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当代毕升——王选
【模范档案】
王选,男,汉族,生于1937年,江苏省无锡市人,九三学社社员。1958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大学教授,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计算机应用专家。2006年辞世。
【无上荣誉】
1984年以来多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称号;
1985年以来多次荣获各种奖项,并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高尚人生】
“当代毕升”称号的由来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产生了兴趣。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
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
最具商业意识的科学家
王选是中国新一代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具有强烈的市场判断力和前瞻意识,被人们誉为具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这位思想开明的科学家,早在1980年代初就冒着“不务正业”的恶名致力于研究成果商品化。1985年春,由他提议的“北京大学科技开发公司”成立,即后来方正集团的前身。
王选认为,我国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的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王选坦率地说:“我在从事激光照排研究之初,并没有预见到后来的发展,但我有一个强烈意识,就是把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推向市场,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彻底改造我国落后的出版印刷行业,振兴民族产业。正是这一目标,激励着我和同事们没有满足于科研成果获得大奖,而是百折不挠地走上了决战市场的道路。”
正是基于对科研价值的深刻理解,王选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最懂得团队精神的前辈
王选教授倡导团队精神,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观。1993年,王选主动表示自己的创造高峰已经过去,今后的贡献在于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年轻人。这一年,他把三个年轻人同时推上研究室主任的位子,还随身带个笔记本,记录研究院每个年轻人的兴趣、特长、导师评语和进步,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潜能,给予他们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他的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
2001年,王选院士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说:“小学5年级获得的品德优秀生奖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获奖,也是永生难忘的一个奖励,我由此懂得了团队精神和人品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据说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让大家评一名品德好、大家最喜欢的同学,王选以高票得到这项荣誉。王选以好人之心做人,以方正之志为业。在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确信,科学的成就依仗于科学家的品德。像王选那样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品德的人,不仅是科学之幸,也是国家之幸。
【精神传递】
王选同志是时代的楷模,是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以伟大的创造深刻改变了现代印刷业,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在他的生命中,蕴涵着高尚的精神力量:他热爱祖国,以毕生精力献身于祖国和人民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不断追求,勇于实践的开拓创新精神;他锲而不舍、矢志不移的顽强拼搏精神。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悼念王选时所说:只要精神不灭,生命就还在。王选对科学的探索、对祖国的风险、对创新的追求,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