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场景十四——探视病人时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在生病的时候,一方面会因病痛本身而烦躁,对病情发展深感忧虑
,另一方面因无法过正常的生活,就往往思绪烦乱,情绪波动,尤其是患比较严重的疾
病住进医院的病人,更会顾虑重重,感到寂寞孤独和愁闷。病人家属也会胡思乱想,六神无
主。因此,亲朋同事如能经常前去安慰病人及其家属,往往能起到医生所起不到的作用。
去探望病人时,如说话不当,不但不能起到安慰病人的作用,反而会使对方更加烦恼,带来
不好的影响。例如,有位青年去探望久病的舅母时,关切地询问她:“您饭量可好?”谁知
一句问候话,却引来病人满面愁容。她忧心忡忡地说:“唉!不要谈它了!”弄得这位青年十
分尴尬,只讷讷地说几句安慰话后,不欢而别。原来,他舅母病势沉重,而最苦恼的症状就
是吃不下饭。他问到的正是病人日夜忧虑的问题,顿时勾起病人烦恼,以致谈话气氛极不愉
快。可见,探视病人时还要注意一定的谈话内容和技巧。那么,该如何做呢?
(一)不要触及病人的痛处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谈话不要触到病人最难受的病处,以免病人心
烦。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过多地谈病情,势必包袱加重。当你看到病人
脸色憔悴时,不能大吃一惊地问:“您的脸色怎么这样难看?”而要说:“这儿医疗条件好
,您的病一定会很快好转的。”
探望时较好的谈话方式是:先简要问问病情,然后多谈一谈社会上生动有趣的新闻,以转移
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久居病室,这种新消息正是他渴望知道的。如能尽量多谈点
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心宽体胖,更有利于早日康复。
(二)多谈愉快安慰的事情
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感到愉快、宽慰的话语和事情。安慰病人,目的是为了让他精神宽松,
早日恢复健康,所以,决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忧虑和不安的消息带去,还要避免谈论可能刺
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然而一般来说,病人总要对探病者讲讲自己的病情和感觉,这时
应该认真聆听,并从中发现一些对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过话题,对病人进行安慰。例
如病人说过“胃口不错”的话,探望者就可以借题“发挥”,多讲些胃口好对战胜疾病的重
要意义,使病人认同这是个有利条件,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从生病中看到有意义的一面
人生病了,从哪个角度去讲都没有积极意义。但是,为了让病人宽心,我们完全可以换个相
反的角度,从人生的过程着眼,赋予生病一些价值与意义,使病人觉得自己尽管耗损了身体
,耽误了工作,却一样能够收获一些特殊的体验或能力,从而在精神上有一种补偿感。当然
,在此之前最好先强调一下病人病情的好转,使其具备一个深入思考的心理基础。
例如,某人去看望朋友,他一反惯例,既不问病情也不讲调治方法,而这样安慰道:“看来
,你的危险期已经过去,这就好了。今后,你就多了一种免疫功能,比起我们,也就增加了
一重屏障,这种病,也许就再不会打扰你了!”探病者对生病有意义的另一面的看法颇为独
到。他先指出病人的危险期已经过去,让病人稍感宽慰,然后再强调生病虽然不是好事,但
却使病人具备了别人没有的优势:对此病产生了免疫能力,今后不会再得此病了。病人听他
这样一说,心理上自然得到了某种补偿,心情也就好多了。
(四)强调病人在其他方面的优势
病人被病痛所折磨,只会关心该病本身的严重与否,却很少会考虑决定病情与康复的其他重
要因素。作为探病者,我们很有必要把病人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因素挖掘出来,摆到突出而重
要的地位上去,强调这些优势因素是其他病人所不具备的,因而病人完全有理由采取比他人
更为乐观的态度。病人认识到自身的这些优势条件,肯定会对康复恢复应有的信心。例如,
一个年轻建筑工在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处于昏迷状态。患者在医院里苏醒后,觉得下
肢不听使唤,遂怀疑自己将终身残废,萌生了轻生念头。患者的一个友人发现他的这一思想
苗头后及时鼓励说:“你年轻力壮,生理机能强,新陈代谢旺盛,只要你积极配合治疗,
日后加强锻炼,肯定不会残废,这是医生说的,请你相信我!”短短几句鼓励话,终使患者
抛却了轻生念头,增强了治疗信心。以后的日子,患者不但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坚强地投入
了生理机能的恢复锻炼。数月后即痊愈出院。后来他跟友人说:“要不是你适时给予我鼓励
,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恢复健康抱有信心的。”在这里病人根据自己下肢不听使唤这一症
状就认为自己将终生残废,这说明他过多地考虑病情,却没有认识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
友人抓住病人身体素质好这一优势,突出强调,尽力使他相信自己不会残废,并强调这是医
生所说,结果使病人重新对康复抱有了信心。
(五)注意别人身上的细微变化
在生病时,由于受病痛困扰,病人往往会对病情怀有深深的忧虑,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可
能导致悲观情绪的滋生,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在探病时,我们不妨抓住病人身上的细微
变化作作文章,强调此变化意味着病情正在慢慢好转,预示着康复已是大有希望。在说此番
话时,我们可以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越是这样就越能让病人信以为真,使其对自己的病情做
出乐观的估计。例如,有一个患黄疸型肝炎的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总以为自己的
病没有好转,产生了悲观情绪,丧失了治疗信心。这时,一个友人前来探视,遂暗示说:“
你的脸色比以前好多了,听医生说,你的黄疸指数已有所下降,这说明你的病情正在好转!
”这句暗示性语言使患者的精神倏然振作,于是,他乐观地接受治疗,加快了康复进程,
不久便痊愈出院了。探病者抓住了病人的脸色变化,暗示病人的病情“比以前好多了”,然
后又引用医生的话来加以证明,使病人很自然地信以为真。其实,病人的脸色是不是真的好
多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振作精神,鼓起勇气,坚定信心。
(六)培养病人对治疗的耐心
病人生病后,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都被迫中断,自己不得不暂时与外界隔离,过上与
病痛为伴的索然无味的生活,换了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会为此而感到烦躁、焦虑,特别是一
些性子急的人,巴不得马上康复,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对于这样的病人,讲个故事或打个
比方,让其意识到“一心不得二用”的道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病人才
够认识到自己的焦虑是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的,从而安心养病。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某校的高中生刘明,因班内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又面临期末考试,结果一下子把身体累垮了
,住进了医院,体重锐减了十几斤。住院期间,他一方面病痛缠身,一方面又总惦着自己的
学习,生怕因为耽误了功课而落到后面去,结果反而加重了病情。他的朋友王东来探望他,
知道了刘明的这种情况,对他说:“我希望你把你的生活想像成一个沙漏,你知道吗?在沙
漏的上一半,有成千上万粒沙子,然而,永远也没有办法让两粒以上的沙子同时从一个窄细
的漏管中流下去。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个沙漏,每一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我们一件一件
地做,就像沙子一粒一粒地通过沙漏一样,那么我们就既能把事情做好,又能保证身体不受
损害。相反,如果像你这样一面养病,一面还想着去背课文、做习题,那你就既没法搞好成
绩,又养不好病,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是不是?”
刘明听了王东的话,终于慢慢地把心放平静了。他记住了王东说的“一次只流过一
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忠告,很快恢复了健康。
王东以沙漏作比方,向刘明讲述了“一心不得二用”的道理,形象生动,颇给人启发。刘明
明白了这个道理,意识到只有现在安心养病,才能把失去的功课补回来,真正搞好学习,
也就不再焦躁了。
(七)注意与医生、家属保持一致的口径
对于病人,特别是身患严重疾病的病人,探望时,不仅应该尊重医嘱,尊重病人家属的意
愿,做到守口如瓶,而且在病人面前还要做到若无其事,甚至与之谈笑风生,显得轻松愉快
。病人对其周围亲友的一举一动一般是十分注意的。所以,要规劝病人的家属善于控制自己
的感情,尤其在危重病人面前,决不能流露出自己的悲伤情绪。一定要表现得镇静自若。还
要注意:当病人有什么治疗上的要求时,应尽可能给予满足。病人托办的事,要千方百计去
完成。在向病人告别时,要转达其他亲友对病人的问候和祝愿,并表示自己下次一定再来看
望,使病人满怀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