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908300000438

第438章 10京剧的由来

第十二章第四节10京剧的由来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了,它以其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俗称“皮黄戏”。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把汉调、秦腔、昆曲的曲调及表演方式融入了徽剧,并将其演变成一种更为美妙的声腔,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京班掌控着上海的全部戏院,于是“京调”正式被称为“京戏”。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称为“皮黄”。经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程式。京剧在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艺高超,唱腔悠扬委婉,念白也带有音乐性,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表演艺术体系。

20世纪初,京剧风行全国,根据地区和艺术风格不同,划分为“京派”与“海派”,各派群星灿烂,名角如云。在北京,先后涌现了“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等名角;在上海,出现了小生俞派、老生麒派、武生盖派等派系。

知识小链接:京剧脸谱的起源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用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观其外表,辨其善恶。因而,脸谱又被称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据史料记载,脸谱是由唐代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参军戏,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动作,以引人发笑,有时用以讽刺朝政或社会现象。参军戏中的副净,等于现在京剧中的“架子花脸”,一般都表演性格粗犷莽撞的人物,如《三国演义》戏里的张飞)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