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中国航空上的中国心——吴大观
【模范档案】
吴大观,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共党员。生于1916年,2009年去世。生前曾任原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
【无上荣誉】
1991年受国务院表彰“为发展我国航空工程技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2年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09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高尚人生】
求学为了报国
1937年,吴大观被保送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机械系。1938年随校搬迁,进入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求学期间,他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下决心走“航空救国”之路。读完机械系三年级,便申请转读航空系,1942年8月毕业。
西南联大毕业后,吴大观被分配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任设计课技术员,这个工厂是当时全国唯一的航空发动机厂。他用了两年时间,潜心研究美国莱特公司的活塞式发动机整套技术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工艺技术。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和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进行学习深造。在美期间,他广交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于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任何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
终生为中国航空事业奉献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被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靠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靠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1949年11月,他任新中国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参与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筹建,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他的奋斗历程,与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创建了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动力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我应该为党多做一点工作”
1949年,吴大观加入中国共产党。认为自己工资过高的他曾两次向党组织提出降薪,均被婉拒。从1963年开始,他每月多交100元党费。从1994年开始,他每年向组织继续多交党费4000~5000元。希望工程、西南联大小学及麻风病后代学校、南太平洋海啸、四川地震等都曾收到过吴大观夫妇的多次捐款。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病床上叮嘱家人拿出10万元积蓄交纳最后一次党费。
为什么要坚持多交党费?他在口述自传《我的“中国心”》中这样回答: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我应该感谢党,我应该为党多做一点工作……第二个是我们国家穷啊!我自己是从旧中国过来的,过惯了穷日子,现在过得清贫一点,但内心挺舒服、挺高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响应党的号召,节约、节省,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既然你是名中国人,你就要分担中国社会的责任。”
话语虽然朴实无华,但落地有声。这就是老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爱党爱国的坚定信仰。
【精神传递】
他一心为国,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所有的精力、心血和才华都奉献给了祖国。他严谨求实、敬业勤奋,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心系群众,奉献社会。他用一生的执著和奉献,充分体现了爱党与爱国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做事与做人的统一。他的精神必将激励更多的人把祖国的需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途,把自己的生命和信念奉献给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