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思维是复制性思维,即在思考问题时以过去遇到的相似问题为基础。一般人遇到新问题时,常会与以往的经验相比较:以前我学到的知识是如何教我解决此问题的?而后即选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并沿着确定的方向去解决问题。因为有经验奠基,故我们对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坚信不移,不愿探索其他更佳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常易导致思想僵化。若你永远按照惯常的思路去思考,你得到的永远是原有的东西。所以,想别人不敢想的,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而创造型英才则是创造性思维的行家。他们遇到问题时,常会思考:能用多少种方式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怎样反思这些方法?他们会对解决某问题提出多种思路、多种实施方案,有些方法是以往未出现过的、独辟蹊径的。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因曼每遇到难题时,总会萌发出新的思考方法。他认为不理会以往思想家们如何思考问题,而是创造出新的思考方法,是自己成为天才的奥秘。
创造型人才,善于进行独创性的思维组合。那些卓越的科学人才进行的新颖组合,显然比那些仅仅称得上有才的人要多得多。他们就像玩积木的少年那样,在意识和潜意识中,对各种想法、形象和见解不断进行组合,用积木摆出千姿百态的图案来。
创造型英才思考问题都是多视角的,他们往往容易发现别人没有涉及的新角度。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说,为了获得有关某个问题的构成的知识,首先要学会如何从许多不同角度重新构建这个问题。当达?芬奇发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察首选的角度太偏向于以往的传统方式时,他就会不断地转换视角,重新构建这一问题的思路。这样,每转换一次角度,都加深了对该问题的认识。
此外,创造型英才还有一种特殊的性格,即善于将不同对象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善于在似乎没有关联的事物间建立起联系,他们也发现了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同时,他们还有很强的从对立的角度思索问题的能力。物理学家、哲学家戴维?博姆指出:“天才之所以能够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因为他们可以容纳相对立的观点。”玻尔认为,“对立的思想纠结缠绕为新观点的奔涌而出创造了条件”,能使“智力活跃起来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