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910000000078

第78章 2 听“通天教主”讲“百家讲坛”里的为人智慧 (2)

第十五章2 听“通天教主”讲“百家讲坛”里的为人智慧 (2)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误不可避免,但是却可以减少。勇于承认错误而不讲任何借口,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智慧,它会让你得到正确不能给你的荣誉;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找任何借口是一种情操,它会让你的青春花朵尽情绽放。所以,青少年朋友,如果错了,就主动承认吧!做个诚实的人,不要让错误的枝头开着借口的花朵,只有这样,你的青春才会更加绚烂多彩!

明智的人,善于从他人的怒火中获取温暖

青少年时期,由于生活的阅历和经验都比较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有一些局限性,遇到烦心的事情或者别人的攻击冒犯在所难免。而面对这些情况时,很多青少年朋友们,特别冲动,他们在自己愤怒情绪的推动下,便和别人大打出手。结果要么自己被人打,要么别人被自己打,而自己垫付医药费用,弄得两败俱伤……

那么在面对他人的侵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南怀瑾先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明智的人,学会从别人的怒火中获取温暖.

下面这个故事,是南怀瑾先生在一次讲演中提到的,它讲述的就是“明智的人,善于从他人的怒火中获取温暖”的道理。

战国时期,梁国和楚国相邻。两国因为领土问题颇有敌意,于是,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哨所)。两边的亭卒们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上西瓜。梁国的亭卒们很勤劳,锄草浇水,瓜苗长得非常好。楚国的亭卒们懒惰,不锄草也不浇水,瓜苗又瘦又小。

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楚国的亭卒觉得很丢面子,于是在一个夜晚,他们偷偷地跑到梁国的西瓜地里,把西瓜苗都给踩断了。梁国的这些亭卒们第二天发现之后,非常气愤,就报告他们的长官宋就,说要以牙还牙,过去把他们的瓜苗也全部踩断。宋就听说后说道:这样不好,如果我们也学他们一样,未免显得我们梁国人器量太狭隘了,要是我们也那么做,那和他们的行为有什么分别。然后他要求亭卒们不但天天依旧给自己的瓜苗浇水,趁夜晚的时候顺便也给楚国的瓜苗地里浇点水。

梁国的亭卒们听后,非常的不解。但是也只好照办。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渐渐地两国边境的西瓜长势都非常地好了起来。楚国的亭卒非常的纳闷,因为每天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西瓜都被人给浇了水。后来调查发现原来是梁国人给自己的瓜地浇的水。楚国的亭卒们一时觉得非常的羞愧。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楚王的耳朵里,楚王也深感羞愧,同时认为这是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于是特备重礼送给梁王以示敬意。结果不但解决了两国的边境问题,而且使两国成为了友好的结盟国家,而宋敬也因为这件事情得到了梁王的重重赏赐。

南怀瑾先生说,宋敬不但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宽广的胸怀,而且向世人展示的是一

种超凡脱俗的智慧。因为他不但有一颗宽容的心,而且善于从楚国亭卒们的无礼之举中,发现改善两国关系的机会。当时楚强梁弱,如果按照梁国亭卒们的做法,以牙还牙的话,那么势必导致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张,甚至使两国发生战争。那样一来,梁国势必陷入危难之中。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别人的怒火,你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智慧。其实,生活里处处都隐藏着无穷的智慧。要学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用你的一颗包容之心来宽恕他人的过错是非常重要的,南怀瑾先生在解释孔子的“不念1日恶,怨是用希’、“不迁怒,不贰过’这两句话时就曾说:“过去别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过去了就算了,而不怀恨在心;能够不怀恨别人,宽恕了别人,所以和别人之间的仇怨也就没有了’,“(做人应该)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这两句看似非常简单的话语,做起来是多么的困难,但是只要你怀着一颗博大的包容之心,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当你宽恕别人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的过错有时候对你来说,其实是一种福气,让你得到的更多。

公孙子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商人。由于自己的辛勤经营和坚持诚信的经商原则,在市场上他的商店总是生意特别的好。这便引起了其他商店小贩们的嫉妒,他们便时常有意无意地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把一些垃圾扫到公孙子龙的商店前面。

然而,每次公孙子龙看见之后总是宽厚地笑笑,而不予计较。反而自己把那些垃圾清扫到自己商店旁边的角落上。一天,一个管理市场经营的小官看到了这一幕,就去问公孙子龙。

“你为什么对其他的小贩这种行为如此默默忍受呢?你是怨恨他们吗?” 公孙子龙笑了笑说:“我并不怨恨他们啊!相反,我还要感谢他们呢”。

这个小官听了之后非常的疑惑不解。公孙子龙接便对他说道:“他们每次都把垃圾往我店门口扫,别人看起来的确是对我的一种侮辱。但是,正是因为他们都把垃圾扫到我的商店前面,使经过这里的客人们,每天都看到我的店前堆积着这么多商品的包装和果皮垃圾。这样,客人们心里便会想:我家的商店每天卖出去的东西是那么的多,以至于我店的前面才会有那么多垃圾。这肯定说明我店里的商品货真价实,所以每天来购买的客人非常多。这样一来,我店里的生意就越来越好了!所以我应该该感谢他们才对啊!”

青少年朋友们,这是一个多么发人深省的一个故事啊!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挑衅和侮辱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以一颗宽广的包容之心来处理自己的情绪,或许此时别人的怒火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灼烧的痛苦,而是十分的温暖!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感谢别人的怒火,做一个善于从他人的怒火中获取温暖的智者吧!

聪明的人,懂得在心中让无私和自私展开PK

自古以来,人们都渴望公正、赞美无私。很多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在与人交往和集体的生活中,能以一颗无私的心来做事,他总会受到人们的敬重,从而拥有威信。而一个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时时地表现出自己自私的一面,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所有的朋友和别人的信任,最终变得非常的孤立无援。

南怀瑾先生针对“无私”和“自私”的问题,曾经指出:要求人不能有任何私心是不可能的,我们讲的“无私”应该是相对的.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面对自己的家人、朋友、集体,国家的利益时,应该以一颗无私的心来处理各种事情,时时要求自己不要落人自私的泥坑中,要向古代的先贤学习,培养自己坦荡荡的为人处世作风.下面这个故事中的祈黄羊的处世作风,便是南怀瑾先生所特别推崇的。

春秋时期,晋平公做晋国国君时,南阳缺一个地方官。晋平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合适。”平公很吃惊,他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认为祁黄羊说得很对,就派解狐去南阳作县官。解狐上任后,为当地

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一个法官,你看谁能担当这个职务?”祁黄羊说:“祁午能担当。”平公又觉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祁午确实是我儿子,可您问的是谁能去当法官,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又让祁午当了法官,后来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执法的好法官。

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目的。然而虽然时隔千年,祁黄羊的这种大公无私又有所“私心”的做法被后人广为推崇。南怀瑾先生在《孟子旁通))一书中说:人的自私和无私其实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人应该抛弃的是贪婪的欲望,不要使自己变成自私自利的人,我们需要做的是经常以一颗无私的心来荡涤自己心中自私的贪欲.这便是孟子所讲的“强恕之道’.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他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一吸水器,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水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自己的水袋和那个水壶都装满水。塞上壶塞,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按照纸条上的话去做,不但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还能拯救其他像你一样的人。”

青少年朋友们,故事中的人,在面对生死的考验时,让无私和自私在自己的心中,进行了激烈的PK,最终他的无私之心战胜了自私的欲火,品尝到了甘泉的甜美。倘若那时的他,没有在自己的心中,展开一次无私和自私的PK,那么喝光那壶水后,他肯定还是不能走出沙漠,而对于后来的需要水的人来说,无疑是场灾难。

生命的意义不是在自私中实现的,一个自私的不但会伤害到自己,而且会伤害到他人;而一个无私的人,不但给别人带来很多帮助,也会得到别人的巨大回报。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要求自己毫无私心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是经常在自己的心中,让“无私”和“自私”展开激烈的PK,把不该有自私之心从我们的心中赶走。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心中才会永远充满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