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3)
婚礼虽在悄悄中进行,但两江总督曾国藩,浙江按察使、围困金陵的主帅曾国荃,安徽巡抚李续宜,闽浙总督署浙江巡抚左宗棠等人的贺仪,还是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送到。
其实,赵家大小姐赵莲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从婚事定下的那一刻起,无论李鸿章走到哪里,赵莲的心就要跟到哪里。尤其是李鸿章率勇赴上海后,莲儿更是坐卧不安,茶饭无味,整日愁上眉梢。她早就听人说起过上海。她不仅知道上海街市繁华,而且还知道,那是个洋人云集的大商埠。她更知道,上海的大街小巷,有许多放荡女子倚门卖笑,把多少好人家子弟,生生引进火坑里,任你想跳也跳不出来。
当时大户人家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莲儿偏偏从小便跟在父亲身边读书写字。一本唐诗,她背得滚瓜烂熟;一本孝经,更不知写过多少遍。
莲儿能诗善写,更兼生得腰细足纤,面如凝脂,女工①也是十分地好。这样一个女子,得知未来的夫君去了上海那样一个地方,任你是铁做的心肠,也会担心的;李家偏偏定亲不娶,李鸿章去了上海又不见归期,莲儿睡在床上不知蒙起头来哭过多少次。
赵家老太太见女儿一连几天眼睛红肿,打不起精神,情知女儿是为婚事着急,不由打发媒人,赶到合肥李家去讨个究竟。媒婆一连去了几次,李家老太太被逼不过,只好给长子瀚章去函,让瀚章无论如何也要告假去上海一趟,催李鸿章把亲事办了。
再后来,赵家从李家真正讨到了实信:李鸿章坚持要等亡妻周氏三年期满后才娶。
赵家夫妇听了这话,愈发不得主张,怀疑李家要悔婚。当时的习俗,儿女要为故去的父母守孝三年,还没有听说哪个丈夫要为亡妻守孝三年。赵家老两口认为,李家不娶的理由不靠谱。
莫非李家是嫌赵家门槛低?
揣上了这个心思,赵家老夫妇俩开始不安了!莲儿却从此后,仿佛放下了一个包袱,吃得香,睡得实,一天天开心起来。
莲儿想,李鸿章能为亡妻守上三年,可见是个有情有义的真男儿。这样的人,不要说等他三年,就是等他三十年也值!
有了这个想法,莲儿自然不再犯愁,她的父母却开始愁眉苦脸了。夫妇俩背着莲儿,不知拌过多少回嘴。
新婚之夜,李鸿章为试探莲儿的才学,提笔写了这样几个字放在桌上:好女子无才有德,离去三年不能忘。莲儿略一思忖,提笔在下面写道:大丈夫有情无悔,归来五日续前情。
李鸿章歌颂的是无才有德的亡妻,莲儿则希望李鸿章能像对待前妻一样地对待她。两人相视一笑,很快拥在一处。
第二天,莲儿服侍李鸿章起床,不小心碰了李鸿章脚掌一下,李鸿章不由哎哟一声说道:“莲儿,你快看看我的脚上长了什么,怎么这般疼痛?”
莲儿急忙扳过李鸿章的脚掌来看,不由惊道:“昨儿还好好的,怎么一夜工夫,生了许多硬肉出来?莫非染了怪病?”
听说儿子生了足疾,李母一面打发人飞快地去请郎中,一面扶着丫环亲自过来看视。郎中到后,对着李鸿章的双脚端详了许久,说道:“依小的看来,大人脚底下生的分明是鸡眼,这却不是用药能治的。小的认识前门一个修脚的伙计,大人不妨请他过来看一看。”
李母一听这话,就急忙委了这郎中去请那修脚的过来看视。不一刻,郎中将修脚匠领了过来。李母先让管家给了郎中五两银子的酬劳,把郎中乐呵呵地打发走,这才让人把修脚匠领进儿子的卧房。
修脚匠来到李鸿章的床前,蹲下身子看了看,笑道:“大人且请放宽心。大人的足疾不难治,只需把硬丁挖净就不碍事了。小的三代修脚,修的就是鸡眼。”
李鸿章点头,说道:“劳你费心了。”
修脚匠麻利地拿出刀子,先把刀尖在衣服上蹭了蹭,便蹲下身子忙活起来。李府的女眷到里面去说话,两名男家丁站在旁边伺候。
忙了将近半个时辰,李鸿章两只脚掌的鸡眼才被全部剜除,大大小小有十几个。修脚匠收起刀子,又用艾草将李鸿章的脚底熏了一炷香的时间,这才直起腰道:“大人,您老穿上鞋子走一走。”
家人就急忙为李鸿章更衣穿鞋,又扶下床来。李鸿章走了走,笑道:“果然是好手!本官要好好谢你。”他对身旁侍立的一名家人说道:“到账房那里,支十两银子出来,交给这位小哥。”
修脚匠忙道:“大人万莫折煞小的。小的三代修脚,到小的这一代,才算为大人修了回贵足。像小的这种出身,平时连大老爷的面都不敢细端详,就更别说修脚了。小的就此告辞,家里还有事情要做。”
李鸿章忙道:“小哥且慢走,我还有几句话要问你。我平时并未生过鸡眼,缘何一夜间便长了出来?小哥三代修脚,可有办法根治吗?”
修脚匠迟疑了一下,小声道:“大人可是新喜吗?”
李鸿章笑着点一下头。修脚匠就跨前一步说道:“大人容禀。小的一进来,就知大人生的是喜丁。喜丁长年包在肉里,平时觉不出痛来,但一碰女身,就要发作出来,不仅疼痛,连路都不能走,好不厉害。这种喜丁,只能是发作一次剜除一次,再无别的办法好想。”
李鸿章听完这话,一边点头一边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在军营连年征战,一双脚山路水路都走过,也没什么事,如今回来想好好地歇上一歇,它倒不听使唤了。也好,小哥随我到书房一趟,我还想问小哥几句话。”
到了书房,李鸿章坐下问道:“小哥是哪里人氏?听口音不像本地人,家中还有什么人?”
修脚匠恭恭敬敬地站着回答:“回大人的话,小的是四川人,随父亲来到合肥,父亲已于六年前故去,他生前为小的娶了家室,生有两儿一女,小的家中现在是五口人。”
李鸿章想了想又问道:“你在合肥几年,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修脚匠答:“大人容禀。小的出身卑贱,靠手里的刀子过活,碰着手头阔的,就多赏几个;碰着小气的,就算小的为他那双脚忙上一天,他也只给小的一文钱。大人知道,一文钱只能买一把米,还是掺着秸糠的那种,小人就这么不死不活地养家糊口。”
李鸿章又道:“我们谈了半天话,还没有请教小哥的名讳①。”
修脚匠道:“大人抬举,小的哪有什么名讳,不过是胡乱起了个名儿能叫就是了。小的姓张,巷子里的人都管小的称呼张修脚的。小的其实是有大号的,叫张有福,今年正好五十岁。”
李鸿章一听这话,不由地笑起来。修脚匠被笑得莫名其妙,也跟着咧嘴笑。
李鸿章收起笑容,说道:“有福啊,我看你这人挺忠厚,手艺也不错,我想把你留在身边,你愿不愿意啊?”
张有福一听这话,先是猛地呆住,旋又扑通跪倒,一边磕头一边道:“大人肯留小的在身边服侍,就算做牛做马,小的也愿意呀!大人,您老说的可是真话吗?”
李鸿章笑着点了点头。
张有福重又磕起头来,口里说道:“小的爹生前就说小的有福,小的是真有福啊!”
李鸿章让家人给张有福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又打发人单腾了一间厢房给他全家住下。
张有福自此后就跟在李鸿章身边,随时伺候李鸿章的两只脚。
为官之道
一晃假期将满,李鸿章安排家人打点行装,带上母亲及家小,登程回任。合肥老宅,只留了十几个家人看护;田产等物,亦委专人料理。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李鸿章由合肥回到苏州的第十天,金陵被曾国荃攻破。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洪仁玕、黄文金等保护下,乔装出城向湖州方向溃逃。
湘军统帅曾国藩因功受封侯爵,围困金陵主帅曾国荃因功受封伯爵。兄弟二人在同一天封爵,倾倒无数官场中人。
但曾国藩却不想独享此功,他要分一叶光辉给李鸿章。
曾国藩上奏朝廷,不提其他官军助剿之能,单表李鸿章筹饷之功。曾国藩为李鸿章请功的折子悄悄递往京城,连曾国荃都被瞒过。
一个月后,一道圣旨由八百里快骑递进江苏巡抚衙门。李鸿章率一应属员跪接圣旨。
旨曰:“据曾国藩本日奏称:赏二品顶戴兵部侍郎衔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实授江苏巡抚李鸿章,自到任以来,迭复江苏各州县,实由该抚筹措无遗。该抚为围困金陵官军筹饷粮,更是不遗余力,致使金陵早日克复,洪逆在江苏全境肃清,堪称谋勇兼备,公忠体国。李鸿章着加恩,赏头品顶戴,太子少保衔,赐封一等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钦此。”
曾国藩分给李鸿章的这一叶光辉可不小,竟然是大清国超品级的伯爵,而且是一等!李鸿章双手接过圣旨,面北连连叩头谢恩。
打发走传旨差官,众随员纷纷向抚台大人贺喜。
李鸿章面带微笑,连称“同喜”。乔松年一面着人分路去给张树声、刘铭传等人送喜信,一面让人置办酒宴,一定要摆上几桌。最会逢场作戏的乔松年,可不想错过这个表现的机会。
丁日昌也从上海忙不迭地来到苏州,把一块滴答作响的西洋表送到李鸿章手上,说是“随喜”。李鸿章不好推却,只能收下,但却让账房跟手还回去一百两银子,身边的幕僚或下人送贺仪的,他亦让账房回赠上一份礼品,美其名曰:礼尚往来。
一日歇下后,莲儿忽然对李鸿章说道:“我的爷呀,贱妾今儿问了一下账上,您说,您这次晋爵,账上亏了多少?照这样下去,你不进爵还好些。”
李鸿章笑道:“你这个小莲花,我不信你不想当诰命夫人!老太太说什么没有?”
莲儿笑道:“你加官晋爵,老太太高兴还来不及,她老人家还能说什么?不过是背地里同贱妾讲,您官至一品,过日子还是不如老爷罢了。我的爷呀,您说我们回赠的银子,是不是太多了些?丁日昌送您一个滴答,您就送给他一百两银子;下人凑热闹送个荷包,您定要回赠十两银子。照这样下去,就算老爷给您挣了个金山,也要空啊!”
李鸿章用手拍了莲儿脑袋一下:“你们女人家,常年关在屋子里,哪里知道做官的难处。这些人跟了我许久,都盼着我能飞黄腾达,他们也好往前走几步。我如今晋爵,他们来随份子,我怎好推却?可是,你当真把他们的东西收下,一点儿回礼都不给,他们用不几日,就要向你狮子大张口,不是要官做就是要个好缺分,得到的实惠,不知比他送出的要多几倍!我一一回赠他们,不过是想堵堵他们的嘴,省得他们背后说三道四。老话讲,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他送我东西,我回他银子,我不欠他的,他就不敢有过分的想头,我这巡抚才能坐得安稳。你说是不是呢?”
莲儿把头埋在李鸿章的胸口上道:“您这套为官之道,贱妾还真是第一回听说。不过细想,还真有些道理。但愿您以后升官,是悄悄地,没有人知道才好。”
李鸿章一把搂紧赵莲,一边解衣一边道:“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的小莲儿就是有才也有德呢!你记着我的话,官位与银子相比,官为重,银为轻。你日后想有大发达,就先要把官做牢靠。”
赵莲见李鸿章口里说着话,手脚开始乱动,不由慌忙道:“您快老实些吧!张有福的刀子,都快被您的鸡眼磨秃了!”
金陵克复两个月后,两江总督衙门由安庆迁往金陵。
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商议:“江苏巡抚衙门依例是否也应迁此?”
李鸿章考虑到师生同住一城,有些事情不好办理,遂以“苏州临近上海,办理商务较为方便”为由婉拒。但他还是决定到金陵去一趟,找曾国藩商量一件大事情。
两江总督设在天王府,李鸿章赶到时,曾国藩正在上房歇午觉。
李鸿章不敢打扰,悄悄地带人步出衙门,乘轿到刚迁来不久的江宁布政使衙门见乔松年。施礼毕,乔松年猫着小腰把李鸿章引到签押房,劈头便道:“抚台大人,您老匆匆赶来金陵,莫非也听到了些什么?”
李鸿章一惊,忙问:“总督衙门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