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奇货可居”,一跃登峰
——郭沫若如此评价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曾说:中国一向就是女权社会,女人总是在暗地里对男人施加影响,左右着男人的心理情绪和处事态度,无形中便决定了事态的发展。有鉴于此,一些老谋深算者办事时,专门在妇女身上做些手脚,结果真是事半功倍。
我们观望历史时发现,吕不韦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他抓住了秦国质子子楚这个“奇货”,用女人接近他,为以后的步入仕途铺下了垫脚石。
吕不韦早年是个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大商人在得知异人(后改名为子楚)是秦王孙之后,心里做了一番盘算,虽然异人现在穷途末路,然而他却有着秦国皇室血统,如果扶助他将来登上帝位,自己就可大赚一笔,何况七雄之中,秦国最强,弄好了就会统一天下,那样自己的利益就更大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吕不韦特地请教父亲,这就有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语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吕不韦绝对有政治的才能:“如果耕种田地的话,能获得几倍的利益?”
“可以获得10倍的利润。”
“如果经营珍珠玉器的话,可以赢得几倍的利润?”
“能获得上百倍的利润。”
“如果帮助扶立一国的君王的话,可以赢得几倍的利润?”
他的父亲最后笑着说:“这样就可以获得无数的利润了。”
从此,深谙商业与政治关系的吕不韦集中全部精力开始了他的从政活动。而异人也在吕不韦不惜血本的投资之下,成为秦国的合法继承人。异人继位后,吕不韦也如自己所愿,获得了惊人的回报:以兰田十二个县为食邑。而更重要的是,秦国大政从此完全控制在时任丞相、文信侯吕不韦手上。
人生如下棋,能看到多步之后的人总是有大的收获,在利益上攫取的东西都要比常人多的多,这是智慧。吕不韦不仅善于经商,在经营国家方面,也是好手。工于算计的商贾从政,处处显露出他善于把握时机、取得最大效益的才能,无怪乎连郭沫若先生都称赞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政治家。在他从政期间,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国家,比如鼓励水利,发展经济,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也招贤纳士。其实在历史上除了战国四公子外,养士最成功的就要说秦相吕不韦了:养客三千。这三千人与四公子的三千食客可不同。四公子养士无非沽名钓誉罢了,而吕不韦自然算计更为精到。“吕不韦乃使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等作为,这等气魄,四公子能做得出来吗?连司马迁也在《报任安书》中特别指出,“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就是政治家的风范。
政治家自然说政绩。消灭东周就是他执政后立起的第一块丰碑。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东周君纠集各诸侯国向秦发动了进攻,而吕不韦亲自率兵击退这次进攻,攻灭了东周,之后“东西周皆入秦,周既不礼。”重要的是结束了延续八百年的天下共主的所谓正统的最后统治,秦一统天下的合法地位也随之得以确立。秦国也蒸蒸日上,兵强马壮,不论外交、军事、以及经济发展都取得很大的成绩,为秦王政的统一天下打好了铺垫。
郭沫若先生认为古人以士为贵,以农为本,以商为末,而吕不韦恰恰出身于商人,走了一条颇具戏剧性的从政之路,凭着“奇货可居”的经营理念一跃登上古代士子心目中最高的人生巅峰。
但盛极而衰是古今常理,公元前239年,秦国嬴政二十一岁了,他显然不满足于做一个傀儡,他要亲政,吕不韦无疑是他最大的障碍。于是,就因嫪毐淫乱太后事件牵连到相国吕不韦。接下来,吕不韦被免去相国职务,遣出京城。吕不韦在河南封地时,并未韬光养晦,而是广交宾客,各国诸侯使者络绎不绝,去拜访他。秦王政害怕他叛乱,便把他发配到蜀地,并斥责他。受到威胁的吕不韦害怕被杀,于是饮鸠自杀了。史学家认为吕不韦死就死在他虽然是个政治家,但终究还没有不懂“功高盖主”和“激流勇退”的道理,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没有好下场也许是吕不韦自己想不到的,但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无法掩盖,他靠做珠宝生意发了大财,后又想到了由商入政一条路,而他入政的基石竟然是谁都不看好的异人,这说明吕不韦有着别人没有的战略眼光和魄力。“秦灭六国,盖始于魏冉,而成于吕不韦、李斯。”虽然作为商吕不韦在政治上不免贪求利益和权势,但他对秦的统一事业是功不可没的,他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对后世更是具有深渊的影响。他的一生,也展现了一个非凡政治家的风采。
【名家巡礼】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古文字学家、诗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3年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后创作了大量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屈原》等。