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学生必知的重大历史事件
892400000004

第4章 春秋争霸

第 4章 春秋争霸

春秋,以鲁史《春秋》而得名。这一时期,王权衰落,“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力量不断加强。为争夺领土、财物、扩大政治影响,各国之间

互相攻伐,战争频繁,“春秋无义战”,这话是极有道理的。争霸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曲。

尊王攘夷 霸业无敌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真正的霸主,他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帜,在国内致力于生产、军

事的改革,国力逐渐强盛以致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功绩确是为人所称颂的。

春秋前期,

中原以齐国为最强。齐襄公灭纪国,伐鲁、卫时被他的两个大夫袭杀了。以后,他们拥立

齐襄公叔父的儿子公孙元知为君,不久公孙元知被杀。争夺王位这时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

最后公孙白获得王位,称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就发兵攻打护送与其争夺王位的公子纠的鲁国军队,鲁军被击败。齐军乘胜

追击,逼鲁国杀死了公子纠,并得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俘虏,此人就是管仲。

提到齐桓公的霸业,就不能不讲管仲。

管仲在齐国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齐国国力的发展。他“作内政而寄军令

。”他按人口数目抽调兵源,并按地区实行管理,实行类似于后来的保甲制度的军兵制度,

士兵团结,作战勇敢,易于识辨,也有利于兵源的补充。这样,齐国的军事力量就加强了。

财政上,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按土地的好坏来征收赋税,这样赋税的征收比较合理,易

为百姓接受。根据齐国的地理条件,积极提倡捕鱼煮盐,发展冶铁业。

在内政上,实行“叁国伍鄙”,他对全国进行了行政区划。各级都设行政长官管理,每年都

要实行考核。这种制度强化了对国家的控制,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管仲的改革奠定了齐国对外争霸的基础。齐桓公即位后第2年,就派大军攻鲁,未成功后,

齐又联合宋伐鲁,鲁军在乘丘大败宋师。在公元前681年,齐又联合宋、陈、蔡等国,平

了宋的内乱,灭了不听话的遂国,这样一来,鲁国被压服了。鲁国归服以后,宋国又背叛了

齐国。齐桓公便联合陈国和曹国并假借周王室命令,讨伐宋国,宋被征服。经过一系列征战

,齐奠定了它的霸主的基础。

几经征伐后,公元前667年,齐鲁等再次在幽地结盟,周天子正式任命桓公为诸侯之长,命

他伐卫,因为卫在王室之乱中支持王子颓。卫贿赂齐,齐也就草草地收场了。

当齐桓公霸业刚成立时,南方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灭掉了申、息等小国,征服蔡国,并

北上伐郑。齐桓公率领齐、宋、陈等八国军队,首先灭了蔡国,接着八国军队进抵楚边境。

楚成

王是个很灵活的人,经过长期相持后,楚王派大夫屈完到八国军营中,八国军队就退到召陵

,屈完与诸侯结盟。

召陵之盟表明齐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但同时也可看出楚的力量不容小视。八军压境而不敢

轻易与之交战。楚在春秋时期一直是一个强大的力量,不过召陵之盟使它北进的锋芒受挫。

周王室这时也出现了不安,太子郑怕王叔带作乱,就向齐桓公乞援,齐桓公邀合诸侯在洮地

结盟,奉太子郑即位,是为周襄王。

安定周王室后过了一年,即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邀集鲁、宋等国在葵丘集会后又再次与诸

在葵丘结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齐桓公宣布了一系列结盟规定和周王禁

令,这次盟会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主事业达到顶峰。

齐桓公在“尊王”上作出了很大政绩,在“攘夷”上也表现不凡。他先后率军打败了山戎、

狄人等少数民族对盟国的进攻。齐桓公的霸主业绩在于使周王天子虚位保持达百年之久,

避免了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践踏。孔子说:“没有齐桓公、管仲,我们都要披散头发

,衣襟向左开,成为蛮族统治下的人民了。”可见,在保护中原地区免受北方少数民族践踏

这一方面,齐桓公的确是有巨大功绩的。

践士之盟 中原霸主

齐宋之后,晋国开始崛起,然而晋文公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经过很长时间,晋文公才登

上帝位,那时他已60多岁了。

当齐桓公称霸黄河下游的时候,晋与秦都逐渐强大起来,晋文公刚执政时,周王室内部出了

乱子,周襄王弟王子带勾结狄人进攻周王室,周襄王到郑地避难,向晋秦乞援,晋文公辞谢

了秦师,率晋军平定了内乱,诛杀王子带,赢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并取得周王赐给的樊、温、

原、攒四地。

晋文公在整顿完国内以后,就积极向外发展。和楚发生了冲突。

公元前634年4月,楚孤军深入,晋军士气激昂,晋赢得了战略上优势。同时齐、秦也派兵相

助。双方在城濮决战。战争一开始,晋胥臣在战马上蒙了虎皮,向楚军中陈、蔡部队冲杀过

去,陈、蔡两国战斗力很弱,马上就败亡了。这样,胥臣率领的下军首先取得了对楚右师的

胜利。晋让前军中两队士兵假装败退,让士兵在车后拖上树枝扬起尘土,诱使楚军追击,楚

军果然中计,追击晋军。晋军以中军公族横击。率上军夹攻楚将子西的左军,楚左军遂被击

败。

城濮之战,晋军大获全胜。

晋文公在践士修了王宫。这时,郑也来和晋结盟。晋文公又不失时机地向周王献上战利品,

周王本来对晋文公就很感激,于是策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践士之盟标志着晋文公的霸主地

位正式确立。

晋文公、晋襄公时期,晋国霸业不衰,势力是很强大的,楚一直不敢与晋争锋。晋襄公死后

,大权旁落晋大臣赵盾之手。赵盾为了树立自己的势力,在贵族中展开了兼并斗争,晋国对

外就放松了它的争霸活动,这对于楚的崛起是十分有利的。

楚庄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又注意发展生产,这样,楚国

力日盛。

从公元前608年开始,楚先后攻伐了一些小国,一直领军到黄河流域。

本来楚庄王只想饮马黄河就回去,听到晋军来救郑,就准备退回去。谋臣伍参建议道:“晋

内部不谐,苟林父没有威望,晋军必败。”楚王听从了伍参的意见,进军到管地。

晋军过河后,郑人皇戌到晋军中游说,说楚军已疲,并表示郑可以助晋,这时晋将领未能对

是否同楚作战达成统一意见。

庄王这时派人到晋军来谈判议和,晋军答应并订下了结盟的日期。

晋将魏錡和赵旃想做高官不成,就想让晋军失败,他们假借议和到楚营却要求开战

,晋军中

只有士会的军队作了应变措施,苟林父担心赵旃和魏錡挑战会受到损

失,就带领部分

兵车去接应,楚将潘觉看到晋军车尘,派人报告楚大营:“晋军来了。”楚军担心庄王有失

,遂全军进攻,于是两军相遇,苟林父出于意外不知所措。下达了撤退命令:“先渡过河的

有赏。”晋军为了渡河,乱成一团,自相残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錡之战,由于晋军诸将各自为政,不服调度,晋军为楚所败而

狼狈逃回

。公元前594年,楚围宋达9个月之久,宋向晋求援,晋不敢出兵。这时,宋、郑都不得不臣

服于楚,庄王成为中原的霸主。

攻伐兵戈 惟余七国

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是春秋时期霸业十分强盛的霸主。此外,还有一些建立霸业的君主

。春秋初期,郑庄公东征西讨,堪称“小霸”,是争霸的先声。宋襄公和秦穆公也有建立霸

业的事迹。不过宋襄公的霸业昙花一现。而秦穆公由于强大的晋国横亘在秦国东方,他只能

向西开拓,“益国十二,遂霸西戎。”此外,在东南大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曾建立过霸

业,先是吴王夫差战败越王勾践,北上中原,夺得霸主位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赵

甲,终可吞吴,也登上了霸主宝座。

春秋时期,大国互相攻伐,争夺霸权,以期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小国不堪忍受,只好

向晋楚双方纳贡,不过春秋后期,晋、楚力量均衡,争伐的确比以前减少了。

春秋时的争霸斗争,为战国时的战乱攻伐打下了基础,战国争战是春秋争霸的天然延续,特

是随着各霸主的兼并战争,各大国、小国被重新分化组合,最后惟余七国,这一结果奠定了

战国时期最基本战略格局,使最后秦的统一过程大为减化,有利于一个崭新历史时代的到来

春秋时期,各国相互攻伐,同时还加速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