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全球最大的蓝宝石“希望”之钻于300多年前发现于印度。一个路过的老人在河畔一座废弃的矿井里,偶尔瞥见一块闪光的石头,得知是蓝钻石后,老人请工匠进行加工,钻石原矿硕大无比,当时的加工技术水平有限,经过了粗略整型后,重量有112.5克拉。路易十四时代,印度的王公贵族与法国珠宝商塔沃尼达成了一大笔交易,价值30余万美元的宝石全部从塔沃尼达处换成了翡翠,其中包括这颗独特的蓝钻石。“希望”蓝钻来到法国后,几经转手到达路易十四之手,并被重新切磨成鸡心型,重达67.125克拉,人称“王冠蓝钻石”。至此以后,任何人见到它都为之倾倒,皇室贵族以拥有它为荣。
但实际上,温斯顿是它的最后主人,也是几百年来最幸运的一个主人。因为这颗看似无比高贵的巨钻,仿佛有某种诅咒,拥有它的皇室或富商,不是国家败亡便是离奇死去。
传奇经历
在发现此钻的老人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因为争夺钻石继承权而自相残杀,最后族长出面,下令将其镶嵌在神像的前额上。从此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了。
最开始,一个年轻人偷走了钻石,却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被守护神像的婆罗门捕获,活活打死。17世纪,法国传教士用斧头劈死神像的看护,将蓝钻石带回了故乡,最后他被割断了喉管,钻石也一并遗失。若干年后,巴黎珠宝商将其购得,然后转手卖给了法王路易十四。这名珠宝商却惨死在去俄国做生意的途中。
路易十四将这块蓝钻石镶嵌在象征着王权的王杖上,命名为“法国蓝宝”。随即他的一个孙子就莫名其妙地死去,路易十四备受打击郁郁而终。接下来“法国蓝宝”被蓓丽公主作为装饰挂在项链上。1792年,蓓丽公主因为一起偶发事件被一群平民打死。然后“法国蓝宝”的主人变为法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然而法国大革命将路易十六与玛丽双双送上了断头台。皇家侍卫雅各斯·凯洛蒂乘乱将其收入囊中,结果法国当局通告:凡私藏皇家珍宝者斩立决。侍卫雅各斯·凯洛蒂闻讯后压力过大,自杀身亡。
几十年后,“法国蓝宝”落入俄国女皇加德琳一世手里。女皇命人将其送到荷兰进行精心加工。雕琢之后的“法国蓝宝”重44.5克拉,更加耀眼夺目。但钻石匠的儿子将钻石偷偷带往英国伦敦一去不回,钻石匠迫于女皇的威严服毒自杀。而他的儿子后来在英国也自杀身亡。英国收藏家亨利·菲利普·霍普花费9万美元将其购得,并命名为“希望”。1839年,亨利·菲利普·霍普暴死。
随后,“希望”带着它耀眼的光芒,辗转于多个收藏者或珠宝商之间,同样的,这些人都以离奇的方式离开人间。
若干年后“希望”钻石现身巴黎。美国人艾沃林·沃尔斯·麦克林是《华盛顿邮报》和《辛辛那提市问询报》的出版商,他以15.4万美元的价格买入,1918年他8岁的儿子跑到街上被车轧死,麦克林从此神情抑郁而丢失了报业。尔后,他的一个女儿死于误服过量安眠药,1967年他25岁的孙女因酒精中毒暴毙身亡。
最后温斯顿用110万美元买下了这颗钻石,历经10年慈善展出,终于为其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皇家上尉”家产探秘
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皇家上尉”号货船满载来自中国的财富,缓缓驶出巷口向着伦敦进发时,注定了这艘处女航的大货船和它盛载的昂贵货物,成为人们今天还在津津乐道的话题。
财富原始积累
16世纪60年代,荷兰商人浩特曼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前往东印度地区发展。到1602年,荷兰陆续成立的14家公司合并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攫取了大量财富。此时的英国当然不甘落后,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签署皇家特许状,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了为期21年的东方贸易垄断,并迅速从印度的商业贸易对象扩张为一个具有助理政府和军事作用的殖民机构。
160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苏拉特建立了一个贸易点。然后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湾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所工厂。然后其高层略施手段,通过虚报利润等方法,从英皇詹姆士一世处骗得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从此开始了名正言顺的大规模殖民和扩张行为。
1754年英法爆发七年战争,东印度公司与法军印度当地武装冲突,军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积累了在海外发展武装力量的经验。此时的英国国内,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的工业原料需要从殖民地进口,英法之间的战事也导致英国军队和国内经济的补给需求大增。此外,英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国内人民的物质需求也同样需要东印度公司迅速扩大贸易规模,提高海外殖民掠夺的速度。在这段黄金时机里,东印度公司迅速成长,并逐渐稳坐英国海外贸易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
1711年,东印度公司首次来到觊觑已久的中国,并在广东建立了第一个用于采购茶叶的贸易点。随后若干年中,东印度公司在东亚和东南亚进行了大量的殖民活动,并在经济上竭尽全力大规模掠夺,这些财富都被运回英国总部以便再次瓜分。
“皇家上尉”号的沉没
“皇家上尉”号也不例外。1773年12月16日夜,天色阴沉,海面漆黑,长长的桅杆直入黝深的夜空。这艘巨大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皇家上尉”号徐徐驶离港口,满载着攫取而来的财宝,从菲律宾巴拉望岛出发,开始向伦敦进发。
17日凌晨,“皇家上尉”号刚刚航行了一天,便撞到了地图上未曾标明的浅滩暗礁搁浅,船上的106名乘客和船员从睡梦中惊醒。船长派出几名船员围绕船身检查了一番,确认船体并无损伤,而且距离深水区不远。在船长爱德华·泊尔如的指挥之下,船员们开始想尽办法移动沉重的船体,但是整整8个小时过去了,船体纹丝不动。
17日上午,船员们惊喜地发现,海水开始涨潮。船长暗喜,随着一声令下,新一轮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上涨的潮水协助他们离开了浅滩。
但是还没等他们高兴起来,刚刚驶出一小段距离的船身便又一次搁浅在另一处暗礁之上。船员们努力了一个下午,“皂家上尉”号不但没有驶入深水,却涌进了大量积水,船长爱德华·泊尔如无奈地看着逐渐倾斜的船体,只好下令弃船逃生。
爱德华·泊尔如带领全体乘客和船员逃回驻地,迅速组织一支救援队伍。但是当他们回到事发地点,“皇家上尉”号和满载的货物早巳不见踪影,沉入茫茫海底。有人曾经多次在这一带探寻,但是打捞上来却发现,它只剩下一具残骸,那些堆积在船舱里的财富,永远消失在海底。
日本金库赤城山
19世纪60年代,德川幕府的统治之路走向了尽头,西方国家前来与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内反声四起,自知穷途末路的德川幕府为了保存力量,将巨额的黄金储存在赤城山某处。随着时代更迭,留下了一桩历史悬案。
埋金
在1866年1月14日,正值日本幕府统治进入尾声,国内暴乱此起彼伏。日本关东西北部群马县境内的赤城山附近突然出现了一批神秘的身影,30名武士,监督着将近100名劳工,将大批沉重的铁桶和成捆的重物搬运至此,安静地工作了将近一年之后方才完工。随后人们才知道,他们在这里所做的,就是将德川幕府准备用作军费的400万两黄金妥善地埋藏在这儿。随后所有参与这一工作的人,全部被神秘地灭口。
原来,在德川幕府统治的初期,日本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军来到日本浦贺港,第二年3月幕府被迫在神奈川同佩里举行谈判,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随后,英、俄、荷等国也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亲善条约”。随后美国驻日本总领事迫使幕府于1857年6月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同年,英、法、俄、美也依样照搬。因此,从1859年7月起,日本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国内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矛盾爆发,尤其严重的是,当时世界的金银兑换率为1∶15,而日本仅1∶3,国内黄金大量流入欧美。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幕府最高执政官井伊直弼提议开展埋藏黄金计划。
选址
赤城山被选为黄金储备的储藏地点,井伊直弼考虑了几个方面的原因:赤城山所在的地区归德川幕府直辖统治,具有便于操控的优势;另外德川幕府许多高层决断事宜都在这里开展,这里的亲信众多,不易被外人察觉;赤城山地理位置隐蔽,周围高山起伏,再加上根川和片品川两河环绕,一旦战事发生易守难攻,非常安全。1860年3月,正当井伊直弼筹备完毕秘密藏金计划,安排下属实施的时候,倒幕力量派出武士杀手,将其刺死在江户樱田门外。接替井伊直弼继续执行藏金计划的,是他的两个下属,小粟上野介和林大学头。
后人根据埋金计划参与者所着《上野国埋藏理由略述书》中的资料得知,当时从江户运出约360万两黄金,加上其他的金制品,总共藏储量达400万两之巨。而后来小粟上野介在遗言中说,自己曾从中私自运出了24万两。
两个人将此事妥善处理后不久,1868年7月,德川幕府被倒幕派推翻,江户时代结束,新政府改江户为东京,明治政府上台,赤城山藏金也就再也没了线索。
寻踪
100多年来,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怀着相同的目的来到赤城山,四处打探这笔数量巨大的黄金。在前来探宝的所有人当中,最有名的当属水野智义一家三代人了。水野智义的义父中岛藏人临终前曾告诉他赤城山的藏宝地点的有关线索,水野智义闻讯后便变卖家产开始寻宝,1890年5月,他从一口水井附近地底挖出了一尊德川家康纯金雕像,然后又在一座寺庙的地基下挖出了指示藏宝地点的三枚铜板,最后他发现了一只巨型人造龟。但是没等找到真正的宝藏,他便去世了。
他的儿子水野爱三郎接替父亲的工作,但他仅仅在人造龟的头下发现一个空空的岩洞。接下来,水野爱三郎的儿子水野智子展开了大量的工作,他在全国范围内搜寻所有有关赤城山黄金的传说,甚至不惜与合作人利用特异功能来寻宝,可毫无所获。这三代人在赤城山发掘的坑道长度达到22千米,这其间花费的精力和劳力无法估量,但寻宝之梦依旧前景暗淡。
后来有人利用高科技探测设备在坑道里发现了重金属感应,但是经过风雨侵蚀,此地的地质环境已经非常容易塌陷,探宝活动就此中止。赤城山的黄金依然没有露出真面目。
“阿波丸”号沉没探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末期,日本的最后一艘通航船只“阿波丸”满载东南亚的日本军政要人从新加坡返航,不料中了美国一艘潜艇的鱼雷后沉没,2000多名高层人士连同他们携带的几十吨黄金珠宝全部葬身海底。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部分物品才得以露出水面。日本名舰“阿波丸”
1977年12月的一个夜晚,福建省牛山岛海面灯火通明,大批舰船日夜不停,几百名潜水员交替作业,一场轰轰烈烈的打捞活动正在进行。他们的目标是汹涌波涛之下、几十年前因沉没而轰动一时的日本名船“阿波丸”。
1943年3月5日,远洋级客货船“阿波丸”号在日本完工下水,该船长达155米,宽20米,船高12.6米。满载吨位1.1249万吨。1945年2月17日,“阿波丸”从日本门司港起航,虽然是战时,但船上的高射炮与普通舰炮已经被卸下,所有的武装人员也已经撤离。
早在1943年,美、英等国战俘和侨民6.5万余人被日本扣押在东南亚地区。美英方面通过中立国的斡旋,再加上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也提出请求,大批救济物资才得以运往该区域,以保护这些被围困的侨民。
根据协议,“阿波丸”两舷及烟囱上用油漆刷上绿底白十字的标记。虽然美军当时已经控制了整个太平洋的制海权,但是这艘装满了美、英、加拿大红十字会和国际红十字会救济物资的船途径高雄、香港、西贡、新加坡,一路并未受到任何攻击。1945年3月10日,“阿波丸”抵达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随着救济物资的卸载,还有6000吨军火及飞机零件也在日本人的狡猾手段之下运抵——弹药箱也刷上了红十字标记。
返航装货
1945年3月18日,“阿波丸”从雅加达出港,分别在邦加岛停留了4天,在新加坡停靠4天,1945年3月底,从新加坡向日本返航。
此时的日本已经没有任何舰船可以自由往来,困在东南亚的日军和权贵将“阿波丸”视为一根救命稻草。这些日本军界政界的上层人士们,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争夺为数不多的乘船证,因此运输司令部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几天时间里,日本东京和这里的各种关系委托电报多达3000多封。
最后确定搭船的幸运者共有2009个,除了120名船员外,超过一半以上是日本军政要员、巨贾富商,其中包括日本第三船舶运输司令部参谋长岩桥一男、缅甸伪政府顾问小川乡太郎、日本大东亚省次官竹内新平、外务省调查局长山田方太郎等大批高级外交官。
在驶出新加坡港之前,日军海军特务机关首脑日高震作安排了一大批神秘的物资连夜运往港口装船,仅仅从新加坡南方开发银行的地下金库运达这里的,就有几百个木箱,一共装了26辆卡车,装货过程中由全副荷枪实弹的军警守护。
据后来调查,“阿波丸”在新加坡装货9812吨,包括40吨黄金、12吨白金、40箱左右的珠宝和文物、3000吨锡锭、3000吨橡胶以及数千吨大米。另外船上的3个金库盛放着数量不明的大宗金银珠宝,以及日本政要们携带的贵重物品。
归途遇袭
根据当时日本同美英双方达成的协议,在航行过程中,凭借船上的绿底白十字标志,美国军方不得对其进行检查和攻击。但是返航第二天,满船的人却被不期而遇的两架美国飞机吓了个够戗。但是飞机只是观察了一圈便飞离“阿波丸”上空。傍晚时分,船上的人又满怀恐惧地发现了一只尾随而来的美军潜水艇,半个小时后潜水艇也迅速撤离。船上的人们完全放松了警惕,船舷的十字标记在此刻成了人们心中的护身法宝。这群习惯了并且延续着奢靡生活的人们,谁也不会想到,危险正在向他们逼近。
1945年4月1日夜,“阿波丸”行至中国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海面。值班员报告,发现了一艘美军潜艇。根据白天的经验,船长认为此时也是有惊无险,于是下令正常继续航行。值班员又报告:潜艇发报要求停航检查!船长认为凭借船身的十字标记,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下令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