是英文飞去来器的音译)。

天文学家也称该星云为“宇宙冰箱”,布梅兰格星云的温度为-272℃,仅比绝对零度(-273.15℃)高1℃左右。确实,在地球实验室中已成功获得更低的温度,但是在自然界从未发现过如此低的温度。

这张布梅兰格星云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发射升空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这些照片为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共同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为“哈勃”安装了新型改进镜头,使照片的分辨率提高了10倍。特别是改进后的“哈勃”,拍摄了离我们地球4.2亿光年两银河的碰撞照片,使天文学家能观察到位于所谓“朦胧区域”即银河形成初期的个别银河。

欧洲航天局代表声称,“即使是大爆炸之后形成的-270℃温度也比布梅兰格星云温度要高,这是迄今为止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唯一天体,其温度比大爆炸后保留的辐射背景温度更低。”现已查明,布梅兰格星云气体在吸收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后留下的残余辐射,这一过程只会在气体温度冷却到-270℃以下时才会发生,这在自然界中任何地方都从未观察到过。

布梅兰格星云是一气体和尘埃云团,云团是从一颗正在死亡的恒星中以大于150千米/秒的速度喷溅出来的,这导致布梅兰格星云急剧变冷。最可能的是,该星云变冷是由于家用压缩制冷冰箱作用原理所致,即由于气体快速膨胀的结果。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该星云局部冷却可能存在暂时未发现的“黑洞”一类天体。简单地说,这种情况与儿童玩气球的效应相似,如果突然从气球中放出空气,则气球会马上变冷。

黑洞的奥秘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天文学研究小组,在遥远的宇宙中发现了目前为止堪称最庞大最古老的黑洞。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0多亿倍,这意味着,这个被称为Q0906+6930的黑洞,能够在自己的引力场中吸纳上千个太阳系,其质量也相当于银河系内所有恒星的质量之和。

这个巨型黑洞位于大熊座星系中央,与地球的距离约为127亿光年。据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罗格·罗曼尼表示,科学家们初步确定这个黑洞的年龄约为127亿岁,也就是说,它在“大爆炸”之后10亿年内就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