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
【模范档案】
李春燕,女,苗族,贵州省从江县人,中共党员。1977年出生,现为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博爱卫生站医生。
【无上荣誉】
2005年,荣获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2006年,被授予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2000元起步的村卫生室
李春燕的父亲走村串寨几十年为当地村民看病,是远近闻名、德高望重的乡村医生。1997年,她进入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卫校,就读于乡村医生培训班。在医院实习时,看到许多农村的患者因为没钱治病,小病拖成了大病,她就暗下决心,毕业后一定要在乡村开办一个卫生室,为村民解除痛苦。
李春燕的丈夫孟凡斌是大塘村人。大塘村是贵州从江县最大的一个苗家村寨。村里山高路陡,交通闭塞,村民看病要走很远的山路,来回十分不便,而且医疗费用很高。村民们往往因承受不起昂贵的费用而终止就医,甚至有的病了就求神拜佛,请巫师驱神弄鬼,不仅白花了钱,也没治好病。每每看到这些,李春燕的心里就感到一阵阵的痛。
当李春燕要嫁给孟凡斌,父亲的赠言是:“不管多苦,不管多累,你都不能离开大塘,因为你是大塘唯一的医生。” 2001年,为了利用自己学到的医术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春燕卖掉了家里3头耕牛中的2头,筹集了2000元进药资金。
由于村里没卫生室,她就把诊所开在家里。基本的设施只有一张桌子和一铺床。为节约开支,省下更多的钱买药,当时李春燕连药箱也没买,把药放在房间里面,用一个纸箱装起来,而医疗器械则是跑去跟他的父亲借的。就在这种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诊所开张了。
被村民尊称为李医生
在村卫生室开办的头几个月,来看病的人寥寥无几。贫穷的村民宁愿相信巫术,也不相信医学。李春燕第一次到老乡家给小孩看病,一位母亲抱着孩子直往竹林里躲,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这个不穿苗装的姑娘很陌生。为了更好地和村民交流,在丈夫和家人的帮助下,李春燕努力学会了苗语。李春燕用行动改变了村民的看法,并最终让村民完全接纳了她。
相信李春燕的人多了,可找她看病的人还是很少,有一个病人解开了她的困惑,对春燕说:“因为我们在农村,病人要是没有钱,他就不好意思来找你看病。这个病人本想着将米卖了后再回来输液,可早上他老婆去叫他的时候已经死了。”这个事情让春燕很难受。从此,她不收出诊费、帮付不起药费的病人垫付。这样请她看病的人真的多了起来。许多村民开始尊敬地称呼她为李医生。
立志扎根乡村医疗事业
因为穷,许多村民付不起药费,久而久之,欠账越来越多,资金周转也就越来越难,小诊所几次面临断药。开始断药时,春燕就去药店赊,可账赊多了,药店老板也不肯在赊药给她了。于是,她把自己的米拿去买了进药,为此背上了五千多元的外债。为了筹钱进药,春燕把家里剩下的最后一头牛也卖了。爱人打工的钱全部贴了进来,在最困难的时候她甚至卖掉了结婚戒指。
她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买不起油盐,和孩子、公婆们挤在随时可能倒塌的危房里。春燕曾想到了与丈夫一起外出打工,等赚了钱后再回来开卫生室。她要打工的消息一传开,一些欠账的村民纷纷来到李春燕的卫生室,5角、1元、2元地把欠账还上。当她捏着村民们还来的一堆皱巴巴的100多块零钱,她难以控制自己的眼泪。
就这样,她留了下来。正是因为春燕的这份坚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投资10万元,在大塘村建起了120平方米的“大塘村博爱卫生站”,圆了她的梦。她还用社会捐助的一部分资金为另外两个村捐建了卫生室。
她的事迹感动了中华大地,面对荣誉,她说:“我永远都是一个农民,我永远都是一个乡村卫生工作者。让苗乡村民过上健康快乐的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有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更坚定了我当好乡村卫生员的信心和决心,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尽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
【精神传递】
当李春燕为了苗寨村民的健康而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时,很多人感动了。不仅仅因为她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更是因为她用无悔的行动书写了温暖的真谛,她的真诚绽放出人世间最美、最华丽的光辉。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人的集合,是情与爱的载体,而不是冷冰冰的利害关系。我们需要的是真诚与互助,而不是金钱至上的漠然。只要每个人都像李春燕那样用心用爱去关怀别人,便能收获人间最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