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处世艺术
893900000005

第5章 出门观天色,识人察颜色 (2)

第1章第3节出门观天色,识人察颜色 (2)

看做是愉快和友善,倒不如看做是一种缓和的方式。女子在微笑时,就等于在说:“请不要

对我无礼和粗暴。”这时,她们的笑多半不单单是表示欢乐,而更多的是基于这样的信念:

微笑最适合这种场合。大多数男子也确实感到这样的女子是值得尊重和富有魅力的。然而,

若是某个男子认为此时女子微笑包含有肯定的情感,进而想入非非,那十有八九只能是自作

多情罢了!

在公众场合,当你踩了别人的脚,你会立即对他笑一笑,这种笑既不是高兴,也不是蔑视,

而是表示歉意。在拥挤的餐厅,当你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时,你可能会对他一笑,意思是说

:“不好意思,别处没空位了,我只能坐在这里。”在电梯里,当你碰到别人时,便会立即

对他微笑,意思是说:“我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在公共汽车上,汽车紧急刹车,你撞

在另一位乘客身上,你也会对他一笑,意思是说:“我不是故意伤害你,请你谅解。”你本

来正在烦恼,然而当上级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也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对他一笑。从早到晚,我

们就是这样对上司笑,对同事笑,对孩子笑,对丈夫笑,对妻子笑,对亲戚朋友笑,对陌生

人也笑。然而,有许多笑却不是由衷的,这些笑包含了众多的虚伪和势利的成分。

有些笑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内心充满着仇恨,比如,当愤怒、哀伤、憎恨到达极点时,

反而显得笑容满面,笑的背后却隐藏着强烈的恨。夫妻吵架,当彼此的矛盾达到顶点时,那

种怒容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从容的微笑,态度也变得谦恭。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和好

,而是双方关系已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因为他们一直保持敌对的怒意,不为社会规范所

容许,经过审慎的自我判断后,只好强作笑颜。这样一来,双方的憎恶和怨恨不断加深,最

终导致夫妇关系破裂。

最能够使自己愉悦又能使对方舒心的笑,恐怕就是开怀大笑了。有的人以为开怀大笑的人一

定是胸襟开阔的人,事实上,开怀大笑的人本性却是孤独的。开怀大笑的人不但是在炫耀能

力,而且

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但此种夸示性行为,并不带太深的阴谋,也没有任何控制性。他们

的目

的不在于显示实力,或让对方就范,只是逞一时的威风,过过瘾而已。高声大笑其实只

是为了表现自我、填补内心的孤独罢了!

开怀大笑的人很单纯。因此,即使人们知道他的心地并不坏,但也无法信赖他,还有人觉得

这样的大笑带有空虚感。所以,从他豪放磊落的个性看,似乎是个领导之才,但实际上却没

有忠心跟随他的部下,只能是个孤独的人。

第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自古以来就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说。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的感情毫无保留地显示在

眼睛的表情上,在对方显示出信息后,我们可以从这些信息中读懂你所要交往的对方的人格

特征,知道他(她)是否是你值得交往的对象。

一般而言,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你所要交往的对象:

凡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方而不会将视线随便移开的女性,心里通常隐藏着什么秘密。

初次见面的时候,首先将视线朝左右瞄射者,表示他已经占据优势。

在说话时,将视线集中于对方身上,这无疑表示希望强调自己的存在,或者希望对方了解

自己。

有些人一旦被别人注视,会忽然将视线躲开,这些人大都怀有自卑感,或有相形见

绌的感受。

有些人只对异性看了一眼,就会故意把视线收回来,这表示他对异性的欲求很强。

虽然想看对方,但总是装出左顾右盼的样子,这不但表示对对方具有强烈的关怀,而且表

示他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思。

将视线落下来看着对方,表示他有意对对方保持自己的威严。

翻起眼皮仰视对方的人,无疑怀有尊敬或信赖对方的意思。

视线朝左右活动得很厉害,这表示他还在展开频繁的思考活动。

无法将视线集中于对方身上,很快地收回自己的视线的人,大多属于性格内向者。

尽量开阔视野,或者视线的方向变化得很快,这种人大体上都怀有某种不安和警戒

之心。

在谈话进行中,忽然将视线垂下,这表示他正陷入自己的思考境界里,即正从事周

密的思考活动。

视线不但活动得很激烈,而且很具规律性,这意味着他正在进行思考活动。

外在形象不占第一位

观察人的外貌仪表仅仅是察人识人众多标准之一。与人相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相处对象还

可以从语言、行为以及生活细节等多方面观察其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性格。在察人识人的过程

中,切记外貌不是评价一个人的惟一标准,更不可以貌取人,只可以貌察人。取人应是综合

各种标准观察之后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只用一种标准进行分析。

虽然大家都懂得不应该以貌取人的道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在对一个人做出评价的时候把外

表是否长得好看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判断一位陌生对象的时候更是如此。这种方

法是极不科学的,可是错在哪里呢?有人会说,错就错在外貌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这个

回答并没有错,但是,还是不够全面。人认识外部事物靠的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

脚乃至皮肤这些感觉器官,这些感官从外部对象上接受零散的、原始的信息,然后把它们送

到人的大脑——大脑相对于其他感官来说,首先是起着统领的作用,所有来自其他器官的信

材料都必须在经过大脑统觉的整合打包后,再送到思维中枢进行加工。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

,如果是严格按照这个程序形成的,多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是,以貌取人者的认识过程

并非如此。他们往往只动用眼睛这一个感官从对象身上接受信息,因此,在他们的大脑里,

认识对象的所有看法,都不过是建立在视觉基础之上的。从认识的生理过程来看,以貌取人

的最大错误,就在于用眼睛代替了其他所有感官。表象的认识是片面的。从人的长相来讲,

外表是否漂亮与心地是否善良、头脑是否聪明、知识是否渊博,并没有必然的一致性。所

以,即使眼睛能够提供所有感官材料,也不一定能从一个人的外在表现(长相、声音、气味

等)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所以,千万不能在结交朋友时只根据外貌取人。特别是对于女性,长相漂亮动人的女子,并

不一定就是温柔善良、

通情达理的人。相反,倒是那些长相一般甚至丑陋的女子,因为内心的压力,往往更加注重

内在知识和品德的修养。对于一个长期相处的朋友来说,外在形象不是第一位的,更重要的

是看她是否诚实、是否正直、是否善良。很多公司经理挑选秘书,常常只要求对方长得漂亮

,而不问其是否能够胜任此项工作。实际上,这种取人方法是动机不纯的。交朋友的时候,

如果你仅仅看对方长得如何,就表明你是一个气量狭窄的人。

总而言之,察人是取人的前提,察人识人不等于取人。观察和认识一个人,可以通过外貌仪

表来分析考察,但绝不可将其作为取人的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