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百姓心中永远的丰碑——邓平寿
【模范档案】
邓平寿,男,汉族,生于1955年,重庆市梁平县人。1971年8月初中毕业后务农。1975年8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2月1日病逝。生前系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
【无上荣誉】
2007年,他被重庆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高尚人生】
终生践行入党宣言
1975年的夏天,当时的邓平寿还不到20岁,正是个干劲十足的热血青年。当时他的入党宣言是:“我入党以后,一定要向刘胡兰、杨子荣等英雄学习,学习他们专拣重担挑在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我要求入党,不是为了名誉好听,不是为了给人民当老爷,而是为了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安排。党叫我干啥就干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2007年2月1日,这位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的党委书记、甘为人民公仆的好党员,因积劳成疾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永远地停下了他忙碌的步伐。新华网网民“往事并不如烟”在帖文中写道:“平凡的人、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事迹,却能产生如此多的感动,或许只因为他心系老百姓,心中真正装着入党誓词!邓平寿的精神永垂不朽!”
32年里,一心为民办实事的邓平寿,无愧于他入党时写下的话。
用双脚量出民心
1978年,23岁的邓平寿从一个农民成为波漩乡的团干部。1992,他当上了虎城镇镇长。1998年,他担任虎城镇党委书记。30多年中,邓平寿扎根偏远艰苦农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发农村特色产业,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使当地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田坎书记”、“农民书记”。
他带领干部职工多方筹资,组织群众硬化了48条108公里村级公路,还在各村建起标准卫生室。他聘请专家传授技术,发展壮大柚子、蚕桑等支柱产业,全镇蜜柚和蚕桑年收入达到500万元。他任虎城镇主要领导1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增长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6倍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倍多;农民纯收入增长5倍,达到30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成为重庆最早实现“自来水、电、电视、程控电话、硬化公路”五通的乡镇。
邓平寿的民心完全是用双脚量出来的。虎城镇的男女老少都认得这位“田坎书记”。在邓平寿的挎包里,还有三样下村不离身的“宝”:桑剪、嫁接刀和蚕药。看到哪个农民挑担子,他会接过去帮着挑一肩;看到哪个农民在给桑树剪枝,他会摸出剪刀来帮着剪一阵。“邓书记最大的特点是没架子。老百姓做啥子,他就做啥子,帮一把手。这样的干部,哪个不喜欢?”认识邓平寿的人都这么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2年腊月十一傍晚,邓平寿到村里检查了一天工作刚回到镇里,忽然觉得胸口闷得很,还没来得及坐下来歇口气,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镇干部连忙把他送到县医院检查,发现肺部异常。后来转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医生在他的胸肋下取出了一个半斤重的瘤子,切除了一叶肺。
手术3天后,邓平寿从监护室出来。住在医院里,邓平寿想的全是镇里公路硬化的事情。腊月二十一,手术7天后,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回到虎城,住在办公室楼上的寝室里,一边输液,一边工作。邓平寿常对女儿说,拿了国家的钱,吃着政府的饭,就要老老实实干好工作,不能忘本。
2007年1月17日,邓平寿准备动手术。手术前,他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不要给组织添麻烦,帮我把党费交了……”2月1日,邓平寿永远离开了我们。他去世前,给后人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只有好好干,才对得起他们。”闻者无不动容。
【精神传递】
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但邓平寿做到了一个基层干部应该做到,却难以企及的事: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我们的事业,需要的就是像邓平寿这样的基层干部。他胸怀百姓,脚踏实地。经济发展落后的时候,他高瞻远瞩,带领大家发展经济;老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慷慨解囊。他扎根基层32年,用一生的奋斗回报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光芒,这光芒温暖了虎城大地,也激励着后继者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