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8种成功习惯
894300000065

第65章 知识是成功的“助燃剂” (2)

第7章第4节知识是成功的“助燃剂” (2)

记于胸。毛泽东读过的一些散文和诗词经常能读到脱口背诵的程度。

毛泽东在晚年时还能流畅地

背诵500多首古诗词。他对很多小说的重要段落,也经常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使得一些在

他周围工作的文科大学生都惊得目瞪口呆。

毛泽东同志一生中都酷爱读史书,一套线装的《二十四史》陪伴了他几十年,由于他数次翻

阅,封面都被磨破了。

他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尤为喜爱,他一生中竟将《资治通鉴》通读了17次之多。

②多写。

毛泽东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认为作笔记、写随感等也是读书的重要方法。

他青年时,在课堂上听讲写“课堂录”,在课后自修时写“读书录”,另外他还有选抄本、

摘录本,等等。

他读书要在书中的重要地方画上各种符号,丰泽园的图书室里经他圈点批画过的书就有13

万余册。其中《伦理学原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举证。《伦理学原理》全书共有10万多字,但

是,毛泽东用小楷在书的空白处,写了12万多字的批语。

毛泽东读《辩证法唯物教程》时,用毛笔和红蓝色铅笔在书眉处写下了将近13万字的

批语。

又如,他在延安读艾思奇的《辩证法》一书后,就专门写了一篇读书笔记,写出了该书的提

要和

自己对该书的看法。毛泽东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写读书日记,日记中大多是指正书中的错误等

,可见他钻研的深度与治学的严谨。

③多想。

多想是指读书时不仅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同时也要将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书的一些看法用

笔“谈”出来,似乎与作者切磋一般。这种“笔谈”使读书变成了反复思考的过程。

毛泽东在他的读书批语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精辟的评价,而这些见解和评价都是他

熟读精思后的结晶。

④多问。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他说:“学问,讲的就是既学又问。”他经常请

教很多学者,并亲自到人家里求教,发问不已。

在毛泽东成为中国的领导人之后,仍然保持着这种多问的学风。他遇到不懂的问题后,不是

读一些通俗的小册子,就是请教专家,或者查工具书。他一生都在无止境地追求知识。

毛泽东的才智,是他艰辛地劳动、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的结果,是他革命经验的升华和结晶

第四种:知文知人

贾平凹非常爱读书, 衔裁炊疾挥醚酆欤嵌潦槿匆酆臁K衔胧槲巡荒芤蝗?

不交。

贾平凹在给他妹妹18岁生日的信中提到了“知文知人”读书法。读文学作品时,如果是知文

的作

品,就要精读,多读几遍;如果是知人的作品就要泛读,读这个作家的所有作品,以及评论

他人的文章等。

书读几遍最合适?贾平凹认为: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

享受;第二遍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

,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只有这样,才可能将一本书读通、读透

,把握住整本书的精髓。

当有人问及是否应该把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都读完时,贾平凹说:“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

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例如:诗歌、散文、理论及中长短篇小说等。

再读别人对他的评论和为他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的作家的一些作品。”

这样做往往会比只看作家的全部作品有用得多,因为它能对作家有一个更为完整、更为深入

的了解。

贾平凹还指出:“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文坛如

何,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的?”如果你在读书时能

够做到“知文知人”,那么,你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贾平凹说:“任何一个作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

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学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

然跪倒在他人的脚下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以使你受损,你就永远在他的屁股后面

了。”

读任何书籍,我们都要批判地、继承地去学、去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地照

搬模仿。

总之,贾平凹的这种“知文知人、学以致用”的读书法,是一种将博与专、学与创相结合的

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对每一个读书者都会大有裨益。

有效学习的方法

孔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即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讲方法的死读书,就算读一辈子也

没有任何价值,更不用谈成功了。

学习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兴趣法

“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就是说我们越喜欢某一事物就越喜欢接近和接纳它。

兴趣是人们行动的一种动力。只要对某些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拼命地去理解、记忆、消化

这些知识,并会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推广、运用,从而做到精益求精、 瞥鲁?

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首先要建立对它的兴

趣,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动机法

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生理愿望,在动机的驱使下,人总会想尽一切办法为了这一愿望而努力

奋斗,克服重重阻碍,最终达到目的。动机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好的动机有利于

人本身的发展,坏的动机就会使事情向着某一不利因素发展。如果你想走向成功,就要有

一个良好的思想动机,使得事物的发展出现良性循环,使你在良好的动机下去学习,从而成

就一番事业,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

如果你决定学习了,就要选择一位适合你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能择得良师的

话,顽石也可能变美玉;如果择师不慎,就有可能

美玉成残瓦,一文不值。

所知有限,处处有师。每个人各有优点长处,你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而这个学习的

对象就是你的老师。所以说,为人处世,必须选择良师。

理解法

人都有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知识有认识,就会很容易地把它变成自己

的知识,否则,就需要花很大的额外功夫。比如说“井底之蛙”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想像一

健康的青蛙坐在一口深井里,眼睛直瞪瞪地望着井口发呆,而井口外面,则是白云、蓝天,

井底则有青草、水、昆虫。虽然这只青蛙本身健康,不愁吃喝,然而它却呆呆的,为自己见

不到外面的大好风景而发愁。这样一理解,“井底之蛙”的含义就非常清晰了。

联系法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正如自然界的食物链:兔吃草,而兔又

被鹰或狼吃,狼又被虎吃,而鹰和虎死后,其尸体又腐败变质,供草吸收其营养成分。在这

种动植物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食物链,它们就构成了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如果草绝,则兔

就会

亡,反之,如果兔多,则草就会被大量食用,当草被食用过多时,兔就不免缺少食物而亡,

这充分说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知识,正是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的,因此,各种知识间也是相互联

系的。当我们对某一事物缺乏了解和认识时,我们就可以从与其有联系的事物中来认识它。

联想法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就在于人有思维,有了思维,人在客观的自然和社会面前就不

是无动于衷、无可奈何了,而是能够积极地促成条件,来解决问题,而联想正是人类充分

发展的一种象征。

在我们的学习中,联想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历史课本中的数字枯燥无味,但是, 行┦录呛驼庑┦纸艚粝嗔档摹R虼思鞘志?

以与这些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记,这样就避免了数字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

味性,起到了双重效果。

对比法

从猿类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就在地球的各个地方生活,而这些地方的环境和人类生活习性

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就导致了欧洲人与亚洲人身材、肤色、毛发等方面的不同。但在生

理学上,均用“人”这个概念来记之。而实际上,欧洲人与亚洲人是有很多不同的。

在学习中,当两个概念或事物的含义相似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搞混淆,而在这个时候,运

用对比法就能够搞清楚二者之间的明显区别。也就是说,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暂时不讲,我

们只比较它们之间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就是某一事物的独特特征。理解了这些独

特特征,也就抓住了这一事物的本质,从而也就能掌握这一事物的有关知识。

复习法

人的大脑对知识的识记是有一定规律的,教育学家们曾用遗忘曲线来做了一个形象的说

明,

指出如果在你的遗忘之前去复习、巩固它,那它就能迅速恢复并牢固记忆。孔子所说的“温

故而知新”,是非常有道理的。

综合法

如果把已有的知识像计算机一样,统统分成某几个类别,同一类别存入某一区域,到需要时

“取”出来使用,效果会更好,再把某几类的知识用来综合记忆分析,自然会得出更新的知

识。

目标激励法

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方向和准则。用目标来激励自己,不断地学习,应该是年轻人必备的一

种学习方法。

陈景润是我们熟知的数学家,当他第一次在他的老师沈元那里听到“哥德巴赫猜想”时,就

下定决心去攻克这个难题,并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可见,有了目标,人就具有了前进的路标,就会不管道路多么泥泞艰难,都会向着目标一步

步前进。获得知识,也应该这样,不停地用目标来激励自己前进、前进,不断地学习,才

能使人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奋力拼搏。

富兰克林的成功要素

在这里向你推荐一本书,一本叫《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书。相信你读后,肯定会有很

大益处的。

富兰克林还是负债累累的排版工人时,他认为自己虽然能力平平,但只要有正确的办法,依

然可以成功。创造力很强的人都可获取成功。

富兰克林找出13个成功的必要的因素,对每个因素花一个星期去琢磨并真正地掌握它,以11

个星期为周期,一年重复4次。他以50页的篇幅去说明这13个要素对他生活的影响。他认为

“我的后代们或者可以我 裱⒋又惺芤妗!豹?

如果你读到这段文字时,请你赶快翻到他解释的那13个要素的地方。

可以看出,连本杰明?富兰克林那样的天才都认为那13个要素是成功之必需,那么我们又有

什么理由不试一

试呢。

我们可以把13个要素应用到工作中,并按照以下顺序去做:

激情。

有序:自我组织。

考虑他人的兴趣。

问题。

关键点。

平静:倾听。

真诚。

事业的知识。

欣赏和颂扬。

快乐。

记住姓名和面孔。

为客户服务。

成交:要付诸行动。

将这13个要素写在卡片上,并做简单的注释。第一个星期,每天都看“激情”这一要素。过

一个星期后,你就会比以前投入两倍的激情。以此类推。

13个星期以后,你再从头开始。你内心会充满从未有过的活力。每个星期都比上星期对13个

要素有更深刻的了解。

你所做的事也会变得更加有趣。

一年下来,对13个要素的学习有三、四个循环,你就完全可以自觉地在实践中应用那些要素

了。如果一个人能长时间充满激情,他就会无往不利。

别忘了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个科学家,所以他那个每星期掌握一个要素的计划也是科学的。

个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的。全部掌握并不容易,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但那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它通向成功。

富兰克林的13个成功要素:

节制。

沉默——不说无用和可说可不说的话。

有序——物有所处,事有所时。

解决问题——避免失败地处理问题。

节俭——少花费也能办成事。

勤勉——不浪费时间,戒除一切不必要行为。

诚实——永不欺诈、言辞公正。

公正——不错待任何人,勇于承担责任。

中庸——不走极端,学会自制。

保持清洁——不只是服饰,还包括行为。

稳重——不受任何事情打扰,遇事不慌。

朴实。

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