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908800000073

第73章 中华第一母亲——林巧稚

第七十二章中华第一母亲——林巧稚

【模范档案】

林巧稚,女,汉族,福建省厦门市人,无党派人士。生于1901年,1983年去世。生前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著名临床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无上荣誉】

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中华第一母亲

林巧稚出生在鼓浪屿,受基督徒父亲的影响,她14岁时就开始在教堂受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她很早就确立了一个理想:怀着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1921年,她决定北上京城考取协和医学院。8年之后,林巧稚成为毕业班里唯一的“文海奖”获得者。这一年,她接受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马士敦签名的聘书,成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自此,她开始了终生的妇科医生生涯。

60多年中,她亲手将5万多个婴儿迎接到这个世界来,她创造的脐静脉换血治愈新生儿溶血症的新方法,挽救了无数新生儿的生命,极大保护了广大妇女、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林巧稚说,她一生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这些哭声能让她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感受到作为医生的自豪,也体会到了母亲的快乐。因此,林巧稚虽然一生未婚,却被人们敬称为“万婴之母”、“中华第一母亲”!

姓名里表达着对她的感激

林巧稚从小培养起的高贵的博爱、人本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让她对行医济世的本职工作极端认真负责,对医术精益求精。特别是,她不论病人贫富贵贱,国籍种族,都一视同仁,情如姐妹兄弟。她将医学、医生救死扶伤,造福世界的宗旨,演绎到一个新的境界。

她有一个出诊包,包里总放着钱,以便随时接济贫困百姓。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在协和医院门诊看病,同样鼓励平民百姓不要挂她的专家号,告诉他们只需要挂她的普通号就行。她教育妇产科所有的人,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百姓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情,把在林巧稚手里接产出生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名字,以示对林巧稚的永久纪念。

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20世纪30年代初,她对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生殖道结核进行研究;40年代末,开始对滋养细胞肿瘤和其他妇科肿瘤进行研究;50年代,她提出和组织了北京地区大规模的子宫颈癌普查普治,对新生儿溶血症诊治成功;60年代成功切除重达56斤多的巨瘤;80年代主持编纂《妇科肿瘤》。

她为新中国妇产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20世纪50年代筹建了北京妇产医院,为我国妇产科学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接班人。她带头主编科普读物,造福于亿万妇女儿童。1955年,她当选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1959年,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协和医院院长、北京妇产医院名誉院长。1978年,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你没有权利说你饿、你累、你困

林巧稚身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管产妇怎样地焦躁痛苦,只要她走过去,拉着手说上几句话,她们就都会平静下来。邓颖超眼中的林巧稚,“对病人有特别的吸引力,病人和她在一起,就无条件地信任、信赖她”。她终身未婚,医院和病房就是她的家,她的办公室就在产房对面,产妇的一声不寻常呻吟,她便会敏感地听出来。外出开会回来,她首先去看的是病人。

林巧稚曾对一个呵斥产妇不要叫喊的年轻医生说:“英语中助产士一词是指‘站得很近的妇女’。产妇把自己和孩子两条性命都交给了助产士——站得最近的人。你是唯一能帮助她的人,你甚至没有权利说你饿、你累、你困。” 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她总是下班最晚,离开医院前还要到病房里巡视一遍。

1983年4月22日清晨,病床上的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过了一会儿,她慢慢平息下来,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这是林巧稚一生中留下的最后的话。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她心中只有病人的崇高境界。

【精神传递】

林巧稚的事迹被搬上荧屏。影片《大爱如天》围绕她爱人民、爱事业、爱党爱国为主题,着实描写她的许多感人事迹,以真人真事真情打动观众、感染观众、影响观众。在新时期,通过对林巧稚医学动人事迹的艺术化展现,能够对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倡导职业精神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在她的精神鼓舞下,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热情投身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