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宰相传
8796200000108

第108章 蜡丸密析发迹之本——李光地传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生于小康人家的书香门第,清初战乱中家道中落。于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命学满文。他后来说,他对音韵学有兴趣就是从学满文开始的。他于康熙十一年授编修,一年后准其离职回乡。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一的耿精忠在福州叛乱,大召文人为其辅佐。李光地知道如不奉耿之召请,恐怕家族将为其所喜,于是他从安溪至福州面见耿精忠,但不久就托词父病离开福州。李先地有一好友陈梦雷,其时也在耿精忠帐下,他们俩人计议互相照应──陈在表面上讨好耿,而李则为清廷打探军情。这样一来,无论此次叛乱的结局如何,彼此都有个依托。李光地秘密把家眷隐匿在闽南山中。康熙十四年李光地派一可靠家人,将密折藏在蜡内送至圣祖皇帝,奏称,清兵取道汀州府即可轻取福州。此计虽始终未被采用,但他这封密奏却打动康熙,从此把他认作忠心耿耿之臣。杰书收复福州,耿投降后,李到福州得知自己已被擢为翰林院侍读学士(1677),他正拟赴京时,其父去世,乃归籍服丧。在他丁忧时间,郑成功之子郑经从台湾进军福建,李即派亲属带领清兵经少为人知的小道,收复失地,该地平定之后,赏授内阁学士,康熙十九年奉母赴京就职。一年后皇帝垂询台湾之事,李光地向皇帝建议收复台湾,并举荐施琅担当此任。

康熙二十一年审讯耿精忠及其追随者,陈梦雷亦以叛乱罪入狱。李光地没有出面为他说情,于是二人从此绝交。陈梦雷说“蜡九密奏”并非李光地一人之功,是他与李光地二人合谋所为。虽然耿与其他叛乱者均被处死,但陈梦雷却能免于一死而判处充军,据说,陈能逃过此厄。得力于李光地密奏乞宽。此事或许有之,但二人再未复交。

康熙二十一年六月恩准李先地送母回闽,李光地居闽四年后回京,多次蒙受康熙召见垂询,康熙始终相信李光地忠诚干练,尤其是李所举的施琅收复台湾(1683)之后更是信任有加。李授翰林院掌院学士,但他发觉自己已为人所嫉,于是再度乞归离去。在家中不到一年,遵制回京赴孝庄皇后之丧。大约在这期间,李先地所举荐之能臣与文学之士有数人被劾获罪。李光地因举人不当也受朝廷申斥,但是尽管其政敌到处活动,妄图加罪于他,其中尤以徐乾学最为激烈,但他仍得到皇帝的宽恕。

康熙二十九年初,李先地任兵部侍郎。康熙三十三年兼直隶学政。同年四月他得知母亲去世,乞请遵制丁忧,蒙思准命他在京守制地。他母丧未能回家守制一事引起许多人的非难,责备他留恋禄位有失孝道。李光地素以宋代理学的笃行者自许,这些指责无疑使他受到很大的伤害。在丁忧期间,李光地编纂过几部朱熹和程氏兄弟的书,用以证明他仍然是宋代儒家学派的忠实信徒。

丁忧期满后,李光地再任直隶学政,康熙三十六年并兼工部侍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为直隶巡抚。就任才三个月,康熙帝就面谕李光地亲自踏勘漳河和滹沱河(子牙河水系包括漳河、滹沱河和滏河),并上奏治理方案。李光地得旨后迅即行动,于次年四月上呈周详的治漳河方案康览后,表示赞同,下旨迅速施行。秋后,李光地批示两岸州县官府组织民众疏浚河道,使漳、滹两河由馆阁流入大运河,又开通单家桥处的老漳民子牙河的支流。前后只用十个月,子牙河工程告竣。康熙帝亲临巡视,十分满意,御赐李光地《子牙河诗》。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总督王新命和工部待郎赫硕兹治理永定河,事过一年,毫无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钱粮。李光地遵旨“确查题参”,如实上奏。康熙帝撤王、赫二人之职,授李光地负责治理永定河事宜。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又派工部侍郎白硕色协助。二月,李光地奏请全面动工。

李光地严密规划组织,划界承包,专人负责。他乘船驻柳坌口,每天巡视工地,督促指挥。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极怠工,甚而口咄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众,说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国家,利泽百姓,从而调动了民工的积极性,原定一年完成的工程,仍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亲自巡视工程,为表彰李光地的功绩,特颁赐诗、字,并御书“夙志澄清”匾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赐李光地“夹辅高风”御匾。“夹辅”,意即左右辅佐;“高风”指李光地德才兼优,口格高尚。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热河又赐李光地“谟明弼谐”御匾,以褒扬他“计谟明智,抉弼和谐”。李光地一生,辅弼帝业,清勤谨慎,始终如一,其光辉业绩,不胜枚举。“三藩之乱”发生后,国家处于分烈日裂的严重关头,李光地派人冒险上京,进献蜡丸密疏,献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乱。他以全家生命力荐施琅专征平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清兵入关后,大片膏腴之地被八旗贵圈占作牧马场。原来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或被迫为奴,或投充旗人庄园为其耕种,或被赶到贫瘠之地勉强为生康为生。康熙三十九年,李光地为民请命,请求赦免“偷垦之罪”,允许百姓继续耕种这些田地,以体现“皇上优恤黎民之至意”。康熙准奏。清初历时数十年的“圈地”弊政,终于在李光地任直录巡抚和大学士期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纠正。李光地为政席仁,他义设常平仓,荒年赈济饥民;减免赋税,废除自秦以来的“十家连坐法”和“凌尺”、“灭族”等酷刑。拯救了因《南山集》案被株连入狱的文学家方苞。江南知府陈鹏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巡时,江南总督阿山乘机向陈鹏要求供奉、馈赠,增收百姓地丁银,以讨好皇上。陈鹏不理,被阿山罢官投狱,以“大不敬”罪,以拟判死刑。李光地为陈奏辩伸冤,开鹏终获得康熙帝赦免,被召入英武殿编书。康熙帝与李光地“情虽君臣,义同朋友”。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均在康熙帝执政时期。他病逝时,康熙帝深为震悼,谕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真,无有如朕者;知朕,变无过于光地者。“三赐御匾”,便是李光地光辉一生最产的概括。其死后被谥“文贞”,加赠太子太傅,并列清初一氏名宦,诚非过誉。

在他服官的最后一任内,他受命督编几部阐述宋代理学的著作,其中最著名者为《性理精义》以及《朱子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