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人?”李令月警惕地看着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被李威带回来,工作很轻松嘀,也不过抹抹他的书房什么,然后就没有了,剩下的时间让她看书。正趴在书架边上看书呢。
“你又是什么人?”
“我是小公主。”
“见过小公主,”上官婉儿在掖庭宫见的贵人不多,可见过的恶奴却是很多。立即伏下施礼,全然没有任何底气与李令月VS一番。
“我问你,你为什么到了东宫,还到了大哥的寝宫。”
“是太子,太子喊奴婢过来侍候的。”
“那你不做事,现在躲在这里,看什么书?”
李威已经闪了出来,将李令月拉住了,说道:“小妹,不得无礼,是我允许她看书的。”
“大哥,我不喜欢她,”李令月撒着娇道。
这分明是一种小孩子心理,东宫寝宫里的所有仆役都比她大得多,不紧张,然而这个小姑娘与她年龄相仿佛,又偏偏生得俏丽娇小,看着就惹人痛爱,害怕分走李威对她的宠爱。
“为什么不喜欢她?人家只比你大一岁,《诗经》里的诗最少能背出来八九十首,《离骚》能背出来一大半,你要向人家学习。”上官婉儿的聪明,最少在文学上的聪明,让李威都感到吃惊。
教她的是她母亲郑氏,虽然说是上官仪的儿媳妇,本人还来自河南荥阳郑家,但终是一个女人,能知道多少?再说,还要做粗重的活计。闲暇的时间并不多,就是到了晚上,点着油灯,还要按时将油灯吹灭的。
书本也是偷来的,就是这样,小姑娘学的东西,都远远超过了弘文馆那些低年级的贵族皇家子弟学的知识。
只能用一点来形容,天才!
所以李威起了怜才之心,最后几乎连事情都不让她做了。这是在装病期间,否则他都能将这个上官婉儿带到身边,一道去崇文馆,让她在边上听讲。
李令月不相信,她从书架上抽出来《诗经》,现在的《诗经》不是后来的书籍,因为毛笔字抄写的,然后用线装订起来,分成了几个小册子。李令月首先翻开《风》,问道:“那个,上官婉儿,你给我背《黍离》。”
这是《王风》之首,恰恰是上官婉儿熟悉的一首诗。
她还是有些害怕,不过依然背道:“彼黍离离……”
问了七八首,倒只有两首没有背出来,就是这两首还背出了一小部分。李令月无辄了。让她来背,《风》里若干首诗,顶多总共背出里面七八首,就很不错了,况且这样抽着出来让上官小婉背。
不过十五个《风》诗里,诗的篇幅不长,恰是上官小婉记得最多的,到了《雅》与《颂》里面的各首诗,大多数篇幅长了起来,却记不起来多少,至少背不出来多少。这一点李威也知道,将几本《诗经》放回书架,看着噘着小嘴的李令月,说道:“这一回相信了吧。”
“大哥……”
“你别急,我同你说一件事,没有几天,我要去东都了。”
“大哥,我不让你去。”李令月不满地道。
受了惊吓,回到宫中,好几天都没有出来,现在孩子也早熟的,知道了一些事了。如果不是李威派人喊她过来,她也许还继续躲在宫中。
可听到李威要走,有些急了,《西游记》还没有听完呢。再说,大哥可好了,那天自己受了危险,大哥可是第一个带人过来营救的。听宫里的人说,正是为了救她,大哥受了父亲责骂。心里很怨气的,父亲是什么心思?救了自己还不对了?
小脑袋盘算了一下,说道:“大哥,我也要去东都。”
“不行,父皇让我去东都的,可没有让你去东都。”不过李威心中却是暗暗高兴。
李令月有多重要,事情没有发作之前,刘仁轨就说过,上屋抽梯,人小力大。事情发作后,姚元崇他们多次说,要带小公主去洛阳。
“大哥,我要去洛阳看牡丹。”
现在去洛阳看牡丹,倒是最佳的时候。不过这是借口,牡丹洛阳的最有名,也不是洛阳一个地方才有的,终南山也有,就是长安城中也有,东宫中就有一些牡丹,现在正泼烈烈地开着,只是数量很少罢了。
“不行。”
“大哥,”李令月趴在李威身上,象树袋熊,吊着李威,摇着他的胳膊肘儿。
“好,怕了你了,如果你想去,我带你去,不过你要去,必须好好读书,最少有婉儿一半的本领。”
“耶!”李令月高兴地跳着,小姑娘嘛,又是一个喜动不喜静的小姑娘,出远门自然很开心的,而且又不是跟父母亲出门,跟老好人大哥出门,有很多乐趣的。高兴地又蹦又跳,然后来到上官婉儿面前,比划了一下,说道:“你比我大一岁,为什么没有我高呢?”
在背诗上没的比了,只好比划个头。
上官婉儿只是低头,不吭声。
………………………………………………
许越等人先后调离了京城,他们先后向太子惜别。
知道父亲忌讳,李威用病回绝了。别以为接见他们是礼数,反而有可能害了他们的前程。当然了,许越他们不知。
人调走差不多了,又有一道圣旨下了过来。
这才是关于大雩祭祀的,圣旨说,因为太子生病了,所以西京大雩祭取消,改在了东都,李治与武则天二圣亲自主持。正常的旨意,可在许越他们离开后,才下了这道圣旨,就有些让人回味了。
用姚崇的话来说,李威与狄仁杰他们来往,甚至刘仁轨十分看好李威,皇上都未必会生气。但拱卫皇城的羽林军,却是让皇上很忌惮的。
这是皇上判断出来,羽林军只是军愤,否则这一次调动的人会更多。
李威只是苦笑,自己以为父亲是生气,才忘记了大雩祭祀,原来不是生气忘记了,是害怕取消了大雩祭,自己会产生什么误会,京城中又有许越等羽林军的“亲信”,会出什么不好的事。于是压到许越等人离开,才宣读这份圣旨。
谁说父亲懦弱了?
古书上说皇家亲情最薄的,果然……
此次洛阳之行,没有那么简单啊。
但大雩祭也是李威心中的心病,大雩祭取消了,真到了病好的时间。
于是再次邀请窥基大和尚前来,不但他,因为大慈恩寺的****,窥基这一次不但将它当作了慈善事业,也当作了一次宠扬佛门,特别是他们法相宗的机会。请了许多大和尚前来。
高僧是有不少的,可辨论经义,唐僧在天竺打遍天竺无敌手,现在唐朝同样没有几个大和尚能辨过窥基的。因此,所谓的高僧,大多数却是法相门中的高僧。其他的,比如天台宗、法相宗,或者禅宗,一个个有名气的大和尚,有的因为路途远,赶不过来,赶得过来的,琢磨了一下,自找无趣,都没有过来。
其实在民间,禅宗弘忍的两大弟子,神秀与慧能一南一北,已经绽露头角了。
走进了寝殿,窥基直接问道:“难道****,殿下不去参加了?”
知道太子被皇上召去东都,也知道太子这个病,是惧祸伪装的。现在就让他们做法事,使病愈,不用说,立即就要去东都了。
这是天家的事,但****缺少了太子,终是少了一份完美。
就是我不去东都,也不会参加你的****的。但这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和尚,让自己做了挡箭牌,并且主动做了挡箭牌,心中有些愧疚,于是拿起笔,写了一句偈子:
佛在心头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这一个偈子禅宗意味同样很浓,不过讲究自修,却也不违背法相宗的教义。不是说种子嘛,种子可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又写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点滴做起。
不是想修佛嘛,这个佛不是嘴上念着的,是时时刻刻放在心中的,每时每刻都要修行向善。
这几行字,会给****增加很大的效果。也是回报这个善良的大和尚的。
窥基琢磨了一下,道:“殿下,大善。果然殿下有慧根。”
说着长长地叹息,再有慧根也不行,难不成向李治上奏,太子有慧根,不要做太子吧,跟老衲去做小和尚。
窥基一个人力量小了,但高僧多啊。什么魂啊魄的,那么多高僧在收,第二天太子就能在东宫跑步了。
……………………………………
听到这个消息,在大明宫办理公务的戴至德,先是一愣,嗯,这么快病就好了?慢慢地回味着,然后对张文瓘说道:“张相公,太子长大了。”
“嗯。”张文瓘应了一声。
“对国家对社稷,这是一件好事。只是以后,我们怕夹在中间,更难做人了。”
“戴相公,勿用担心,太子是仁爱之人,定会体谅臣等难处,也会认识大局。贺兰敏之府前之事,也不过是太子一怒之言。不能当真的。”
“张相公啊,行人无意沾雨湿,春雨偏湿行人衣。太子年长,越有智慧,越有主见……只怕要不了多久,不是你说的算,不是我说的算,也不是皇上与皇后说的算,到时候大局也不知如何推动……”
PS:与责编交谈了许久,甚至准备拖到下个月上架。老大洛大也同意了,可是起点的按排,最后还是强推了。失言了,心是对大家很是惭愧,想办法多更新一些公众版吧。另外,看看能不能利用一些方法回报大家,比如打赏好的书评,或者上架后,想办法上一些免费的字,或尾巴拖得大一点的什么。还有两更,时间有些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