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8种成功习惯
894300000004

第4章 设定合理目标 (1)

第1章第2节设定合理目标 (1)

设定目标的三大原则

美国劳工部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每100个美国人当中,97个人要依赖他们每个月的社会保

险金才能生存。只有3个人能在65岁时,可以获得经济

上某种程度的无忧无虑。这是不是表示

美国的梦想已经破灭了?这是不是表示通货膨胀已失去了控制?这是不是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

控制了美国的能源供应,因而引起世界性的经济不景气?

世界经济情况对美国的生活确实有影响。在经济萧条时期,美国人民的生活是很艰苦的。不

过,还有一些主观因素,一些成功人士认为它们与环境因素同等重要。

每100个从事高薪职业如律师、医生的美国人当中,只有5个人活到65

岁时,无需依赖社

会保险金。看了这项统计数字之后,你是否会大吃一惊呢?不管人们在他们最具生命力的年

龄中获得怎样的收入,只有如此少数的个人能达到可观的经济成就。

大多数人都幻想他们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他们浪费金钱、时间以及心力,从事所谓的“

除紧张情绪”的活动,而不是去从事“达成目标”的活动。大多数人每周辛勤工作,赚够了

钱,然后,在周末把它们全部花掉。

这些人希望命运之神把他们带到某个富裕又神秘的港口。他们盼望在未来的“某一天”退休

,在“某地”一个美丽的小岛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倘若问他们将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他

们回答说,一定会有“某种”方法的。

卡耐基说过:有了目标才会成功。目标是对于所期望实现梦想的真正决心。如此多的人无

法实现他们的梦想,其原因在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定下生活的目标。

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就没有人能够生存

;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人能成功。所以对你想做的事情必须有个明确的目标。

从周薪25美元的工作,迅速升至副董事长的职位的马亨芮先生,是因为他有目标随时鞭策

自己才获得成功的。他对目标的解释是:“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

,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当然,想获得成就,明确目标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般情况下,明确任何目标都需要依据三大原则:

量度具体性原则

如果你想说:“我要发达”、“我要做个很富有的人”、“我要拥有全世界”、“我要做李

嘉诚”……那么可以肯定你很难富起来,因为你的目标是那么抽象、空泛,而且这是极容易

移动的目标。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具体可数,比如,你要从什么职业做起,要争取达到多少收

益,等

等。此外,这个目标是否有一半把握成功?如果没有一半把握成功的话,请暂时把目标降低

,务求它有一半成功的把握,当它成功后再来调高。

时间具体性原则

要完成整个目标,你要定下期限,在何时把它完成。你要制定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而

完成每一个步骤都要定下期限。

方向具体性原则

即做什么事,必须十分明确,不可一暴十寒。如果你要完成一个目标,必然会遇到

无数的障碍、困难和痛苦,使你远离或脱离目标路线,所以必须确实了解你的目标,必须预

料你在完成目标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逐一把它们详尽记录下来,加以分析,评估风

险,把它们依重要性次序排列出来,与你智囊团的成员或亲朋好友研究商讨,加以解决。

设定目标的四大因素

因素一:了解你想做什么

人的一生到底想做什么?有人会说:“我想明年夏天到夏威夷度假,我梦想到澳洲度假,可

在我还支付不起。”或者,“我能做我想做的,可事实上我所做的只是我丈夫想做的。”

若按人与愿望的关系分类,则可将人分为:

确切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做什么并且也去做的人。

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他们害怕自己有理想。他们说:“我实际想要的

西,从来没得到过。所以我干脆也不去想 恕!彼悄赶氡鹑艘蚕氲亩骱筒换岣谴?

来任何冒险的东西。这些人实际上并不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还不等一个愿望出现在他们的

意识中,就已被他们扼杀在摇篮里。“我能做到吗?我有资格做吗?别人将会怎么说呢?如果

我不能胜任它,结果会怎样呢?”如果说这些人也想做些什么的话,那也就只是做些别人想

做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想做的。

一类是看起来非常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而实际上他们对此却一无所知的人。他们与

面提到的两类人的区别只在于:他们非常重视给别人留下一种印象,那就是好像他们知道自

己想做什么。这使得他们比较自信,看起来也比别人略高一筹。

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就是什么都知道的人,至少他们对什么都了解得比较

清楚。

因素二:了解你能做什么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们能做什么。这正如那些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一样。这种人也可划

分为三类:过低估计自己的人、无限高估自己的人、正确估计自己的人。

很多人过低估计自己,而且又不尝试做些事情去发挥自己忽略的能力,这绝非偶然。他们早

认识到,适应社会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中庸的。他们追求平均,而且不想

全部发挥出他们的实际能力。

1974年,在英国黑潭市的一所学校,教师对学生做了一项调查:50个学生中只有一个具有天

赋。按照他们

对“天赋”的理解,他们承认孩子们具有潜在的超常能力。但拥有这些超常的能力又能怎样

呢?教

师必须承认:他们压制了它们,在教学上一味地搞平均主义,一味地折衷,直至大多数具有

天赋的学生也渐渐适应了中庸。学生们深信:只有我得了高分才会得到承认,而当我致力于

我的兴趣爱好并继续发展时,我就得不到承认。所以,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在德国,巴符州有约600个人应聘警察,其中有16%的人落选。人们也许会问:他们不具备当

名好警察的能力吗?错!正如在一份报告中所提到的,更多的则是因为他们“笔迹龙飞凤舞”

报告称:“官方坚持,笔迹不工整者,一律不得当警察,即使他个性非常优秀,能力非常突

出,也不在考虑之内。对于他们,人们只能感到非常可惜:若不是他们书写不好,他们可

是块当警察

的好料。”这不足为奇,因为绝大多数人在限制的强迫下,都是按照人们承认的尺度去衡量

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按照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的满足程度去衡量。

有些大学毕业生也承认,对于毕业后的去向,他们一点概念都没有。他们评价自己的标准是

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价值,而不是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去评判。

因素三:将愿望和能力、现实相统一

拥有一份计划就是将我们想做和我们能做的与现实相统一。这是因为,只有将我们实现愿望

的多种情况都考虑在计划之内,我们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