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7节从容果断的谢安
东晋名相谢安做事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一起坐船在海上游玩,忽然,狂风骤起,白浪滔天,船被颠簸得东倒西
,船上的人都吓得面无人色,紧紧地抓着船舷,动也不敢动,只有谢安面不改色,依然如故
,还迎着风浪吟唱呼啸。船夫倒是有雅趣的人,以为谢安在这样的风浪中行船很高兴,就继
续费劲地向前划船。这时狂风恶浪越来越猛,船夫却只顾划船,别人都害怕得实在不行了,
但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要求回去,这时谢安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像这样的天气,还要把
船划到哪儿去玩?”船夫这才掉过船头往回划。大家对谢安遇难不乱的气度非常钦佩,因此
知道,将来治理国家的权力是非谢安莫属了。
东晋宁康元年(373年),简文帝司马昱死,孝武帝司马曜刚刚即位,早就觊觎皇位的大司马
桓温,便调兵遣将,炫耀武力,想趁此机会夺取皇位。他率兵进驻到了新亭,而新亭就在京
城建康的近郊,地近江滨,依山为城垒,是军事及交通重地。桓温大兵抵达此处,自然引起
朝廷恐慌。
当时朝廷的重望所在,在吏部有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二人。而此次桓温带兵前来,京城朝
野议论纷纷,认为桓温带兵前来,不是要废黜幼主,就是要诛杀王、谢。
王坦之坐立不安,而谢安则不同,他听了众人的议论,不以为忧,神色表情一如平常。实际
,谢安曾经应聘做过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桓温十分了解他的才干,明白谢安才是他篡权
的最大障碍。果不出所料,桓温此来确是想借机杀掉王坦之和谢安。不久,他便派人传话:
要王坦之和谢安两人去新亭见他。
王坦之接到桓温的通知,不知如何是好,就去找谢安商量说 骸盎附獯未袄矗峙?
凶多吉少。现在又要我们两人去新亭见他,恐怕是有去无回,如何是好?”
谢安却神色不变,态度安详地笑道:“你我同受国家俸禄,当为国家效力。晋室江山的
存亡
,就看我们这一回的作为了!”说完,谢安牵着王坦之的手一起出门,直去新亭,朝廷官员
也有许多人相随同去。
刚走进桓温阵容严密的大营,几位稍有声望的官员,惟恐得罪桓温,马上远远地向桓温叩拜
,战战兢兢,脸都变了色。王坦之也吓出一身冷汗。他勉强移着脚步走到桓温面前,向他行
礼,慌乱中竟然把手版都拿倒了。只有谢安态度自若,不拘形迹。他稳步走到桓温前,不卑
不亢地对桓温说:“明公别来无恙?”桓温虽然知道谢安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但未料到他
居然能如此处变不惊,自己反倒有些吃惊了,连连说:“好,好,谢大人请坐,请坐。”
谢安从容就座。这时,王坦之等人惊魂未定,还在浑身哆嗦。谢安在席间,说东道西,谈笑
自如,所言之事,左右逢源,桓温和他的谋士们找不到岔子,无法下手。而谢安却在闲谈时
察左右,早已看到壁后埋伏着武士。他见已经到了应该说破的时机,便转身笑着对桓温说:
“我听人讲:‘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意思是说如果诸侯有道德的话,那么四邻都会帮你防
守,是用不着自己到处设防的)。’明公又何须在壁后藏人呢?”
这是对桓温的绝大的讽刺,他显得极为尴尬,急忙说:“在军中这已经成了习惯,恐怕有突
发事变,不得不如此啊!谢大人这么说,就赶快撤走吧!”
谢安又和桓温谈笑了大半天,他那么风度翩翩,安详稳重,使桓温始终不能加害于他。而王
坦之却一直呆若木鸡,一言不发,待到和谢安一同回建康时,冷汗已把里衣都湿透了。王坦
之与谢安本来在治国、为人等方面两人都是齐名的,但经过这次风波,两人的优劣便分出来
了。
后来谢安又果断地采取了拖延策略使桓温篡位阴谋未能得逞。谢安从容果断,气度恢弘,履
险若夷。曾以八万之众破前秦近百万大军,又在不动声色中挫败了桓温,屡安晋室,实在算
得上是从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