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经验全集
893300000095

第95章 不靠别人,才最可靠

第六章第18节 不靠别人,才最可靠

故事回放:

战国时,魏国大臣弥子瑕以无与伦比的谦恭和知书达理著称,并因此得到了国王的宠爱。一天,弥子瑕的母亲生病,情急之下,他伪称大王给予了特许令,便乘着国王的马车回家探望母亲。按当时魏国法律规定:不经国王同意,偷驾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断双足。

魏王知道了此事,不但没有怪罪他,还说:“弥子瑕多么孝顺啊!为了母亲,他宁愿犯断足之罪。”

又有一天,国王和他在果园里漫步,弥子瑕摘下一颗桃子,吃到一半,竟然把剩下的桃子给魏王吃。

魏王感叹道:“你的心中真的是时时都有我啊! 自己先尝尝桃子的味道好不好,才给我吃!” 朝臣们看到国王如此宠爱弥子瑕,都对他嫉妒不已。他们纷纷传言弥子瑕依仗国王的宠爱而目空一切,为非作歹。

国王在谗言中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重新审视弥子瑕以前的种种行为:“这家伙曾经假冒我的命令乘我的马车!甚至把他吃剩下的桃子给我!”从此,国王不再宠爱弥子瑕了。

深刻地懂得“别人不可靠,只有靠自己”的道理的,还有清朝的曾国藩。

曾国藩因为辅佐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成名,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曾国藩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毅勇侯,世袭罔替。这对曾国藩来说,真可谓功成名就。但是,富有心计的曾国藩此时并未感到春风得意,飘飘然。相反,他却感到十分惶恐,更加谨慎。他在这个时候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欣赏自己的成绩和名利,而是担心功高招忌,恐遭“狡兔死、走狗烹”的厄运。他想起了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身居权要的重臣,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身败名裂。

他写信给其弟曾国荃,嘱劝其将来遇有机缘,尽快抽身引退,方可“善始善终,免蹈大戾”。曾国藩叫他弟弟认真回忆一下湘军攻陷天京后是如何渡过一次次政治危机的。湘军进了天京城后,大肆洗劫城内金银财宝,其弟曾国荃抢的最多。左宗棠等人据此曾上奏弹劾曾国藩兄弟吞没财宝罪,清廷本想追查,但曾国藩很知趣,进城后,怕功高震主,树大招风,急办了三件事:一是盖贡院,当年就举行分试,提拔江南人士;二是建造南京旗兵营房,请北京的闲散旗兵南来驻防,并发给全饷;三是裁撤湘军4万人,以示自己并不是在谋取权势。这三件事一办,立即缓和了多方面矛盾,原来准备弹劾他的人都不上奏弹劾了,清廷也只好不再追究。

他又上折给清廷,说湘军成立和打仗的时间很长了,难免沾染上旧军队的恶习,且无昔日之生气,奏请将自己一手编练的湘军裁汰遣散。曾国藩想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某人无意拥军,不是个谋私利的野心家,是位忠于清廷的卫士。曾国藩的考虑是很周到的,他在奏折中虽然请求遣散湘军,但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却是只字不提。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必将有贪权恋栈之疑;如果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而回归故里,那么会产生多方面的猜疑,既有可能给清廷以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也有可能被许多湘军将领奉为领袖而招致清廷猜忌。

曾国藩的主动请求,正中统治者们的下怀,于是下令遣散了大部分湘军。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在对待曾国藩个人时,仍然委任他为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之职。这其实也正是曾国藩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聆听老经验:

除了自己,任何人都是不可靠的,尤其是统治者,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须知他们总是以自己的利益和喜怒为转移。不要以为自己立有功劳而就可以高枕无忧,须知自己的功劳很可能变成罪过。所以我们在平时与人交往的时候,切不可将自己的一切都交付给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应该独立自主,多为自己的将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