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奇故事丛书-戴高乐
8861600000037

第37章 果断拒绝“逼婚”(2)

接着,戴高乐与丘吉尔会见。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谈话一开始,戴高乐就先发制人,大发牢骚说:“如果早知道到法国的这块土地上要在美国的铁丝网里和刺刀下与人会晤,他决不会到这里来。”不过,说完这话后,他就平静下来,倾听丘吉尔介绍英美“解决”统一法国抗战力量的方案。丘吉尔告诉他,按照英美的方案,吉罗将出任法国抗战力量管理委员会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并且让戴高乐同样担任管理委员会主席;管理委员会各委员地位相同;乔治将军及“殖民地总督”诺盖斯、布瓦松、佩鲁东及贝尔赫雷德均为管理委员会委员。戴高乐立即意识到,这个方案是企图把“战斗法国”纳入维希官员为主的委员会,并且长期受美国人的控制,是荒谬绝伦的。他认为,他对丘吉尔和罗斯福都应尊重,但他并不认为这两人有权决定法兰西帝国的权力问题。于是,戴高乐表示不能接受这一方案。

为了说服戴高乐,丘吉尔一再劝戴高乐要向前看,保持冷静。丘吉尔特别劝戴高乐要重视罗斯福的意见,不要唯我独尊,一意孤行,而要从大局出发,尽力同吉罗达成谅解。丘吉尔为进一步说服戴高乐,甚至说,他当初组阁时,为了同政治对手达成谅解,连他长期反对的一些慕尼黑极端分子也被吸收入阁。丘吉尔的意思是想千方百计促成戴高乐接受同吉罗分权的安排。但是,戴高乐说:“可惜我不是那种为筹组内阁而左右逢源的政客。”

戴高乐同丘吉尔长谈后,又会见了罗斯福派来的罗伯特·墨菲。墨菲希望劝说戴高乐同意英美提出的方案。他对戴高乐说,吉罗没有政治野心,不出3个月,戴高乐就会控制局面,掌握全权。但戴高乐毫不客气地回答说:“政治野心也会迅速膨胀的。”结果,墨菲扫兴而归。

不管怎样,22日当晚,罗斯福在安法为他安排的一幢别墅里会晤了戴高乐。当时,罗斯福身着白色套装,坐在一张大沙发上。当戴高乐走过来时,罗斯福殷勤地请他坐在自己身边,有些谄媚地对他说,美国将帮助法国重现昔日的辉煌,这是美国人的荣幸。戴高乐咧咧嘴,说了一声:“那就多谢了!”

在会谈中,罗斯福虽然法语讲得并不流利,但为表示亲切,他大部时间用法语同戴高乐交谈。罗斯福向他重复了丘吉尔下午所说的内容,委婉地表明,他不能承认戴高乐的组织,因为它不是选举产生的。而戴高乐则彬彬有礼地对罗斯福说,法兰西有自己的民族意志,他们必须建立起为法国人所向往的政权。他还说,女英雄贞德也不是选出来的,但她拯救了法兰西。罗斯福对戴高乐的这句话印象特深,后来还常用这句话来讽刺戴高乐,说他“狂妄自大,不自量力”。但是戴高乐对此不屑一顾,仍然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

第二天,吉罗访问戴高乐,两人举行单独会谈。吉罗劝说戴高乐接受英美方案,并承诺将把戴高乐晋升为陆军上将,以求军衔上同他对等。但是,戴高乐对此丝毫不感兴趣。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英美方案的实质是让吉罗成为一个任凭外国摆布的执政官。接着,戴高乐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方案,即在北非建立一个临时中央权力机构,待时机成熟时,取代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吉罗可任该机构的总司令。由于两人各执己见,会谈草草结束,没有任何结果。

但是,罗斯福为了在外界保住面子,需要吉罗和戴高乐对外发表一个联合公报,以掩饰自己的失败。23日晚,墨菲和麦克米伦合力为此奔走,力劝戴高乐和吉罗同意发表一份联合公报,宣布成立一个由他们两人共同领导的战争委员会。对墨菲、麦克米伦为之起草的这个联合声明,吉罗完全同意,戴高乐全不赞成。戴高乐对他们说:“外国势力的干涉,无论是高压的还是温和的,都只能降低法国的民族地位。”他不准备在任何旨在保全面子的联合公报上签字。

丘吉尔对戴高乐在安法会晤中的这一强硬立场非常不满。他觉得好像受到了戴高乐的侮辱,不禁怒火中烧,在最后同罗斯福和戴高乐会晤时,对戴高乐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说:“我的将军,你可不要做战争的绊脚石!”这时,罗斯福假装没有见到丘吉尔的愤怒,笑容可掬地问戴高乐愿否同吉罗一起在他和丘吉尔之间照个相。这是为了新闻需要,因为罗斯福的北非政策遭到攻击已经好几个月了。戴高乐令罗斯福喜出望外地表示同意。罗斯福接着高兴地问道:“你能在我们和丘吉尔照像面前跟吉罗将军握握手吗?”戴高乐用英语回答道:“I shall do that for you.”(为了您的缘故,我愿意这样做。)罗斯福欣喜若狂。接着,四人出现在一群摄影记者的面前,都露出了微笑,记者们拍下了戴高乐与吉罗“亲切握手”的镜头。罗斯福终于得到了一张他需要的照片。罗斯福和丘吉尔一手导演的“安法逼婚”闹剧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这是在戴高乐同罗斯福、丘吉尔之间发生的一场最严重的冲突。

罗斯福出身望族名门,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他灵活多变,巧舌如簧,善于转移视线,越过陷阱,迂回进取,无疑是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总统之一。他原以为戴高乐只不过是个战败的法国将军,对他这个最强大的国家的元首应俯首贴耳,惟命是从。通过这次会晤,他进一步发现戴高乐十分可憎:傲慢、强词夺理、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他认为戴高乐不愿为团结抗战努力而暂时放弃政治上的对立,一心想通过非民主手段使自己成为法国的独裁者。因此,他极力支持吉罗,企图最终在法国扶植一个有利于美国控制的政权,保住美国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

但是,戴高乐在法国战败后始终保持了罕见的信心和勇气。他敏锐地意识到,美英安法“逼婚”的意图就是要把“战斗法国”变成以北非为基地的美国附属政权,并且义正严词地捍卫了自己的坚定立场。由此可见,戴高乐之所以不时自诩为法兰西的化身,无非是为了让破碎的法兰西恢复自己的伟大和光荣,重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正因为如此,戴高乐在卡萨布兰卡的表现为自己赢得了超出预料的威信。从此,英国的麦克莱伦认识到他是一位非凡的政治家,而美国的墨菲也领略到了他渴望重现法国昔日辉煌的抱负和雄才大略。

丘吉尔在这场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则十分窝囊。他极力促成罗斯福与戴高乐会晤,并想在维护大英帝国利益的前提下,尽量取悦于罗斯福,同时也为戴高乐争取点利益。但是,作为“战斗法国”领袖的戴高乐似乎对丘吉尔有点不够义气,不领他的情,多次使他处于难堪境地,致使他对戴高乐多次发火,说一些不利于戴高乐的话,两个伟人的友谊步人几年来的低谷。

离开卡萨布兰卡后,戴高乐想去利比亚看看在那里战斗的“战斗法国”的部队。但是英国人故意拒绝给他派飞机,建议他乘一架便机回伦敦。

1943年1月26日,戴高乐回到伦敦后,于2月9日在伦敦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了美国人玩弄的亲维希的阴谋诡计。后来,当戴高乐再决定飞往中东时,英国人又拒绝给他派飞机。尤其是在英国和美国的报刊上煽起了狂热的反戴高乐运动,尖锐地批评戴高乐的追求、计划和行为。各报刊津津有味地用各种调子说,好像戴高乐在第一次同罗斯福会见时,曾把自己比作克莱蒙梭,第二次会见罗斯福时,又声称自己是贞德的化身。似乎罗斯福曾对戴高乐说,希望戴高乐应该决定自己在这两个人中究竟像谁,因为一个人当然不能像两个人。其实,这纯属臆造。实际上,戴高乐在向吉罗建议成立一个由他任主席而吉罗任总司令的委员会时,只曾打比方说,如果他能是克莱蒙梭而吉罗能是福煦,那就好了。很多人竟把笑话误以为真。但是,戴高乐对自己在卡萨布兰卡的坚定态度从未感到遗憾,相反,从此他坚信,罗斯福、丘吉尔的立场之所以软化,是因为他们需要戴高乐。的确,从此以后,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秘密通信中常常谈到“未婚妻”(这是他们对戴高乐的称谓)。他们可能取笑他,但他们已经离不开他了。戴高乐很了解丘吉尔在一次共进早餐时向他表达的思想。那还是在1942年11月的时候,丘吉尔对戴高乐说:“对您来说,即使时运不佳,但立场令人钦佩。从现在开始……只有您一个人站得住。请您不要和美国人正面冲突。耐心一些!他们迟早会来找您的,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后来情势的发展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