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892500000051

第51章 开辟大清盛世的封建皇帝康熙

第50章 开辟大清盛世的封建皇帝康熙

康熙(1654~1722),即爱新觉罗?玄烨,世祖第三子,1661年至1772年在位。康熙帝是

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君主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时间长达61年。他

学识广博、勤奋治国,为清朝初期出现“盛世”局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执掌皇权智擒鳌拜

康熙生于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春,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个儿子,名玄烨。公元

1661年春,清世祖去世,由玄烨承袭清帝国的皇位。次年改年号为“康熙”,当时康熙帝才

年仅9岁。

由于年纪较小,世祖临终时,遗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鳖拜为辅政大臣。

鳌拜很快就独揽了辅政的大权,凌驾于其他三位辅臣之上。

鳌拜掌权后,不顾康熙帝禁止继续“圈地”的旨意,仍旧仗势圈换好地。这不仅使大批农

牧民失去了土地,严重破坏了生产的发展,而且也致使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更趋激化。

1667年(康熙六年),年满14岁的康熙帝开始亲政。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见此认为辅政之

责已终,便要求辞去辅政大臣职务,将权力悉归康熙帝。鳖拜不愿仿效交权,还给苏罗织罪

名,这件事对康熙帝震动很大,为了制

止鳌拜继续专权,康熙帝暗下决心要除掉这个祸患。

1669年(康熙八年)5月,康熙帝与亲信大臣索额图等人定下计谋,召见鳌拜进宫议事

。当鳌拜刚一入宫,就被侍卫打翻在地,捆绑起来。接着又迅速将鳌拜的心腹党羽一网打尽

。嗣后康熙帝命大臣调查鳌拜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等罪行。最后被判革职永禁。

康熙帝智擒鳌拜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这以后,他宣布永停圈地,为冤死的苏克

萨哈昭雪,举办“经筵”讲座,颁布“圣谕十六条”,改内三院为内阁。并不断削弱诸王旗

的势力,使曾左右军国大事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1677年(康熙十六年)始设南书屋

以抑制内阁权限,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平定三藩统一台湾

“三藩”是指廓清残明之后,被清庭册封的镇守云贵地区的平西王吴三桂,留镇广东的

平南王尚可喜和留镇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1673年,尚可喜因年事已高,奏请回辽东养老。康熙抓住时机,未同意尚可喜之子尚之

信留镇广东,并决定撤藩。撤藩的消息很快传到云南和福建。

吴三桂摸清了清廷撤藩的真正意图,遂于1673年11月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

杀死清朝派驻云南的重要官员,率先发动叛乱。1674年3月,耿精忠于福州起兵叛乱与吴呼

应。1676年2月,尚之信也在广东响应叛乱。再加上湖南巡抚卢震、四川总兵吴之茂、广西

将军孙延龄、襄阳总兵杨来嘉、陕西提督王辅臣等相继加盟。战火于顷刻间几乎燃遍了半个

中国。

吴三桂叛乱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康熙决心武力

平叛。康熙决定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免除他的爵位,处决吴留在京师的长子和孙子,以示

没有调和的余地。同时,停撤平南、靖南二藩,以孤立吴三桂。在具体用兵方面康熙帝表现

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

当战事进行到1676年年底时,康熙帝粉碎了吴三桂的湖南防线,并取得了耿精忠、尚之

信相继降清的一系列军事胜利。吴三桂陷入四面楚歌之中。1678年7月,穷途没路的吴三桂

孤注一掷,在湖南衡州(今衡阳市)称帝。当时清军已进驻永兴、郴州,形成夹击之势。吴

三桂惊吓不安,两个月后暴病死去。

1681年昆明失陷,吴三桂之子吴世自杀。至此,历时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

终告平定。

平定三藩后,统一台湾便自然而然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之首。

1681年三藩荡平,康熙帝再命施琅制定收复台湾的进攻计划。当年,郑经病故,其子郑克爽继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夏历六月十六日,施琅率领战船300艘和精于水战的士兵2万多

人,从福州出发,兵锋直指台湾的门户——澎湖。只一周时间就占领了澎湖列岛。台湾的门

户被打开。郑克爽见大势已去,决定归顺

清朝。清军在施琅的率领下,于同年夏历八月份顺利进驻台湾。

统一台湾后,康熙帝拟定了对郑氏政权实行宽大政策的诏令,对郑克爽、列国轩等人给

予封官进爵。同时,为了加强对台湾、澎湖等岛屿的管理,于统一台湾的第二年,正式在台

湾设立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

康熙帝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对于加强我国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

提高军

事防卫力量,巩固我国东南海疆,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也为清末台湾抗日、抗德的胜利,

奠定了基础。

驱逐沙俄征剿西疆

削平三藩,稳定了国内局势。统一台湾后,东南海疆防卫力量得到了加强。此后,康熙

帝将视野转到了抗击外部侵扰,巩固主权疆域问题之上。

1650年,沙俄殖民军,侵入黑龙江流域,占据了达斡尔头人阿巴西的驻地雅克萨,构筑

堡垒,建立进一步侵略我国的军事基地。与此同时,还在我国蒙古族茂明部驻地尼布楚建筑

营垒。

康熙帝认为,要使东北边疆得以安宁,必须选择时机,在军事上主动出击,根除隐患。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康熙帝下达了进攻雅克萨城的旨谕。六月二十五日,

清军取得了第一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1686年正月,沙俄侵略者再次潜入雅克萨城。康

熙帝闻报随即命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再次统兵进军雅克萨城。从同年七月至十月清军与沙俄

侵略者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激烈战斗,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

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来解决两国边界的问题。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8月,尼布楚谈判开始。在我方作出重大让步(将尼布楚让与

沙俄)的前提下,双方终于在1689年9月6日正式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尼布楚条约》,规定

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毕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该条约以法律条文的形

式规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总之,通过两次雅克萨战役使中国收复了部分被沙俄侵占的领土,打击了沙俄对黑龙江

地区肆意染指的嚣张气焰,保障了东北边疆的安宁。

为了稳定西北边疆,击碎沙俄垂涎我国疆土的美梦,与此同时,康熙帝对噶尔丹叛国割据

势力采取针锋相对的原则,进行武力征剿。

1690年7月,康熙帝御驾亲征,率军由北京出发。8月,清军与噶尔丹叛军在乌兰布通(

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交战,叛军大败,噶尔丹于逃亡途中,向康熙帝修书乞降

但是噶尔丹并不甘心失败。1696年,他又统兵3万进占巴颜乌兰。当年二月,康熙帝再次

亲征。

5天后,叛军主力几乎被歼灭殆尽。噶之妻被杀,噶尔丹仅领数骑逃走。

第二次征讨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康熙帝于1697年第三次挥师亲征。此时的噶尔丹残部仅

有五六百人,在清军的重重包围之下,纷纷投降,噶尔丹也惊吓交加暴病死去。

平定噶尔丹叛乱后,噶之侄策妄阿拉布坦又在沙俄扶植下于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窜

入西藏发动叛乱。康熙帝立即派其第十四子允祯带兵前去平叛。1720年,清军击败叛军,进

入西藏,叛乱被平息。西南边疆也因此得到了巩固。

雄才大略开创盛世

康熙初年,许多地方仍然呈现“人逃田荒”、“所在萧条”的经济几近崩溃状态。为了

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康熙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

1669年,康熙帝指示户部停止将明朝废藩的荒熟田地“酌量变价”,而“将现在未变价

田地交与该督抚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更名田政策。

奖掖垦荒是康熙帝恢复发展农业经济的又一重要措施。

1716年,康熙帝在广东和四川试行“摊

丁入亩”政策,以拥有土地的多少来进行征税,取得成功,并在全国推行。

于1677年康熙帝任命治水专家靳辅为河道总督,疏浚黄河入海口。

修筑京郊河堤,疏浚浑河,

康熙帝亲自督修整治这条河,这一工程持续了多年,1701年方告竣工,皇帝赐名为“

永定河”。

在康熙帝执政期间,提出了“恤商”和“利商便民”的口号。

1684年,清庭国内统治已趋稳固。康熙帝力排众议,一改清初“寸板不许下海”的政策

,宣布废止禁海令,实行对外贸易的开放政策。这一政策颁发后,我国的海外贸易得到了迅

速发展。

康熙帝深知官吏腐败,于国于民为害最深,官吏渎职,结党营私,朋比是非往往是造成

政治混乱的根源。对此,康熙帝经常告诫臣下,并重申不分官职大小,均要时时检查,一旦

发现问题,决不说说了事,而予认真处理。

正是由于康熙帝采取了一系列严峻措施,所以在三藩之乱以后,清廷的官场风气是比较

端正的。

康熙帝平素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精心考察民隐,省悟自身。

康熙帝几乎每年都出京巡查,东南西北,塞外江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看看人民的生活

,考查吏治的

优劣,检查河工的质量是他巡查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他这种朴素求实的治国之道倍受后世所

推崇。

康熙帝是清代帝王中受过系统儒家经典教育的第一人。作为满族出身的封建帝王,

他非常崇拜孔子、孟子,推崇程朱理学。他

还组织人力,广收各种汉文典籍,编辑了继《永乐大典》之后的又一部百科全书——《古今

图书集成》,并鼓励一批学者从事古籍注释等方面的工作。康熙大力提倡汉族封建文化,还

生动地表现在他举行“博学鸿词”考试收揽人才这件事上。1678年3月,通过考试,康熙帝

在143名应试者中,录取了50人。其中的朱彝尊、潘耒、施润章、吴任臣、毛奇龄、尤侗等

人,后来都成了清代有名的学者,对清朝前期的文化发展做出过不同的贡献。

康熙帝还擅长骑术,精

通武艺,会使用多种兵器。同时,他还熟读了《孙子兵法》等古代军事著作,精通军事学。

康熙推崇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够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视而不见,或因其“诡异”而

排斥。他还在文学、天文、数学、地理、医学、音乐艺术等方面无不研究。学问的深博,远

非当时一般的学士所能企及。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69岁的康熙帝因病去世,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

康熙帝是一位具雄才大略,而又孜孜于学、悉心求治的封建帝王。他一生勤奋治国,在

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建树。对于清初出现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和中国

历史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