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892500000068

第68章 世界文学泰斗托尔斯泰

第67章 世界文学泰斗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矗立在19世纪文学高峰上的巨人。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三大部”——《战争

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在全世界范围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列宁称托尔斯

泰为天才的作家,“这位作家用他自己一系列的最优秀的作品,使自己进入全世界伟大作家

的行列。”托尔斯泰的作品“属于全世界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他的创造“使全人类的艺

术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

散漫的贵族“奇怪”的天才

1828年8月28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在俄罗斯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诞生

列夫?托尔斯泰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军人。托尔斯泰两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

9岁时,父亲又去世了。后来,他与兄弟姐妹们被送到

喀山——姑妈佩拉格雅·?伊利尼奇娜·龙什科娃那里。

列夫·托尔斯泰在喀山住了6年多时间,这是他的少年和青年时期,也是他性格形成,选择

生活道路的时期。

中学时代的托尔斯泰准备投考喀山大学;但由于偏科,入学考试落榜了。1844年9月他作为

“自费生”进入喀山大学哲学系东方专业,学习阿拉伯—土耳其文学,后

来又转入法律系学习。托尔斯泰后来的大学课程同样引不起他浓厚的兴趣。大部分时间托尔

斯泰都用来自修哲学,编写《生活准则》,工整地把它们载入日记。托尔斯泰十二岁起开始

写日记,一直到死没有中辍。托尔斯泰的日记是他的全部自觉生活和他的创作的真正的编年

史。到第三学年期末,托

尔斯泰终于确信,当时大学里的“制度”只能妨碍独立的创造性工作,他决定离开。1847年

底,在取得大学办公室的证明之后,自费生托尔斯泰立即离开了喀山,回到了雅斯纳雅?波

良纳。

1848年秋天,托尔斯泰离家去莫斯科,后来又出所有人意料的选择了彼得堡

的生活方式。托尔斯泰考中了彼得堡大学候补博士学位。

1851年5月底,列夫?托尔斯泰跟随现役炮兵军官的哥哥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来到炮兵部

队驻地。在高加索,托尔斯泰开始了他的军队生活。他参加过俄罗斯军队的许多次战斗。18

65年托尔斯泰被晋升为中尉,并从现役部队转入彼得堡信号弹

工厂。托尔斯泰拥有了大量闲暇时间,他开始埋头写作。

优秀的教师多产的作家

1857年托尔斯泰完成

了他第一次出国旅行。他游历了法兰西、意大利、瑞士和德意志,对这些国家的生活感到极

大的兴趣,就近地了解了它们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1859年托尔斯泰在雅斯纳雅?波良纳为农家孩子开办了一所学校。1860年他又第二次出国旅

行,称这次旅行为“游历欧洲的学校”。这一回托尔斯泰访问了德意志、瑞士、英吉利和比

利时。后来他写了11篇文章,文章中指出沙皇俄国以及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所推行的国民教

育体系的谬误,同时又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托尔斯泰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校工

作之中,不遗余力地筹备出版教育杂志《雅斯纳维?波良纳》。

托尔斯泰的日记对于他来说是文学的启蒙学校、创作的作坊和实验室。为数几十本的日记,

内容包括对“活生生的典型”的简要描述,大量模特儿的素描,大量人物和事件的速写以及

大量性格特征和艺术细节的描述。

从1851年到1857年托尔斯泰撰写完成了《人生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刊载了托尔斯泰反映高加索战争的两篇小说《袭击》和《砍伐森林》

和托尔斯泰关于塞瓦斯托波尔的三部曲——描写1853年至1855年克里木战争中城市保卫战的

短篇小说。

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最初10年正好是农奴制存在的最后10年。这一状态不能不对青年托尔斯

泰的创作活动有所影响。《一个地主的早晨》这篇小说响彻着取消农奴制的呐喊声;中篇小

说《波利库什卡》更加深入地触及到农奴的灵魂。

1863年10月,托尔斯泰开始创作一篇描写1810年至1820年这一段时期的长篇小说。这就是托

尔斯泰付出整整七年创造性的劳动而完成的《战争与和平》,这部他同时代最优秀的作品。

使《战争与和平》的读者感到惊奇的是这部著作对历史实践的巨大概括(情节跨度为十五年

多的时间),人物的众多(近六百个)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力量。

1870年3月,托尔斯泰开始构思创作他的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托马斯?曼把《安娜

?卡列尼娜》称

做“全部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社会小说”。

1838年《阅读丛书》杂志上出现了一篇题名为《高加索俘虏》的中篇小说,这是托尔斯泰为

《识字课本》写的,课本于1872年问世。托尔斯泰不仅是语言艺术的巨匠,也是一个优秀

的教育家。“我希望教育为人民服务”。他用自己全部力量努力实现这一点。托尔斯泰的《

识字课本》是一本供好几代俄国孩子学文化用的教科书。托尔斯泰的《识字课本》,其中包

括《高加索俘虏》和他的其他优秀短篇小说,今天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课

本。

腐朽的揭露者苦难的代言人

托尔斯泰在1881年发表的《忏悔录》中,坚定地表示要转到被压迫民众方面来,“创造生活

并赋予生活以意义的质朴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成了托尔斯泰的理想。

80年代初,托尔斯泰及全家由雅斯纳雅?波良纳迁到莫斯科居住。托尔斯泰不仅根据众多的

来访者谈话去熟悉莫斯科。1882年他还参加了莫斯科的平民调查。他把对城市生活的感受,

发表在《莫斯科调查》一文中,并发表了《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办?》,表述了自己对生活的

新观点。

90年代初期,托尔斯泰发表了几篇谈论饥饿的著名文章。作家报导了俄罗斯中部一些省份的

骇人听闻的灾难,尖锐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对饥民的命运漠不关心。托尔斯泰的论文《我们时

代的奴隶制》,呼吁书《致沙皇及其臣属》,关于日俄战争的文章《慎重考虑吧!》以及其

他政治著作,都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俄国第一次革命遭到失败以后,沙皇的走狗们开始迫害和处决革命党人。对此,托尔斯泰向

全世界提出了他的强烈抗议。1908年

他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我再不能沉默了!》要求停止迫害和处决革命者。

俄国的现实及其中存在着的日趋尖锐的阶级、政治、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矛盾,促使托尔斯

泰展开了他的长篇小说《复活》的艺术思想构思。作家敏锐地感到了革命的逼近。托尔斯泰

成了俄罗斯宗法制度下的农民阶级思想、意愿和希望的公开而言行忠实的代言人。正是这

一时期,他创作了自己最好的戏剧作品——剧本《黑暗势力》、《教育的果实》、《活尸》

和中篇小说《伊万?伊利伊奇之死》、《霍尔斯托梅尔》、《克莱采奏鸣曲》。这些作品预

示了一种“更加严峻的现实主义”。

1893年他拟就了一份《对政府的起诉书》,反对沙皇专制和教会,揭露了他们欺骗和压迫人

民的种种方式,这成了构成《复活》的艺术画面的基础。

1905年革命刚一开始,托尔斯泰希望它是和平的,不流血的,呼吁寻找建立在“博爱”和“

新的”宗教基础上的和解与妥协。他写了《致俄国公众、政府、革命者和人民》及《关于俄

国革命意义》等论文来向社会阐述他的上述思想。俄国的进步人士坚决谴责了托尔斯泰的这

些行为。

天才的巨匠人民的朋友

90年代中期托尔斯泰开始写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这部中篇断断续续一直写到1904

年12月。托尔斯泰写作《哈泽——穆拉特》不仅依靠个人关于高加索战争的回忆,他还研

究了大量有关这场战争的书籍,研究了同时代人的回忆录和书信。他还继续寻找那些和哈泽

——穆拉特有亲身接触的人。1902年秋天,《哈泽——穆拉特》已十易其稿,但作者对它还

是不满意,以后几年里还在不断对它进行加工修改。

象托尔斯泰许多其他作品一样,《哈泽——穆拉特》一问世就被沙皇检查机关歪曲得面目全

非。和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关系密切的是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箅会之后》和《为

什么》。这两篇短篇小说,也象《哈泽——穆拉特》一样,描写的是尼古拉一世时代的一些

事件,反映出作者对专横残暴的沙皇政权的仇恨,揭示了尼古拉制度的本质。这两篇作品向

全世界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表达了自己的同情。

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几年是过得非常艰难的。1901年—1902年他长期患着重病。医生们为他

的生命担忧。托尔斯泰不得不前往克里米亚,在那里度过半年多的时间。俄国所有正直的进

步人士都关注着他的健康。

1910年11月7日托尔斯泰病逝。

托尔斯泰的死讯象闪电一般传遍世界各个国家,象惊雷一般震动了所有进步的正直的人们。

在他逝世的当天,火车载着他的遗体,缓慢地从阿斯塔波瓦朝他的家乡行驶。沿途每个车站

都挤满了人群,向他表示最后的敬意。

站在最前列的是雅斯纳雅?波良纳的农民,他们高举着白色亚麻布的横幅,

上面写着:“列夫?尼古拉维奇,您的好处将永远铭记在我们成为孤儿的农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