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8种成功心态
893200000012

第12章 心态归零

第二章 心态二 心态归零 学无止境——归零心

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

——切斯特菲尔德

第二章第1节 心态归零

1初涉工作需要归零

许多刚参加工作的人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好高骛远,忽视做“打水扫地”这样的零碎

工作,认为是“大材小用”,老想做大事,结果是眼高手低、常常碰壁。

实际上,人的特长应当成为适应环境的“催化剂”,而不该成为挑剔工作的“资本”。刘先

生从

一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一家银行。他学电脑,会编程序,可谓是“玩”计算机的一把好

手。不料,他被“发配”到银行下属的一个支行,做柜台出纳。这下他有些“懵”了。整天

与客户打交道,一笔又一笔的收进付出,让他感到十分枯燥。实际上,单位领导知道刘是学

电脑的,也想让他担负起一个支行的电脑管理的工作,之所以安排他“下基层”做出纳、

会计,目的是为了让他熟悉业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随着一些先进科技成果的运用,人们的工作效率普遍提高,人才市场供大于求,许多人都

难以找到真正与自己所

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对于初涉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新的,都需要熟悉。

要记住一个道理:做好一份工作,需要了解比该工作广泛得多的知识。

许多人盲目自信,高估自己,强调“发挥特长”。但如果不顾眼前的现实,绝对地强调

发挥特长,则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其实,要求“发挥特长”,是可以理解的,找一份自己

熟悉的、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干起来会得心应手。

小马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广告公司去就职,报到的那一天,他对经理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要求

专业对口,而且要“充分注

意到我的特长”。这位在大学美术系因为专业成绩不错而大受青睐的人,很坦率地要求让他

到广告设计部门,以为这才能发挥他的优势。可是,公司经理首先让他到业务部门实习,

过了试用期后再决定。

小马听后觉得不开心,认为这样做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到了业务部门既不安心工作,又不

虚心学习,结果给人留下了“工作态度差,能力欠缺”的印象。

按照常理,分配工作岗位应与职员的特长相符合。但这个特长只是个人所“认可”的,有时

候并不是单位所立即需要的,因为每个单位都有个结构完整、最佳组合的问题。个人特长,

只有让单位了解,并作为构成整体的一部分时,才能成为人才发展的方向。

应该是特长服从需要,而不是需要迁就特长。

如果你也碰上了“用非所学”的情况,或不能发挥自己所谓特长的问题,最好的处理办法

就是

“舍弃”你的专业,“掩埋”你的特长,把自己归零,重新开始,边学边做。不求“一步到

位”,但求“步步到位”,并且要有从底层做起的思想准备。正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要

极有

耐心地从砌一块砖、一堵墙做起。一心想速成为一名“建筑师”是不现实的,只有在砌墙加

瓦中才能学到真本领,逐步锻炼自己具备“未来建筑师”的素质。

同时,也要有安心工作的良好心态。对眼前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视之为理想岗位的

“阶梯”。学会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别人真正认识到你是一个有素质的人

就像刚刚学会挪步的孩子,几乎所有的初涉工作岗位的人在“菜鸟”阶段,都曾闹过不少笑

话,甚至惹上麻烦。根据心理专家研究,刚出校门踏入工作领域的大、中专毕业生,或多

或少都曾有过一些适应不良的症状。即使给他们一份专业对口或能发挥特长的工作,还是

会出现这类情况。

很多人都感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与自己想像中的差之甚远。因为许多人的想像往往呈理想

化状态,从美好的愿望出发做了一系列美好的假设。但是现实往往不能使人如愿。

因为多一次经验就等于多一次学习,重要的是先学会把自己归零,这样才有可能成长。

所以,很多有经验的人指出,面对这些不适应,你最好先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千万不

要动气或者感到心灰意冷。

2有经验依然需要归零

对于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也需要将心态归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给自己“

充电”,这样才能使自己有所发展。有人说:不断学习,是迈向成功的惟一诀窍。

货币会贬值,知识也会落伍。如果你年过40,你也许已经察觉到,你最先走下坡路的可能

不是你的双腿,而是你的知识结构。

世事难料,沧海桑田,惟一不变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

和淘汰的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像,过去所学的知识、技能难以完全使你胜任目前的工作,所

以如果原地踏步,不学习新知识,将很容易被这个社会“淘汰出局”。

政府精简机构,企业购并、裁员、下岗等已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中耳熟能详的字眼了。在美

国,短短一、二年之间,国内就有五十多万种文字和技术性的工作不见了,因为这类工作已

经是由机器来完成,而不是通过人工。

在中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政府机构也在精简,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你最好给自己打

个分,静下心来,仔细对自己的价值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估。

前几年的许多岗位都有“铁饭碗”的称谓,但是,现在大概没有人相信所谓的铁饭碗了。

因为你以前的

铁饭碗是制度保证的结果,是通过一种超经济的力量、超越市场的手段所赋予你的。随着改

革开放的进行,随着体制的变革和转轨,这种特权,你已不再拥有了。可以说,你以前的铁

饭碗是他人送给你的,现在人家把它端走了,以后的生活就要完全靠你自己,不会再有永不

下岗的好事了。

没有了铁饭碗,是否意味着你要挨饿呢?关键在于你自己,别人在端走你的铁饭碗的同时,

也送给了你一个端“金”饭碗的机会,这就要你将心态归零,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创造再就

业的机会

3全脑性思考

未来学家认为知识经济强调的是“全脑性的思考”,即每个人必须具备整合、归纳、分类搜

资料,分辨事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位、制度不能再保证你的工作机会。美国未来专家里

察?克劳福说:“知识和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工作者要使自己成为有效率的人才,惟

一的方法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只要有兴趣的就去学,这样它就能够替你创造更高的收入,建立更美好的生活。知识是愈丰

富愈

好,而且每一种知识都是有用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派上用场。“书到用

时方恨少”,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在人生每一个阶

段,都需要不同的知识来助你一臂之力。

一个人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环境而变,并且会越来越接近现实。刘朝君现已是一家电子公

司的副总裁。在他年轻的时候,曾梦想自己在科学技术上有所成就。30岁以后,他的兴趣

渐渐转移到“如何做领导人”。如今他是所在公司的副总裁,成了一名专业经理人,至于那

年轻时的科技梦,已经不能适应他的实际情况了。

刘朝君是专攻半导

体专业的,35岁以前,他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专业技术的学习上,在这个阶段,他在公

司内部不停地换工作,至少换了3个部门,目的在于让自己去熟悉各个领域,打好根基。为

了使自己的职业生涯维持长?茫龆ò炎约旱陌糜胨Ы岷掀鹄础?

35岁以后,他决心把自己培养成为管理人才,于是就把学习重点放在如何协调、激励员工等

管理技巧上来。到了45岁,他坐到更高的管理位置,再一次面临知识更新的问题,他感觉到

己需要

关心的层面更大了,需要更开阔的眼光和思路,不但要能预测市场的走向,而且还要能把握

市场变化的规律,以实现更大的发展。

这时,他制定了一系列学习计划,并对自己说:“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那些小细节上,而

是要培养自己具有大方向

的眼光。”并给自己定下原则:至少要能看到未来的5年。他这种“未卜先知”的素质从何

而来?答案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知识愈丰富的人,通常也愈具有思考的能力。书本虽

然不会直接告诉你“市场在哪里”,但是,它至少会教你以一种合理的方法去寻找“市场”

刘朝君认为,既然身为公司的决策人,就应该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将心态归零。他仍然觉

得有许多知识值得学习,他描述道:“每一天都有新的认识,而且这是学无止境的。”

至于从哪里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刘朝君认为:除向书本学习外,重要的还在于向有经验的

人学习和从实践中学习。

对于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刘朝君认为,一位良师由于具备特殊能力,能帮助你去看清事实,

认清自己的短处、长处及弱点,是给予你实际的、可贵的、积极的帮助的指导专家,他能帮

助你以新的方式、从新的角度看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你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充实

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