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892300000030

第30章 场景三十——演讲比赛结尾语

第30章 场景三十——演讲比赛结尾语

整个演讲犹如画龙,而结尾部分犹如点睛,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戴尔?卡耐基说过:“最

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他缄言之前挂在嘴边的词儿可能使人记得最久。”

一般说来,结尾是演讲内容的自然收束,是整篇演讲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结尾,或揭示

主题,或启示未来,或鼓舞斗志,或抒发感情,或富有哲理……好的结束语总让人觉得言犹

未尽,回味无穷,发人深思,给人力量。结尾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全部思想内容已经表达

清楚,就一定要及时、利索地收场。

美国一家星期六晚报的主编罗粹慕先生说过:“我把文章刊登在最受欢迎的地方,就结束了

,而

在演说上,当听众达到最愉快的顶点,你就应该设法早些结束了!”也就是说,结尾部分不

允许有片刻的平庸,一个好的结尾能给听众带来意犹未尽的兴奋感,能给听众留下

深刻的印象。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结尾的方法:

(一)总结全篇

演讲不论长短,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讲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可以

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看。到了结尾部分,就要把它们收拢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

。例如毛泽东的《实践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

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

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张闻天在1938年4月12日所作的演讲《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也采用了这种结尾方式:

当然,今天我们离开我们的理想还很远,然而我们总是在一天一天接近着自己的理想。社会

主义的理想过去还只是在书本上,而现在已经在占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的苏联,

变成了完全的现实。所以只要是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我们的

理想的实现是可能而且必然的。

总结式结尾使得演讲全篇成为一个严谨、完整的体系,使听众对所讲的问题印象更深刻。

(二)哲理升华

在演讲结尾时,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往往能使听众受到精神上的洗礼,达到极佳的

效果。例如李燕杰的《德才学识与真善美》:

一个人没有强烈的希求成功的愿望,而能取得成功,天下绝无此事,人间也绝无此理。在人

类历史上,存在遇到障碍、遇到困难、遇到打击的时候,由于缺乏坚忍和毅力而倒转,就造

成了千万个放弃理想而失败者的墓碑,这是人生的历程上一条沉痛的哲理。

雨果于1850年8月20日所作的《巴尔扎克葬辞》这篇演说,也采用了这种方式: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一个崇高的心灵,气象万千,走进另一世

界,他本来扇着天才的看得见的翅膀,久久停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人看不见的另外的翅

膀,骤然投入了不可知,这时候个个心所能有的,只是庄严和严肃的思想。

不,不是不可知!不,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了,我就不疲倦地再说一遍吧:不,

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你们中间有谁嫌我这话

不对吗?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面对着某些显赫的死者,人更清清楚楚地感到这种

理智的神圣命运,走过大地为了受难、为了洗净自己。大家把这种理智叫做人,还

彼此说:那些生时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是神灵!

雨果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巴尔扎克崇高而光辉的人格的敬佩与景仰。所以,巴尔扎克的死,

“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

(三)祝愿式结尾

用祝愿的言辞做结尾,可以使演讲者与听众的感情交融在一起,造成一种十分亲密、融洽的

气氛,使听众产生一种愉快感、满足感,给听众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希望。例如曹木的《一位

军长的离职演说》:

同志们,我们有一个挂满了锦旗和奖状的荣誉室,有一本记载着英雄集体和个人的光荣册。

但是,功绩和荣誉已经属于昨天,留给你们的,是明天,是国防现代化的明天!即将上任的

军长就在这里,我手中的接力棒已经交给了他,我相信他能带领我们这支英雄部队向着那个

令人神往的明天迅猛前进!相信他和大家能把我们这支英雄部队建设成一个政治立场坚定、

思想品德高尚、战斗作风顽强、武器装备精良的无产阶级武装集团!预祝同志们成功!(长

时间热烈的掌声)

这个结尾造成欢乐愉快的气氛,在欢愉的气氛中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使听众明确前

进的方向,受到鼓舞,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呼吁式结尾

如果整个演讲的开头和主体部分已经在听众中引起了波澜起伏的激情,那么,结尾部分不但

不能让他们的激情冷下来;相反,一定要让它达到顶点,要让听众不由自主地去行动。只有

这样,才能算完全的成功。

1775年3月23日,美国著名演讲家帕特里克?亨利发表了《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说》。

在他演讲之前,不少人宣传要与英国政府谋求和平。亨利在演讲的开头和主体部分评述了

英国政府的态度,认为乞求和平是无望的,分析了美国的力量,认为战胜英国政府是完全可

能的。结尾部分是这样说的:

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先生们会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

,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鼓。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

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

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

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听了这样充满激情、充满斗争豪气的语句,有谁不会毅然决然地挥戈上阵呢?因此,这个结

尾成了后人赞颂的对象。

(五)制造高潮

在演讲最后,如能出现一个高潮,在原来平缓的基础上掀起狂澜,就能给听众最深刻的印象

。许多伟大的演说家都擅长这一点。例如:

古罗马最伟大的演说家西塞罗的演讲《对威里斯的控告》在结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威里

于公元前73年任西里西亚总督,当时罗马政府腐败无能,贪污盛行。在众多的贪官中,威里

斯最为臭名昭著,最终坐上了被告的冷凳。这篇演讲就是公元前70年在元老院讨论是否给威

里斯定罪时所作。请看结尾:

啊,自由!这曾是每个罗马人的悦耳之音! 啊,神圣的罗马公民权,一度是神圣不容侵犯的

,而今却遭践踏!难道事情真已到此地步?一个地位不高的地方官,一个总督,在一个与意

大利近在咫尺的罗马行省里执掌着罗马人民赋予的全部权力,难道就可以任意捆绑、鞭笞、

以酷刑折磨一个罗马公民,并使之受辱而死吗?难道清白无辜者痛苦的叫喊,旁观者同情的

眼泪,罗马共和国的尊严,以及对国家法制的畏惧都不能制止这个自恃财富而冒犯自由的根

基、蔑视全人类的冷酷的恶人吗?能让这个人逃脱惩罚吗?元老们,绝对不能!绝对不能让

他逃脱,除非你们愿意毁坏社会安全的根基,扼杀正义,并为共和国招致混乱、屠杀和毁灭

西塞罗的话像韵文一样酣然流畅,像诗一样洋溢着激情,更像散文一样充满力量。一连串的

质询和感叹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谴责邪恶,伸张正义,慷慨激昂,回肠荡气,将全篇演讲

推向高潮。

前面讲过的关于费城的演讲中,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来说明费城这个“国家中最重要的

工业中心,同时也应成为全世界最雄伟及最漂亮的城市”。但是作者知道,言之确凿的资料

事实虽然很重要,但雄辩的口才很难从它们身上表现出来。这位演讲者没有忘记制造一个高

潮,感动听众的心,煽动他们的情绪。请看这篇演讲的结尾:

费城不是孕育欧洲君主制度的肥沃土地。因为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教育制度以及我们庞大的

工业,都是由诞生在这座城市的真正的美国精神所产生的,也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传统。

费城是这个伟大国家的母城,也是美国自由的基石。第一面美国国旗就是在这个城市里制成

的;美国的第一届国会就是在这个城市里召开的;《独立宣言》就是在这个城市里签字的;

就是在这个城市里,最受爱戴的美国国宝——自由钟——鼓励了我们千千万万的男女老少同

胞。因此我们深信,我们肩负一项神圣的使命:不是崇拜金牛,而是去传播美国精神,使自

由的火种继续燃烧下去;因此,在上帝的恩准之下,华盛顿、林肯及罗斯福的政府将是对全

人类的启示。

赞扬费城是“美国自由的基石”。自由!这是一个神奇的字眼,充满感情和诱惑力,几百万

人为它牺牲生命。这个句子本身就很不错,但演讲者又让它更好上一千倍。因为他举出了历

史事件与文件来支持他的说法,这对他的听众来说,是十分亲切而神圣的……“第一面美国

国旗就是在这个城市里制成的;美国的第一届国会就是在这个城市里召开的;《独立宣言》

就是在这个城市里签字的……自由钟……一个神圣的任务……传播美国精神……使自由的火

种继续燃烧下去……因此,在上帝的恩准之下,华盛顿、林肯及罗斯福的政府将是对全人类

的启示。”这真是一个高潮!难怪这篇演讲获得了第一名,荣获“芝加哥奖”。

(六)展示人情味 (1)

人情味是永远能打动人们心灵的东西。人情味中充满着真、善、美,它体现着人类对这个世

界真挚的爱。在演讲时采用这种方式来结尾,必然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例如,英国前首相丘

吉尔在1941年12月22日抵达华盛顿访美时所作的演讲结尾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当时日本已

经袭击了珍珠港,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上遭受挫折,损失惨重。丘吉尔访美正是推动美英合

作来扭转不利局势。演讲正是圣诞节前夕,罗斯福和丘吉尔站在阳台上向人们祝福。丘吉尔

对聚集在幽暗中的3万多群众做了这篇精彩的而又富于鼓动性的感情充沛的演说。在结尾时

,他亲切地给孩子们祝福:

让孩子们享受他们嬉笑快乐的一晚吧。让圣诞节老人的礼物使他们玩得更高兴吧。让我们这

些成年人,在再次回到我们的严肃任务和我们前面的那些非同等闲的年代以前,尽情地和他

们一起享受无限的快乐吧。我们决心要凭我们的牺牲和勇敢而使得这些孩子们不致被别人夺

去了他们的遗产,或者被否认有生活在一个自由和美好的世界上的权利。托上帝的慈意,愿

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圣诞节是美好的。而战争年代里圣诞节的片刻安宁和欢乐更应该唤起人们创造和保护这个美

好世界的责任感。丘吉尔在这次演说中自始至终也就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他号召人们在享

受了无牵无挂的乐趣后,担起明年艰苦的任务,为孩子们的未来担负起责任。演讲感情起伏

跌宕,表达思想含蓄委婉、情深意长,令人拍案叫好。

采用展示人情味这种方式来结尾被许多名人采用。如果没有林肯第二次就职演讲结尾

部分

的那种庄严的语气以及如钢琴曲般优美的旋律,那么,我们所选录的演讲结尾就不算是完整

的。牛津大学已故的前任校长库松伯爵曾经宣称,林肯的这段结束辞“可以名列人类的光荣

和珍藏……是人类雄辩口才中最纯净的黄金,不,应该说是近乎神圣的口才”:

“我们很高兴地盼望,我们很诚挚地祈祷,这场战争的大灾难很快就成为过去。然而,如果

上帝的旨意是要这场战争持续到250年来由那些无报酬的奴隶所积聚的财富完全耗尽,持续

到受皮鞭鞭打而流出的每一滴血要用由刀剑砍伤而流出的血来赔偿,那么,我们也必须说出

3000年前相同的那句话:‘上帝的裁判是真实而公正的。’

“不对任何人怀有敌意;对所有人都慈悲为怀,坚守正义的阵营,上帝指引我们看见正义,

让我们努力完成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任务;治疗这个国家的创伤;照顾为国捐躯的战士们,

照顾他们的寡妇及孤儿——尽我们一切的责任,以达成在我们之间的一项公正、永

久的和平,并推广到世界各国。”

卡耐基认为,这是凡人发自内心的一段最美丽的结尾。在演讲文学领域中,除了这篇演讲稿

之外,你还能从哪篇讲稿中找到比这更具人性、更富有爱意、更充满同情心的段落呢?

威廉?巴顿在《亚伯拉罕?林肯的一生》一书中说:“葛底斯堡演讲已经十分高超了,但这

篇演

讲达到了更高一层的境界……这是亚伯拉罕最伟大的一篇演讲,把他的智慧及精神力量发挥

到了最高境界。”

“这就像是一首圣诗。” 卡尔?史兹写道,“从来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向美国人民说过这样

的话。美国也从来没有一位能在内心深处找出这样感人的话语的总统。”

演讲结尾有不同的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使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结尾要遵循

的一个原则是:全部思想内容已经表达清楚,就一定要及时、利索地收场。

经典演讲精选:

不自由,毋宁死

帕特里克?享利

(1775年3月23日)

议长先生:

我比任何人更钦佩刚刚在议会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和才能。但是,对同一事物的看法

往往因人而异。因此,尽管我的观点与他们截然不同,我还是毫无保留地、自由地予以阐述

,并且希望不要因此而被视作对先生们的不敬。现在不是讲客气的时候。摆在议会代表面前

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我认为,这是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而且正由

于它事关重大,我们的辩论就必须做到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弄清事实真相,

才能不辜负上帝和祖国赋予我们的重任。在这种时刻,如果怕冒犯别人而闭口不言,我认为

就是叛国,就是对比世间所有国君更为神圣的上帝的不忠。

议长先生,对希望抱有幻觉是人的天性。我们易于闭起眼睛不愿正视痛苦的现实,并倾听海

妖惑人的歌声,让她把我们化作禽兽。在为自由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这难道是有理智

的人的作为吗?难道我们愿意成为对获得自由这样休戚相关的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人吗

?就我来说,无论在精神上有多么痛苦,我仍然愿意了解全部事实真相和最坏的事态,并为

之做好充分准备。

我只有一盏指路明灯,那就是经验之灯。除了过去的经验,我没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判断未

来。而依据过去的经验,我倒希望知道,十年来英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凭什么足以使各位先

生有理由满怀希望,并欣然用来安慰自己和议会?难道就是最近接受我们请愿时的那种狡诈

的微笑吗?不要相信这种微笑,先生们,事实已经证明它是你们脚边的陷阱。不要被人家的

亲吻出卖吧!请你们自问,接受我们请愿时的和气亲善和遍布我们海陆疆域的大规模备战如

何能够相称?难道出于对我们的爱护与和解,有必要动用战舰和军队吗?难道我们流露过决

不和解的愿望,以至为了赢回我们的爱,而必须诉诸武力吗?我们不要再欺骗自己了,先生

们。这些都是战争和征服的工具,是国王采取的最后论辩手段。我要请问先生们,这些战争

部署如果不是为了迫使我们就范,那又意味着什么?哪位先生能够指出有其他动机?难道在

世界的这一角,还有别的敌人值得大不列颠如此兴师动众,集结起庞大的海陆武装吗?不,

先生们,没有任何敌人了。一切都是针对我们的,而不是别人。他们是派来给我们套紧那条

由英国政府长期以来铸造的锁链的。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抵抗呢?还靠辩论吗?先生们,我们

已经辩论了十年,难道还有什么新的御敌之策吗?没有了。我们已经从各方面经过了考虑,

但一切都是枉然。难道我们还要苦苦哀告、卑词乞求吗?难道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策略没有

使用过吗?先生们,我请求你们,千万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为了阻止这场即将来临的风暴,

一切应做的都已经做了。我们请愿过,我们抗议过,我们哀求过;我们曾拜倒在英王御座前

,恳求他制止国会和内阁的残暴行径。可是,我们的请愿受到蔑视,我们的抗议反而招致更

多的镇压和侮辱,我们的哀求被置之不理,我们被轻蔑地从御座边一脚踢开了。事到如今,

我们怎么还能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和平希望之中呢?没有任何希望的余地了。假如我们想获得

自由,并维护我们长期以来为之献身的崇高权利,假如我们不愿彻底放弃我们多年来的斗争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那么,我们就必须战斗!我再重复一遍,我们必须战斗!我们只有

诉诸武力,只有求助于万军之主的上帝。

议长先生,他们说我们太弱小了,无法抵御如此强大的敌人。但是我们何时才能强大起来?

是下周,还是明年?难道要等到我们被彻底解除武装,家家户户都驻扎英国士兵的时候?难

道我们犹豫迟疑、无所作为就能聚起力量吗?难道我们高枕而卧,抱着虚幻的希望,待到敌

人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就能找到有效的御敌之策了吗?先生们,只要我们能妥善地利用自然

之神赐予我们的力量,我们就不弱小,一旦300万人民为了神圣的自由事业,在自己的国土

上武装起来,那么任何敌人都无法战胜我们。此外,我们并非孤军作战,公正的上帝主宰着

各国的命运,他将号召朋友们为我们而战。先生们,战争的胜利并非只属于强者。它将属于

那些机警、主动和勇敢的人们。何况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即使我们没有骨气,想退出战斗,

也为时已晚。退路已经切断,除非甘受屈辱和奴役。囚禁我们的枷锁已经铸成,叮当的镣铐

声已经在波士顿草原上回响。战争已经无可避免——让它来吧!我重复一遍,先生们,让它

来吧!

企图使事态得到缓和是徒劳的。各位先生可以高喊:和平!和平!但根本不存在和平。战斗

实际上已经打响并传到我们耳中。我们的弟兄已经奔赴战场!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

旁观呢?先生们想要做什么?他们会得到什么?难道生命就这么可贵,和平就这么甜蜜,竟

值得以镣铐和奴役作为代价?全能的上帝啊,制止他们这样做吧!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

;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赏析: 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杰出的演说家

和政治家。他的

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发表于弗吉尼亚州第二届议会,在美国革命文献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

时,北美殖民地正面临历史性抉择——要么拿起武器,争取独立;要么妥协让步,甘受奴役

。亨利以敏锐的政治家眼光、饱满的爱国激情,以铁的事实驳斥了主和派的种种谬论,阐述

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指出,面对殖民者的奴役,要实现目标,必须“主战”,

否则就将使千百万北美人失去自由,倍受奴役;而事情已到最后关头,“战争已经无可避免

”。这也就是说,其演说第一必须指明形势的严重性这一事实,第二必须揭穿“主和”派

的幻想很危险,第三必须宣布自己决不改变的决心之坚定上,“已经别无选择”。

在演说中,他就以其咄咄逼人的雄辩,采取简略阐述、尖锐反诘、适时呼告三统一的方式,

在层次感、条理性极强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中,痛陈利害,强化自己的意见,驳斥对立面的主

张,并不断用连续的排比和简明有力的句式,来加强演说的气势,增强内容的力度,处处注

意透露和贯穿一种大义凛然的立场与态度,从而使“不自由、毋宁死!”成为旷世绝响!

开进米兰

拿破仑

(1796年5月15日)

士兵们:

你们像山洪一样从亚平宁高原上迅速地猛冲下来,你们战胜并消灭了一切阻挡你们前进的敌

人。

从奥地利暴政下解放出来的皮埃蒙特,表现了与法国和平友好相处的天然感情。

米兰是你们的,在全伦巴迪亚上空,到处都飘扬着共和国的旗帜。

(六)展示人情味 (2)

帕尔马公爵和莫德纳公爵能够保留政治生命,完全归功于你们的宽宏大量。

能够威胁你们的敌军,再也找不到更多的可以凭借的障碍物,来抵挡你们的勇气了,波河、

提契诺河和阿达河不再阻挡你们前进了。意大利这些所谓了不起的堡垒看来都是不经一击的

,你们像征服亚平宁山脉一样迅速地征服了它们。

你们取得这样多的胜利使祖国充满喜悦。你们的代表们规定了节日,以表示对你们胜利的庆

贺,共和国所有的公社都在庆祝这个节日。你们的父亲、母亲、妻子、姊妹以及你们所有心

爱的人,都为你们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他们都以自己是你们的亲人而感到自豪。

是的,士兵们!你们做了许多事情。可是,这是不是说你们再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呢?人们在

谈到我们时会不会说,我们善于取得胜利,却不善于利用胜利呢?后代会不会责备我们,说

我们在伦巴迪亚碰上了卡普亚呢?不过我已经看见你们在拿起武器,懦夫般的休养生活已经

使你们烦恼啦!你们为荣誉而花去的时光,也就是为自己的幸福而花去的时光,总而言之,

让我们前进吧!目前我们还需要急行军,我们必须战胜残敌,我们要给自己戴上桂冠,必须

报复敌人给我们的侮辱!

让那些准备在法国挑起内战的人等着吧!让那些卑鄙地杀死我们的驻外使节和烧毁我们土伦

的军舰的人等着吧!复仇的时刻到了。

但是,要叫老百姓放心。我们是一切老百姓的朋友,特别是布鲁图家族、西庇阿家族和一切

我们奉为典范的大人物后裔的忠实朋友。恢复卡皮托利小山上的古迹,在那儿恭敬地竖起一

些能使古迹驰名的英雄雕像。唤醒罗马人,使他们摆脱几百年的奴役造成的昏沉欲睡的状态

。这些将是你们的胜利果实,这些果实将在历史上创造一个新的时代。不朽的荣誉将归于你

们,因为你改变了欧洲这一最美丽地方的面貌。

自由的、全世界尊敬的法国人民正在给全欧洲带来光荣的和平,这种和平将补偿它在6年中

所忍受的一切牺牲。那时你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你们的同胞就会指着你们说:他是在意大

利方面军服过役的!

赏析: 拿破仑的威仪,举世皆知,这甚至使人们宁愿忽略他的“滑铁卢”。

他的经历和结局

中都不乏悲剧性的因素,但是,他毕竟曾是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盖世枭雄。不管怎么说,他

的一生作为,是全人类可记忆的遗产之一。

他以杰出军事家和“帝王”的形象留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而他的出色的战前动员,则是其

征战生涯中了不起的杰作之一。

以本篇为例,其突出的经验和才华,即是用自己的气质去感染听众。

他有称霸世界的野心,这野心对他来说,当是雄心壮志,是他的大事业的宏愿。他是一个堪

称卓越天才的传奇人物,对此他当然很有“自知之明”。因此,他自信、乐观,毋宁说还自

负和狂妄。但他在追求他自己的理想时,是充实的、豪迈的、奔放的、激越的,而这篇演说

辞即带有这样的明显特点。

他的语言特别讲究气势,总是“像山洪一样” 威猛;他用“你们”的贯串来造成全篇特殊

的话语气氛,既亲切又富于鼓动性;他不厌其烦地使用让人骄傲和自豪的字眼,他的句式本

身就很激动人心,他绝不吝惜热忱,他知道这肯定使听众心神振奋;但他也懂得起伏跌宕,

很注意情绪表达的张弛有致;句号、问号、感叹号的逐层过渡,反映了他引导听众感情的独

特匠心;同时他注意以高尚的情操夺人,对人对己都特别显示出对杰出人物的尊敬。

听这样的演说,你的热血沸腾是不奇怪的。

在贝多芬墓前的演说

费朗茨?格里尔帕策

(1827年3月29日)

祖国的艺术和全盛时期的思想,那已经消逝的辉煌所剩给我们的全部光辉中灿烂的一半熄灭

了。当我们此刻站在这位死者墓前的时候,我们就代表了整个民族,即全体德意志人民,为

之哀痛。虽然德国诗歌的英雄仍然健在——祝愿他长命百岁!——但是最后一位乐曲大师、

一个献身于音乐的人、亨德尔和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不朽荣誉的继往开来者去世了。琴弦

已断,音乐声渐渐消失,我们站在这里哭泣。

渐渐消失的音乐!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因为他是一位艺术家,他只通过艺术来表现自己。

生活折磨深深地伤害了他,就像沉船遇难者抱住海岸,他逃入你的怀抱,噢,你这与真和善

同样神圣的姐妹、痛苦的安慰者、来自天上的艺术。他紧紧地抓着你,甚至当那扇你经过它

来到他身边并和他交谈的门关上之后,他也不放松。当他双耳失聪而辨不清你的容貌时,他

仍始终把你的形象放在心里,当他死的时候,你的形象仍在他的胸中。

他是一位艺术家,有谁能和他相提并论呢?就像巨兽在海里呼啸而过,他飞越了自己的艺术

疆域。从鸽子的咕咕叫声到隆隆雷声,从所谓挖空心思地编织顽固不化的艺术手法到令人生

畏地把温文尔雅的音乐逐渐变成喜怒无常、咄咄逼人的自然力量,他跨越了一切,掌握了一

切。他的后来不是要继续,而是要开始,因为他的脚步就停止在艺术所停止

的地方。阿黛莱德和莱奥诺拉!维多利亚的英雄礼赞!以及庄严弥撒曲!你们这些三四声部

交织而成的瑰宝!暴风雨般的交响曲“神的美丽火花之欢乐”!你这天鹅之歌!掌管歌曲和

弦乐的缪斯!请你们围绕在他的坟墓旁,把桂冠撒在坟墓上。

他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人。一个具有人这个词的全部意义的人。由于他与世隔绝,于是

被说成对世界怀有敌意;由于他逃避感情,于是被说成冷酷无情。啊,谁要是知道自己心肠

硬,就不会逃避!正因为感情过于丰富,才逃避感情!——如果他逃避世界,那就是因为在

他充满爱的心灵深处无力抵抗这个世界;如果他谢避世人,那就是他为他们付出一切而什么

回报也没有得到的结果。他是孤独的,因为他找不到知音。——但是他一直到死都以常人之

心待一切人,以慈父之心待家人,把生命财产献给了整个世界。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就这样去世了,他将这样永垂不朽。

而你们,随我送葬到此的你们,忍住你们的悲痛!你们没有失去他,你们赢得了他。正是这

扇生命之门在我们身后关闭,他才跃上了通向不朽殿堂之门。毋庸置疑,他与那殿堂门上从

古到今的伟人并肩而立,直到永远。因此,你们悲伤而又镇静地与他的长眠之地告别,而今

后在你们的生活中,当他的作品的威力像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一样在你们的心头刮过的时候,

当你们的眼泪在现在还未出生的一代人中间流淌时,你们就回忆起现在这个时刻,心里想:

他们埋葬他的时候,我们去送过葬;他去世的时候,我们流过泪。

赏析: 弗朗茨?格里尔帕策(1781—1873),奥地利剧作家。这篇演讲是他于

1827年贝多芬逝

世后应邀为这位音乐大师而写的纪念演说辞。无疑,这是一篇极为精彩的演说辞。也可以说

,它的的确确就是一首诗,一首真正的诗,在吟咏着诗人心底里的崇敬;或者一支歌,一支

动人的歌,在倾吐着歌手灵魂中的哀痛。

但它之所以精彩,决不仅仅因为它运用了诗一般的语言和歌一样的韵律,而主要是由于演

说者在奉献出他的每一行句子和每一个词的时候,都是在尽情地倾吐他全部的生命;正像贝

多芬本人一样:他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他生命的果实。而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基于一个普通的

人和一个伟大的人心灵与人格、思想与情感的共通——一种超越了肉体和物质存在的灵魂和

精神的共振、共鸣就此便产生了。

于是当一个生命消逝的时候,另一个生命便因为真诚的景仰而感觉到了铭心刻骨的哀痛。

于是他心中的话便冲出丹田,化为声音或文字,变成真正的语言,像诗一样,像歌一样。

不是所有如诗如歌的语言都必定缘此方式而产生。但不是从心灵里流出来的诗与歌,不可能

如此地准确、贴切、诚挚、鲜活,因为它没有真实的思想与情感,因而也就不可能对对象的

人格有如此深刻的领会。而没有这种领会,它怎么能如此真实地传达出人格的力量,并毋庸

置疑地显示出这一力量的深刻?

因此,你不必先忙于寻问其语词的美丽,你只须思忖:演说者是怎样借助声音与文字来进行

心的倾诉的?并且在心的倾诉之前,他是怎样回味和咀嚼伟人所给予自己的生命体验的?

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的演说

林肯

(1863年11月19日)

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

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

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

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

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

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

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

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

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

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

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

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

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赏析: 这篇演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于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国

家公墓落成典礼上

的演说。整个演说只有10个句子,600余字,演讲不到3分钟,却获得十几分钟的掌声。这篇

演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典范,是演讲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芝加哥论坛报》对

此的评价是:“林肯总统的献词将永垂青史。”《辛辛那提新闻报》对演说的评价是:“这

(六)展示人情味 (3)

是在合适的地点说了恰到好处的话,无论从哪方面看,它都是一篇完美无瑕、誉满全球的演

说词。”某报的评论说:“反复阅读这篇讲话吧,你会获益匪浅,因为它是一篇可以作为典

范的演说。”这是美国历史上被称誉为最优美的一篇不朽的演说词,直到现在还被世界各国

的人们传诵着!如果去牛津大学的图书馆,还可以看到一块永不损坏的铜牌,上面镌刻着这

篇演说。

最出色的,也就是最朴素的。因为它的力量来自它本身,是任何外加的装饰所不能够增减的

。林肯的这篇简短的演说辞之所以是杰作,就在于它的“精悍”。而其风格形态是:单纯,

明晰,简洁,精炼。

“文如其人”。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这篇演说辞,看出林肯本人“精悍政治家”的面貌。

直入主旨,开宗明义地就高标“自由”、“平等”的原则。而这正是美国人,不,应当说是

全人类的理想。

“新国家”的创立,正由此而弥足珍贵;然而当它受到威胁的时候,理想本身的实现就可能

被毁灭;林肯极干脆地把这一危险告诉人们,然后他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我们该怎么办。

这是在国家公墓发表的演说,而在此安眠的烈士的英灵,无疑是对生者,亦即后来者是最好

的激励。于是他说:我们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不是;所以我们惟一应做的,就是不辱没他

们的英名,不葬送他们所业已建树的基业——假如我们也要有尊严,我们就必须光大、捍卫

其光荣的事业——他说:“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

然后他把自己“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之得以实现的模式张榜告示,他说:这就是使我

们能够“得到自由的新生”的成功道路。

发布政治宣言时是绝不容许有废话的,而且它一定要简洁有力、单纯明晰:林肯懂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1883年3月17日)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

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

人逝世以后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

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

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

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律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

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

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

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

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

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

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

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

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

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

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

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得心应手的事情。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

、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

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

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

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作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

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成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

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

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

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

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赏析: 也许可以这样说:发表悼念马克思的演讲,恩格斯是惟一最合适的人

选;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位伟大的演讲家能说得像他这样好。

这首先是因为他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是对马克思知之最深和他甘苦与共肝胆相照的诤友

;其中当然也是因为,同马克思一样,恩格斯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实践家和科

学家。

只有思想才能洞悉思想,革命才能理解革命,实践才能肯定实践,科学才能赞美科学;因此

,战友与诤友统一起来,恩格斯就成了权威和无可替代的评论家和预言家。

于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这篇演讲,就不仅仅只是完全正确、相当准确、非常精确地总结了马

克思一生的奋斗,概括了他一生的特点,评价了他一生的业绩,肯定并确立了他在人类发展

史上的历史地位;而且也使恩格斯本人的伟大形象,犹如一座雕像,深深地、深深地镌刻在

人们——热爱他景仰他崇敬他的各国人民——的心碑上。

而且其演讲才能也是超一流的:指出事实,层层肯定,分析原因,作出结论,不但富有严谨

的思路、严密的逻辑、严格的解说、严肃的态度,而且有理有据、夹叙夹议、持论客观、无

懈可击,同时充满了辩证法,透露出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主体人格和情感特征。但他又绝

不张扬夸饰、矫揉造作,所以又显得是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成为无可更移的评定

告红军书

列宁

(1919年3月29日)

红军同志们!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资本家正在进行反对俄国的战争。他们要向苏维埃工农共

和国复仇,因为它推翻了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给世界各国人民做出了榜样。英国、法国和

美国的资本家用金钱和军火来援助从西伯利亚、顿河、北高加索进攻苏维埃政权的俄国地主

军队,期望恢复沙皇政权、地主政权、资本家政权。不,这是不可能的。红军已经团结起来

,振奋起来,把地主军队和白卫军官赶出了伏尔加河流域,夺回了里加和几乎整个乌克兰,

现在正迫近敖德萨和罗斯托夫。只要再加一把力,只要再同敌人打几个月,胜利就会是我们

的。红军所以有力量,因为它是自觉地、同心协力地为农民的土地而战,为工农政权而战,

为苏维埃政权而战。

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它把千百万劳动农民同工人联合了起来,他们现在学会了斗争,建

立了同志纪律,受到小的挫折决不气馁,反而更加坚定,愈来愈勇敢地向敌人进攻,因为他

们知道,敌人的彻底失败就在眼前了。

红军同志们!红军里的工农联盟是巩固的、紧密的和牢不可破的。富农和富裕农民企图组织

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暴动,但他们的人数是微乎其微的。他们不能长期地经常地欺骗农民。现

在农民知道,他们只有同工人结成联盟才能战胜地主。在农村中,有时一些人自称为共产主

义者,其实他们是工人群众的死敌和暴徒,他们怀着个人目的依附我们的政权,招摇撞骗,

为非作歹,欺负中农。工农政府要坚决同这些人作斗争,把他们从农村中清洗出去。中农不

是敌人,而是工人的朋友,是苏维埃政权的朋友。觉悟的工人和真正的苏维埃人都应该把

中农当做同志看待。中农不像富农那样掠夺别人的劳动,靠别人发财;中农亲自从事劳动,

靠自己劳动过活。苏维埃政权一定要镇压富农,把不公正地对待中农的人从农村中清洗出去

,无论如何要实行工人同全体劳动农民(贫农和中农)的联盟。

这一联盟在全世界日益发展。在各个地方,革命都在迫近,都在增长。最近,革命在匈牙利

获得了胜利。那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工人政府。各国人民都一定会建立起这样的政府。

红军同志们!你们要坚强不屈,紧密团结!奋勇前进,打击敌人!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地主

资本家的政权在俄国已被摧毁,在全世界也将遭到失败!

赏析: 1917年11月7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

生了。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的成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瓦解了协约国对德奥集团作战的联合阵

线。1919年3月,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协约国在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调转枪口

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开火,妄图把年轻的苏维埃扼杀在摇篮里。为了粉碎协约国和国内反革

命势力的军事进攻,鼓舞红军士气,1919年3月29日,列宁发表了《告红军书》这篇演说。

古罗马人把演说称为“诱动术”,即鼓动艺术,所谓“鼓动”,就是运用某种直接的方式去

强烈地激励、鼓舞,促使人们在认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热情和力量从事某种活动。《告红军

书》就是一篇典型的鼓动性演讲。它用高昂的激情、恢宏的气势和简明有力的语言感染听众

,号召红军将士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献出最大的力量。

全篇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阐述,即为苏维埃而战。列宁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

国内形势,指出地主资本家的政权在俄国已被摧毁,无产阶级革命在匈牙利也取得了鼓舞人

(六)展示人情味 (4)

心的胜利。但是,地主资产阶级和国际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妄图以武装推翻苏维埃政权。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只有巩固工农联盟,团结中农,以红军的力量予以坚决反击,才能保

卫和巩固红色政权。这篇演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用光明的前途鼓舞红军必胜的信念。战争是人与死亡的较量。从本质上说,战争就是

战争的双方相互争夺生存的权利。人的敢于直面死神的勇气,来源于对生的追求。所以,用

光明的前途去召唤士兵,是鼓舞士气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列宁正是紧紧抓住了红军将士对前

途担忧的心理,指出“只要再加一把力,只要再同敌人打几个月,胜利就会是我们的”。这

样,就使红军将士对胜利充满信心,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中去

第二,用确凿的事实激发官兵的认同感。红军将士大多来自中农、贫农之家、工人之家,

们受过地主资本家的欺诈和盘剥,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他们开辟了新的生活,可是,地主资本

家同帝国主义勾结企图推翻苏维埃政权。在这种情形下,列宁揭露了敌人的阴谋,号召工农

结成联盟保卫新生的政权,坚决同敌人作斗争。

第三,简练、明快的语言唤起听众的迫切感。列宁的语言大都通俗、生动、简练,这篇演

说明快精炼,与战事的紧急相吻合,短句的使用,在表意上直截了当、节奏鲜明,更能激励

听众,显示出强烈的鼓动性,使人热血沸腾,勇气倍增。

这篇演说短小精悍,既有对事实真相的陈述,又有对战争性质的分析,还有团结中农的重要

政策,更有激励红军作战的动员,严谨庄重。这篇演说对鼓舞士气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

20年11月,工农红军在列宁的精心组织和指挥下,取得了反击协约国和国内反革命势力武装

进攻的决定性胜利。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963年8月28日)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

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

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

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

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

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

的缔造者在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

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

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

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

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

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

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

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

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

,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

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

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

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

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

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

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

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倒退。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

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

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

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

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

滚滚而来。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

;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

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亚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

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

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可自拔。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

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

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

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

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

,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

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

情的优美交响曲。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

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在自由到来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儿女们将以新的含义高唱这支歌:“我的祖国,美丽的自

由之乡,我为您歌唱。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

岗。”

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

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

的顶峰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基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

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州的石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博

望山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

,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

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

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赏析: 作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这次演讲至今牢牢

地留在人们的记

忆中。这是一次著名的和卓越的演讲。有幸听到和读到这篇演讲的人,都不可能不被它所打

动。

它是恳切的,但也是强烈的;是委婉的,但也是愤怒的;是柔和的,但也是刚硬的。跟一般

以战斗相号召的动员式演讲不同,它没有采取完全外露的、咄咄逼人的、正面戟指式的形态

,而是较为内敛、较为节制、从侧面切入的。自然,这与马丁?路德?金著名的“非暴力”

主张分不开——他自己因此成为一个悲剧,但他的名字,却因此而成为不屈不挠的正义与光

明追求的象征。

它——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没有从正面以极为强烈和愤怒的口吻去指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