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解读微软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907200000036

第36章 4警惕“功能性文盲”

第六章4警惕“功能性文盲”

在美国,人们习惯于把文化水平不能适应本国复杂生活的成年人称为功能性文盲。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所谓“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只有僵死的知识,而缺乏不断获取新的知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能力的人。这样的人,首先是由于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或拒绝使用现代学习工具(如电脑、网络之类),以致形成了自身与外界交流的窒息性自我封闭,结果是程度不同地丧失了生活的活力,自然更谈不上把握时机,把最充沛、最积极有效的精力运用到最具生命价值的活动中去。

是不是“功能性文盲”,几乎跟学历无关。这就跟“博士也不一定聪明”的现象是一个道理,即使是博士,如若守旧、停滞,不能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有用信息随时保持沟通状态,也会很快地陷入与“功能性文盲”相似的境地。目前,即使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功能性文盲仍然要占人口的20%,足以见得这种现象不容忽视。

在当代,青少年要避免自己沦为“功能性文盲”,关键就在于做一个“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人生的一个最富战略意义的任务,也是学会主动生存、创意生存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素养。

美国人才资源研究学者、心理学家赫伯特?杰乔耶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因为世界范围内智能发展的总趋向,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占有知识”的概念。

青少年努力使自己成为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胚胎,是对未来沦为“功能性文盲”的有效对抗。这就要求青少年朋友在完成学校作业的基础上,同时学会区分和掌握与“例行性知识处理功能”及“再现型非例行性知识处理功能和发现型知识处理功能”有关的思维规律和学习方法。前者指的是,对知识的识记和与此有关的重复性智力活动;后者中的“再现型非例行性知识处理功能”指的是与决策、预测、设计、研究、创作等能力有关的智力活动,后者中的“发现型知识处理功能”,指的是与改进、创新等有关的智力活动。明确这两种性质区分明显的思维规律,掌握与此相关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做一个“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的科学基点。

鉴于未来人“应当根据工作范围和岗位的不同,而具备相应水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一体化的知识结构”,青少年朋友要有使自己成为通才(或谓粗通某种专业的通才)的努力目标和实施规划,力求掌握使创新性、科学性、艺术性和个性达到和谐统一的学习方法,建立文、理、哲一体化的心理视角、求知习惯与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