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908300000378

第378章 8考试的由来

第十一章第三节8考试的由来

早在1300多年前,我国就建立了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之前,实行不经考试的推荐制度,叫做“九品中正制”。曹操当政时,提倡“唯才是举”。曹丕在公元220年采纳陈群的建议,让各郡推选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政府按等选用,称为“九品官人法”。到了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的人,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因而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一说。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叫做分科取士,即科举制度。唐代武则天执政时,亲自主持殿试,并增设武举。科举制度与八股考试并非一回事。唐代以诗文取士,所以诗风很盛;宋代用经取士,所以理学很盛;明清两朝则用八股文取士。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开始推行学校教育。

知识小链接:学分制的由来

目前高等学校的一种较普遍的管理制度就是学分制,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学生只有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毕业。学分制可以作为教学计划制订、课时分配、教师工作量安排等的依据。

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18世纪末,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传统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学校必须适应现实需要,既要保留基础科学课程,又要增设新科学技术课程,课程体系因此变得越来越大,使得学生在一定年限内,已不可能全部修完这些课程,只能就一定的专业或学科范围内修习其中部分的必修课程,因此产生了选课制。德国最早实行选课制,而这种制度的改进则是在美国,美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逐步在大学中推行选课制。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分工越来越自由化,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一个能适应各种教学计划的计量单位来进行教学管理,于是产生了学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