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十五章第16节 金玉良言166生活精致离不开品位
单是为了名副其实,人也需要有极大的美德才华,就像宝石一样,宝石
如果不需要用衬箔来衬托的话,也就必须本身具有极大的价值。
——培根
美国总统林肯的一位朋友,一次向林肯推荐一个人做阁员,林肯却没有用他。朋友问原因,
林肯回答:“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不理解,说:“这是不是太严厉了?他不能为自
己天生的面孔负责呀!”林肯说:“不,一个人到一定年龄就该对自己的脸孔负责。”林肯
的意思是说,人的脸孔固然是天生的,但表情、神态却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在气质。“精于一
艺或是完成某种事业之士,他们的容貌自然具有凡庸之士所没有的某种气质与风格。”而要
具有这种气质、风格或品位,就要注意在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学习的同时,从日常生活中的
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仪态大方,服装整洁,说话文明,趣味高尚。
德国作家施瓦布说:“一个人的品格,犹如一朵花的芳香。”我们要细心地呵护和培养自己
高雅的品味,让它散发出愉快的芬芳。而这绝不是穿金戴银,啜几口上好咖啡,或开一辆大
奔,出入几趟五星级酒店就能变得“品味”十足的。一位智者说过:“人格无法在市场上买
到,必须孜孜不倦地塑造。”一个人品味的形成,如同吃中药,是慢慢调理出来的。我们看
古今中外那些有着高尚人格和不俗品味的人,都是十分注意这一“塑造”和“调理”功夫的
。
有品位的人一定有优美的风度,但是,风度的优美没有固定的模式。
各种各样的风度,有各种各样的优美。有的热情;有的文静;有的果断;有的谨慎;有的敏
捷;有的庄重;有的温文尔雅;有的秀丽端庄;有的脉脉含情;有的含蕴深沉。
一身名牌并不是品位,品位蕴含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精致中,而生活中的精致无处不在。
读大学的时候,朋友的寝室里有一个从遥远的山区来的青年小辉。据说,他要是回一次家,
得先坐火车,再坐汽车,之后是马车,之后是背包步行……他的家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僻远。
彼此都很熟了以后,他给我们讲他母亲的故事。透过他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窘环境
中生活着的瘦削美丽的母亲。她经常说的话是:生活可以简陋,却不可以粗糙。她给孩子做
白衬衫白边儿鞋,让穿着粗布衣服的孩子们在艰辛中明白什么是整洁有序。他说,母亲的言
行让他和他的手足们知道,粗劣的土地上一样可以长出美丽的花。受母亲这种思想的影响,
他的生活虽贫穷但很精致。
朋友说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养育他成人的窑洞里,会走出那么多有出息的孩子。
和小辉同一寝室的那位朋友,是在富裕家庭里长大的,他的父母生了5个孩子,只有他一个
男孩。他来上大学,他的母亲一下子给他买了10套衣服,可是,没有一件给他穿出点儿模样
来。他总是随随便便地一扔,想穿了就皱巴巴地套上,头发总是在早晨起来变得“张牙舞爪
”,怎么梳都梳不顺。一切都乱了套是他最习惯说的一句话。他总也弄不明白,住对床的室
友,怎么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他的床上,横看竖看都是乱,而对面那张床,洗得
发白的床单总是铺得整整齐齐。
这种点点滴滴生活中的精致,溶入到一个人的血液、生命、言行中,就形成高洁的品位,就
显出非凡的教养,就透出摄人的高贵。这种精致的生活只在于我们的小心和习惯,而不在于
环境的优劣。这种精致的生活越是出自粗劣的环境,它所培养出的一个人的天生风骨就越震
慑人,这个人也更是有了脱离粗劣环境的力量。因为一切都表明:他虽出身这样的环境,可
他超越了这个环境,这个环境已配不上他了,他已属于更好的环境,他的一切已显示他该拥
有更好的一切。
生活的精致无处不在。整洁的书桌,干净的床铺,无不显出一个人生活的品位。闲来学学钢
琴绘画,陶冶身心的同时也显出我们生活的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